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公祠

鎖定
白公祠位於重慶忠縣白公街道城西方向長江沿岸,是為紀念中國唐代偉大詩人白居易而修建的祠堂,它始建於宋代,清代重修,是長江沿岸著名的旅遊景點。它是與洛陽香山"唐少傳白公墓祠"齊名的兩座白居易祠之一,始建於明崇禎三年,清道光十年加以擴建。
中文名
白公祠
地理位置
重慶忠縣忠州街道
始    建
宋代
修建原因
紀念白居易而修建

白公祠景區簡介

忠縣白公祠位於忠縣城西長江北岸,系明崇禎三年為紀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任忠州刺史而建的祠廟。
白公祠現佔地24畝,祠內闢有白居易生平展室,歷史文物陳列館、雕塑館、香山茶座、巴台月池、廊亭小徑等參觀景點。
白公祠
白公祠是與洛陽香山“唐少傅白公墓祠”齊名的全國僅有的兩座白居易祠廟之一,是重慶市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
庭院一角 庭院一角
它始建於宋代,清代重修,是長江沿岸著名的旅遊景點。

白公祠地理位置

忠縣白公祠位於忠縣城西長江北岸,忠州鎮白公路24號。

白公祠歷史沿革

公元818年,詩人白居易被貶任忠州刺史,他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家,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他有開明的政治態度,在他的詩文中尖鋭地揭露和抨擊官僚的荒淫、腐敗,因而遭到打擊和排斥,被貶任忠州刺史。
在忠州任職期間,關心普通老百姓,帶動忠州人民開山修路,植樹種花,與民同苦樂。在忠州任職期間,他寫下百多首對當時和後世都很有影響的佳作。
忠州人民崇敬他,把他同劉晏、陸贄、李吉甫並稱為四賢,在宋代修建了四賢閣以作紀念。
明崇禎三年,忠州知州馬易從敬重白居易,深知白居易在忠州為官時深受民眾愛戴,遂倡議建祠祭祀,就這樣,"誅茅闢,日督匠作從事,秋盡成堂三楹及醉吟閣兩掖樓",繼而擴大建築。馬易從在倡建白公祠時曾期望"後之君子,從而恢拓之,與巴山蜀水共長也"。
進門 進門
清道光十年,擴建白公祠。

白公祠景點介紹

進入大門,便見一半圓形蓮池,滿池綠水,生機盎然,與園中花草相映成趣,當年白居易遊此寫下《龍昌寺荷池》:“冷碧新秋水,殘紅半破蓮。
從來寥落意,不似此池邊。”小小蓮池,給白公祠平添幾分景緻。進入白公詞西盡頭,是一片珍稀木蓮樹林。木蓮樹生長山谷間,巴民亦呼為黃心樹。
大者高五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楊,有白文,葉如桂,厚大無脊,花如蓮香,四月初始開,自開始謝,僅二十日,是白公在忠州為官時最為鍾情的樹種。
園內建有洗墨池,白公銅像,東西兩側用花牆隔開,地勢東高西低,南面房舍依坡而建,為船樓建築。
其中白居易生平展覽室陳列着白居易的譜系、生活紀年,到忠州為官時的各項政績。
俯瞰 俯瞰
醉吟閣為四柱三層樓,遊人到此可賃欄遠眺,這是一座結構複雜的亭閣, 16根圓柱承託1個主樓和4個門樓,遊人可從四方進出,登高望遠。

白公祠佈局構造

白公祠,分為兩級台地,臨江山而建,氣勢恢弘,門前一坡兩丈有餘的大石梯,左是參天大樹,右為高聳的棧樓,登梯畢乃白公祠大門,大門為三樓四柱三間牌樓,匾額橫書白公祠,門聯“遺澤被山川萬民常思賢刺史,宏篇映日月百世同仰大詩人”,道出了萬民心聲。
柳
進得門樓右拐為“白園”,門聯“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天為字樂天”,巧妙地嵌入了白公的名和號,此聯是白公逝世時唐宣宗所作輓詩中的兩句。

白公祠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出生在河南新鄭,祖籍山西太原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東郭宅(今新鄭市東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曾祖父移居下邽(今陝西渭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今河南鞏義市)縣令,和當時鄰居新鄭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清水秀,遂移家於河南新鄭。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白居易於洛陽去世,葬於洛陽香山
代表作品:《白氏長慶集》、《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

白公祠獲得榮譽

2022年1月,入選重慶市首批歷史名園名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