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畫鶻行

鎖定
《畫鶻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題畫詩。此詩從畫中之鶻不能飛去生情,生髮出可能完全與畫家無干的想象,全憑詩人自己的情思和想象發揮,將隱藏在內心的某種矛盾之情賦予了眼中之鶻。全詩體現了詩人的主體意識對原畫意境的延伸和超越,詩人之神與畫鶻之神的融通,創造了較之原畫更為出人意料的境界。
作品名稱
畫鶻行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作品別名
畫雕

畫鶻行作品原文

畫鶻行
高堂見生鶻,颯爽動秋骨
初驚無拘攣,何得立突兀
乃知畫師妙,功刮造化窟
寫作神駿姿,充君眼中物。
烏鵲滿樛枝,軒然恐其出
側腦看青霄,寧為眾禽沒
長翮如刀劍,人寰可超越
乾坤空崢嶸,粉墨且蕭瑟
緬思雲沙際,自有煙霧質
吾今意何傷,顧步獨紆鬱 [1] 

畫鶻行註釋譯文

畫鶻行詞句註釋

⑴畫鶻行:一作“畫雕”。
⑵生:一作“老”。
⑶颯爽:勁捷,神采飛動。秋骨:鶻至秋日換羽後更矯健,善搏擊。
⑷拘攣:束縛。攣,一作“卷”。
⑸突兀:居高而醒目。
⑹“功刮”句:謂畫師巧奪天工。功,一作“巧”。造化窟,指化育萬物的天。《列子》:“造化者,其巧妙而功深。”
⑺作:一作“此”。
⑻樛枝:向下彎曲的樹枝。
⑼軒然:騷亂貌。
⑽側腦:斜仰起頭。指畫鵲。
⑾沒:埋沒。
⑿長翮:翅膀。
⒀人寰:人世間。
⒁“乾坤”句:即“天空任鳥飛”意。崢嶸,高曠貌。
⒂粉墨:繪畫用的顏料。此指畫。
⒃緬思:沉思。思,一作“想”。
⒄煙霧質:指翱翔於雲霧之中的真鶻。
⒅顧步:低頭漫步。纖鬱:憂思鬱結。 [1] 

畫鶻行白話譯文

在高堂上看到生鶻,在秋日中英姿颯爽更加矯健。
開始還驚訝鶻這麼無拘無束,怎麼如此居高醒目。
原來是幅生動逼真的畫,畫師真的是巧奪天工啊。
居然能畫出這樣神駿的姿態,成為人眼中的美物。
烏鴉喜鵲停在彎曲的樹枝上,害怕鶻出擊而不安。
可是鶻只是側着腦袋看天空,寧可沒在眾禽之中。
長長的羽翼就如刀劍一般,可在人世間超越搏擊。
可以在空曠的天際飛騰,卻被繪畫的顏料所束縛。
想那蒼茫無際的雲空,自有翱翔在雲霧中的真鶻。
這畫讓我有些傷感,徘徊不忍離開獨自為之鬱悶。

畫鶻行創作背景

《畫鶻行》大約就寫在唐肅宗乾元元年(758)秋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前後。當時杜甫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觸怒唐肅宗,政治地位岌岌可危。 [2]  [3] 

畫鶻行作品鑑賞

畫鶻行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這詩句句是寫畫。“高堂”四句用真鶻來寫畫鶻,突出其無拘無攣、高聳獨立的姿態。先故作驚訝,説在堂上看到生鶻,英姿颯爽,接下來四句揭示,原來這是畫。中八句刻寫畫鶻的神態。先用烏鵲害怕鶻出擊而惶恐不安、舉翼欲飛的態勢,襯托畫鶻勇猛的雄姿,可是鶻只是“側腦看青霄”,不飛不舉,寧可沒在眾禽之中。不是鶻不願博擊雲天。它雖然有刀劍般的羽翼,本來有超越人寰的巨大力量,但是被“粉墨”所束縛,使得天地空自崢嶸。末四句聯繫身世,借畫寄懷,抒發感慨。詩人為畫鶻感傷。由畫鶻的不能真飛想到自身空有沖霄之志、超寰之才卻難以施展,從而顧步自憐,憂思難排。雲際蒼茫,本是鶻飛騰搏擊的場所,可惜它被拘於畫中,動彈不得,使得詩人在畫前徘徊不忍離開,為之鬱悶,為之感傷。
此詩句句寫鶻,並且寫的是畫中鶻,把畫家精湛的技藝、畫的形和神描寫得淋盡致,可以説是不離於畫了。但是,詩中也句句是抒情。“鶻”本來可以搏擊雲天,卻被畫圖束縛,埋沒在羣鳥之中,這形象正是詩人的自喻。杜甫是個有志匡扶社稷的人,可是他一直蹭蹬不遇。畫中之鶻,恰是詩人的夫子自道:雖有經天之オ,只能沒於眾人之中;雖有沖霄之志,卻有翅難飛。詩中再現了畫鶻的傲然獨立、兇猛肅殺、志存青霄的形象,並將身世滄桑之感、懷才不遇之情一併融入其中,使鶻的內涵更加豐富,寫鶻也是寫人,主客交融,渾然一體。詩人為畫鶻傷感,實在是顧影自憐。
《畫鶻行》寫畫鶻酷似生鶻,英姿颯爽。杜甫早年所寫《畫鷹》中的蒼鷹,矯健,飛動也不過如此。但區別在於《畫鷹》是以鷹自況,而《畫鶻行》則借鶻以寄慨。 [2]  [3]  [4] 

畫鶻行名家點評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雲:“生鶻”便妙(“高堂”句下)。鍾雲:不讀此二語,不知起句“見生鶻”三字之妙(“烏鵲”二句下)。鍾雲:四語自悲自負(“乾坤”四句下)。
明代王嗣奭杜臆》:贊畫之妙曰如生,此徑雲“見生鶻”、高人一等。至以“颯爽動秋骨”、“軒然恐其出”,形容生鶻甚妙。“乾坤空崢嶸”以下,又進一等,匪夷所思。
明末清初金聖嘆《杜詩解》:詠鶻便筆筆純用鶻勢:起時,瞥然飛到人眼前;結時,瞥然飛出人意外。真是自來未見如此俊物也。“初驚”,一奇;“何得”,一奇;“乃知”,一奇。接連用三奇筆,都從“颯爽動秋骨”五字中,跳脱而出也。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此寫畫鶻神妙。酷似生鶻,抑揚盡致。寫鵲恐其出擊,疑於真鶻矣;乃仰天而不肯沒去,則畫鶻也。長翮可任超越,又疑具鶻矣;乃墨痕似帶蕭瑟,亦畫鶻也。語意層層跌宕(“烏鵲”八句下)。
清代張謙宜《繭齋詩談》:即作真鶻形容,已是贊畫入妙,與《畫鷹》同法。借作英雄失路之感。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刻意寫少,筆力起伏頓挫,譬之畫家,幾於入木三分。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公《畫鷹》詩云:“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是言畫者欲飛也。公題畫詩,多如此作意,今此詩卻又筆筆翻轉,都從不能飛去生情。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即就畫鶻寄慨,結法又別(“緬思”四句下)。
清末王闓運《王闓運手批唐詩選》:與“堂上楓樹”一種用筆。此入五言嫌小巧,幸有“物”韻振拔之。 [5] 

畫鶻行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6
  • 2.    陳貽焮.杜甫評傳(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359
  • 3.    柯昌貴.論杜甫的題畫詩[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2):88-92
  • 4.    殷 飛.杜甫題畫鷹詩的文化內涵[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4(4):22
  • 5.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968-969
  • 6.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