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病(拼音:bìng)是漢語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也見於《左傳》《論語》等戰國以前的著作。病的本義是困苦,由此又引申指精神、身體、國家人民方面的困苦,如困擾、(病情)危重、災禍等。戰國以後,由病情危重衍變為重病義、疾病義。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bìng
部    首
五    筆
UGMW(86、98)
倉    頡
KMOB
鄭    碼
TA
字    級
一級(2027) [1] 
注音字母
ㄅㄧㄥˋ
平水韻部
去聲二十四敬 [5] 
總筆畫
5+5
筆順編號
4134112534
四角號碼
0012₇
統一碼
U+75C5
造字法
形聲字
結    構
合體字,半包圍結構
異體字
𤖉、𤵣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6]
形聲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主流形體從疒(nè),丙聲。“”的古字形像一個病人依靠牀上的樣子,於此作為形符,表示義與病痛有關;“”字作這個字的聲旁,指示讀音。有人説,“丙”代表南方,代表火。人傷風感冒後,身體發燒,重者“燒得像炭火”,所以在疒字下面加丙,造出病字。戰國楚系文字或作從疒、方聲(圖2)。“方”為方國,於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字中像牀腿的部分,隸書(圖5、6)中變為兩點。上的一橫後來加上一點,變為“疒”(圖6)。“疒”旁在隸書中還有省略為“廣”的(圖7)。 [7] 
“病”的本義曾被認為是重病,依據是《説文解字》:“病,疾加也。從疒,丙聲。”“疾加”就是加疾,意思是疾病加重。《論語·子罕》:“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何晏集解引包鹹曰:“疾甚曰病。”“子疾病”謂孔子病重。後來經過考證,《論語》《左傳》等上古早期文獻中的“病”指的是生病的狀態,作形容詞,而不是名詞性的“疾病”。由此學者們判斷“病”本義應為(病情)危重。
後來又有學者指出“重病”和“危重”都不是本義,通過觀察、分析上古八部文獻(《詩經》《山海經》《易經》《尚書》《論語》《國語》《儀禮》)所述“病”的諸義,有困苦、困難、貧困、飢困、憂慮等,可見都是各種各樣的困頓、乖蹇的遭遇,不難發現有共同的義素“困”,“困”是許多“病”義的共同核心。其次是苦、痛苦、重危、憊困之類是肉體之苦,憂慮、恥辱、怨恨等是種種精神之苦:至於困、困難渚義則肉體精神有之;侵害、災禍是加於國家人民之苦。困與苦是“病”的詞義的最大公約數。若此,作為一個詞的所有引申義的起點的本義當是困與苦兩個義素的結合體。於是,根據“病”的早期訓詁和文獻用義從而得到困是“病”的本義。所謂困苦,指艱難痛苦。通過統計上古八部文獻中“病”字的使用情況,無一例用作“疾病”。“疾病”的含義一般用“”,“疾”字的產生也比“病”早,按照語言簡約性原則,重複出現本義為疾病義的“病”也是沒有必要的。
作為本義的困厄、困苦義,是人的身體與精神的總稱;人生活在國家社會之中,因此又常用於國家和人民。於是其適用範圍很有規則,大率是人的身體、人的精神、國家人民三方面。引申方式總體是從困義的輻射式,下面簡約梳理三個引申系列:
1、用於人的精神方面:①困苦常常遇到困難造成,故引申為困難義,可作名詞、動詞。困難不能解決產生困惑,也多憂慮,遂引申為憂慮義。②精神上的困苦常表現在人與人的關係。對於造成自己困苦的人或事往往不滿、怨恨,於是產生怨恨義。③如能為自己的遭遇或錯誤而困苦,即會有羞恥之情,遂產生羞辱、恥辱義。若是此種困苦緣於自己的因素所致,或出於自咎自責,就產生慚愧義。
2、用於人的身體方面。①困苦對身體造成痛苦,故產生痛苦義。②經常性遇到困苦,遂有困擾義。③不斷的困使身心消耗而疲乏,故引申為疲憊義。④食不果腹的飢俄,常給人造成困苦,故引申為飢困義。⑤對身體最大的困苦莫過於危及生命,即致病重、病危,故引申為危重義,先用於“疾”後,貌似“疾病”連用;後有時也可“病”單用作危重義。通過長期“疾病”連用,受“疾”的詞義滲透,至戰國時期危重義終於演變為疾病義。
3、用於國家人民方面:①國家的困苦常由於天災而致,故有災禍義,②國家人民之困苦還由於外患,故有困擾義;重者是侵害義。③對於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的失敗等於降臨困苦,故引申為失敗義。④國家的困苦常表現為國與民之貧乏故引申為貧困義。 [2]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生理上或心理上發生的不健康的現象。
illness;
sickness;
disease
《漢書·張良傳》:“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十二月二十九》:“她不會扯謊,大約劍如是真病。”
毛澤東《戰爭和戰略問題》四:“這時可能發生的,一方面是輕敵傾向,又一方面是恐日病。”
疾病;治病;病入膏肓
苦;疾苦。
painful
《國語·吳語》:“長其孤,問其病。”

不好的或有害的東西;錯誤。
fault;
defect
《孔子家語·在厄》:“孔子聖賢,其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病。”
俞樾《春在堂隨筆》卷五:“著書之家,千慮一失,往往有之,不足為先生病。”
語病;通病;弊病
弊,不利。

《史記·商君列傳》:“利則西侵秦,病則東收地。”
《漢書·天文志》:“先至先去,前有利,後有病。”

禍害。

《漢書·溝洫志》:“不豫修治,北決病四、五郡,南決病十餘郡,然後憂之,晚矣。”
蘇軾《送周朝議守漢州》詩:“茶為西南病,氓俗記二李。”

動詞
生理上或心理上發生不健康的現象。
fall ill
王充《論衡·訂鬼》:“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
病倒;病故
憂慮。
worry;
be anxious
《論語·衞靈公》:“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陶潛《感士不遇賦》:“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

以為恥辱。

《穀梁傳·桓公五年》:“鄭,同姓之國也,在乎冀州,於是不服,為天子病矣。”

怨恨;厭惡;不滿。

《左傳·宣公十年》:“公謂行父曰:‘徵舒似女。’對曰:‘亦似君。’徵舒病之。自其廄射而殺之。”
《後漢書·張奐傳》:“奐深病為節所賣,上書固讓。”
詬病
批評;指責。

《穀梁傳·僖公六年》:“伐國不言圍邑。此其言圍何也?病鄭也,着鄭伯之罪也。”
章炳麟《文學説例》:“近人率以詰詘不通病之。”

侵犯;攻打。

《左傳·桓公十年》:“北戎病齊,諸侯救之。”
《左傳·莊公三十年》:“冬遇於魯濟,謀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

失敗。

《國語·晉語三》:“以韓之病,兵甲盡矣。”

形容詞
艱難困苦。
difficult
《公羊傳·僖公十年》:“惠君曰:‘爾既殺夫二孺子矣,又將圖寡人,為爾君者,不亦病乎!’於是殺之。”

貧困。

《左傳·哀公十四年》:“孟孫為成之病,不圉馬焉。”
《資治通鑑·漢王莽天鳳四年》:“因與郡縣通姦,多張空簿,府藏不實,百姓愈病。”

(病情)危重。

《論語·述而》:“子疾病,子路請禱。”

難,不易。

《論語·憲問》:“脩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何晏集解:“孔曰:‘病猶難也。’”
《新唐書·李絳傳》:“知人誠難,堯舜以為病。”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七】【疒部】皮命切(bìng)
疾加也。從疒丙聲。 [10] 

説文解字注

疾加也
段注:苞鹹注《論語》曰:疾甚曰病。
從𤕫,丙聲。
段注:皮命切,古音在十部。 [11] 

廣韻

皮命切,去映竝 ‖丙聲陽部(bìng)
病,憂也。苦也。《説文》曰:“疾加也。”皮命切。四。 [12]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部】 病·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5
《唐韻》《集韻》《正韻》竝皮命切。音寎。《説文》:疾加也。《玉篇》:疾甚也。《釋名》:病,並也。並與正氣在膚體中也。
又《廣韻》:憂也。《禮·樂記》:病不得其眾也。注:病,猶憂也。以不得眾心為憂。
又苦也。《書·呂刑》:人極於病。傳:欲使惡人極於病苦,莫敢犯者。《左傳·襄二十四年》:範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又恨也。《左傳·文十八年》:閻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注:言不以父刖為病恨。
又困也。《禮·表記》: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注:病謂罪咎之。疏:謂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則為困病。
又辱也。《禮·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注:詬病,猶恥辱也。
又短也。《晉語》:公曰:舅所病也。注:病,短也。
又病,坊閒曹也。《類要》:唐以秘書監望雖清雅,實非要劇,以監為宰相病坊,丞及著作郎為尚書郎病坊,秘書郎及著作佐郎為監察御史病坊。
又《韻補》葉被旺切。音傍。《黃庭經》: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病。橫立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 [13] 

近義辨析

疾、病
二字在“疾病、生病”的意義上是同義詞,並沒有輕重的區別,都既可指重病,也可指一般的病。《呂氏春秋·貴公》:“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又《知接》:“管仲有疾,桓公往問之。”同一件事,有時用“病”字,有時用“疾”字,可見這兩個字沒有輕重之分。《呂氏春秋·異寶》:“子培疾而死。”“疾”而至於死,可見“疾”並不指輕病。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病”可指病情加重,“疾”不具備這個意義。 [1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病字書寫筆順 病字書寫筆順
“疒”從上、左包圍“丙”,底部“疒”“丙”齊平。“疒”,首筆點在豎中線右側,末兩筆點和提分寫在橫中線上下。“丙”,短橫在橫中線上方;豎在豎中線左側;㇆(橫折鈎)的橫段在橫中線下側;框內撇、點收筆處點筆稍高,底部“冂”低。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ăŋ
王力系統
b
iaŋ
董同龢系統
juăŋ
周法高系統
b
iwaŋ
李方桂系統
b
jiangh
西漢



東漢





jieng


jie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jiweŋ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jiweŋ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jiwe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i̯ɐŋ
擬音/王力系統

b
ǐɐ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jɐ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b
ia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b
jɐ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aŋ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四十三映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皮命切
bʰjɐŋ
集韻
去聲
四十三映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皮命切
biaŋ
韻略


去聲





皮命切

增韻


去聲





皮命切

中原音韻

去聲
庚青

齊齒呼

全清

piəŋ
中州音韻


去聲
庚青





邦命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十八敬


全濁
皮命切
b‘iəŋ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七英影應益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5]
  • 2.    黃金貴.“病”本義考證[J].語言科學,2009,(第4期):440-448.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4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4-02-19]
  • 5.    平水韻 二十四敬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15]
  • 6.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71
  • 7.    何金松編著.人類畫廊[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03:266-267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390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下[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8.01:1390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016
  • 11.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5-15]
  • 12.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429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726
  • 14.    張雙棣 編著.古漢語小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06:25
  • 15.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