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疒(拼音:nè) [7]  是一個漢語漢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字形像人生病躺在牀上的樣子。本義為重病。小病稱“疾”。
“疒”是個部首字。凡由“疒”組成的字,都與疾病有關, [8]  常常俗稱為“病字頭”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UYGG [2] 
倉    頡
IIM [2] 
鄭    碼
TAAA [2] 
筆    順
點、橫、撇、點、提
平水韻
入聲·十一陌 [1] 
總筆畫
5+0
四角碼
0010₀
統一碼
7592
注音字母
ㄋㄜˋ
造字法
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獨體結構
異體字
𤕫

文字源流

“疒”是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從人,從爿(像牀豎起之形),會人得了重病躺在牀上之意,爿兼表聲。隸變後楷書寫作“疒”。 [8] 
《説文·疒部》:“疒,倚也。人有疾病,像倚著之形。凡疒之屬皆從疒。”(疒,倚靠。人有疾病,像靠着、挨着的樣子。大凡疒的部屬都從疒。)
“疒”的本義為重病。小病稱“疾”。
“疒”是個部首字。凡由“疒”組成的字,都與疾病有關。如“疤”、“症”、“瘤”。 [8]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例句
名詞
病,疾病
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武丁卜辭》:“亡降疒。”
北周· 衞元嵩《元包經· 困卦》:“疒罹於憂。” 李江注:“疒,病也。”
動詞
倚靠
東漢·許慎《説文解字·疒部》:“疒,倚也。”
手足麻痹。
宋·趙叔向《肯綮錄》:“手足麻痹曰疒。”
形容詞
用同“疾”,急速。
饒炯《説文解字部首訂· 疒部》:“疒者,急也,言病至如矢之急名之。”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字典 [3]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七】【疒部】女戹切(nè)
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凡疒之屬皆從疒。 [4] 

説文解字注

倚也。倚與𤕫音相近。
人有疾痛也。也字《玉篇》有。
象倚箸之形。橫者直者相距,故曰象倚箸之形,或謂即牀、狀、牆、戕之左旁,不知其音迥不相同也。女戹切,十六部。 [5]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部】 疒;康熙筆畫:5;部外筆畫:0
唐韻》女戹切。《集韻》尼厄切,並音聑。疾也。《説文》倚也。人有疾病,象倚著之形。《集韻》籀作疔。 
又《廣韻》士莊切。《集韻》仕莊切。並音牀。義同。 [6]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z
iaŋ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
ǐa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dʒʰ
jɑ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iɑ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dẓ
jang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陽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士莊切/女戹切
dʒʰjɑŋ
入聲
二十一麥
開口呼
二等
次濁
尼戹(厄)切
næk
集韻
平聲
下平十陽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仕莊切
dʒiɑŋ
入聲
二十一麥
泥/娘
開口呼
二等
次濁
尼厄切
ȵɐk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7] 
參考資料
  • 1.    平水韻 十一陌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7-10]
  • 2.      .漢典[引用日期2021-07-10]
  • 3.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5[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845
  • 4.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015
  • 5.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168
  • 6.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769
  • 7.    疒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1-07-10]
  • 8.    東漢·許慎.説文解字:遼海出版社,2015:966-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