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申耽

鎖定
申耽(生卒年不詳),字義舉,三國時期人物,申儀之兄。起初在西平、上庸間聚眾數千家。後與張魯聯繫,又遣使拜見曹操,被封為將軍。 [2]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遭劉備將領劉封孟達攻打,舉眾投降,任徵北將軍,封員鄉侯(一作鄖鄉侯),領上庸太守如故。 [3-4]  劉封敗走後,申耽降魏,擔任懷集將軍,徙居南陽。 [4]  [6] 
全    名
申耽
別    名
申義舉
義舉
所處時代
三國
最高官職
徵北將軍、上庸太守

申耽人物生平

申耽 申耽
申耽,字義舉。最初在西平、上庸之間聚眾數千家,後與張魯聯繫,又派遣使者拜詣曹操,曹操於是賜予他將軍號,讓他擔任上庸都尉。 [1-2]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命令孟達從秭歸北攻房陵郡,房陵太守蒯祺被孟達的士兵所殺。接着,孟達又要進攻上庸郡,劉備私下擔心孟達一人難以獨任,於是派遣劉封前往統領孟達軍,會師上庸。時任上庸太守的申耽率眾投降,將妻小以及宗族子弟都遷往成都。劉備任命申耽為徵北將軍,封員鄉侯(一作鄖鄉侯)、領上庸太守如故;又任命申耽之弟申儀擔任建信將軍、西城太守。 [3-4] 
關羽圍襄陽、樊城時,請劉封、孟達發兵相助,二人因郡縣初附而拒絕。關羽覆敗後,孟達擔心獲罪,又因自己與劉封交惡,於是率領部屬降魏;之後,魏帝曹丕遣徵南將軍夏侯尚、右將軍徐晃與孟達共攻劉封。 [5]  申耽的弟弟申儀背叛劉封,劉封兵敗逃回成都。之後申耽投降魏國。曹魏賜予申耽懷集將軍的稱號,遷徙他到南陽居住。申儀擔任魏興太守,封侯,屯洵口。 [6] 

申耽人物評價

孟達:①“劉封、申耽據金城千里,而更失之乎?” [7]  ②“劉封、申耽據金城千里而不能守,豈丈夫也?” [8] 

申耽親屬成員

弟弟:申儀,歸魏後被任命為魏興太守。 [2] 

申耽藝術形象

申耽文學形象

小説《三國演義》中申耽事蹟與正史大不相同。漢中之戰後,劉備命劉封、孟達、王平等攻取上庸諸郡,申耽等人得知曹操已棄漢中而走,遂皆投降。 [9]  後來孟達準備起事,約下金城太守申儀、上庸太守申耽,二人表面允許,實則每日調練軍馬,暗為內應。孟達被圍時,聽聞申耽、申儀軍前來,急忙開城門殺出,卻遭申耽、申儀攻擊,城池又被李輔鄧賢獻出,只得奪路逃走。孟達人困馬乏,措手不及,最終被申耽一槍刺於馬下,梟去首級。戰後,曹魏加申耽、申儀官職,隨司馬懿徵進。 [10] 

申耽影視形象

在央視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申耽、申儀司馬懿平定孟達叛亂後被司馬懿殺死。這是電視劇的虛構情節,在正史和演義原著中都沒有提到。
94版三國申耽形象 94版三國申耽形象
1994年《三國演義》,飾演者不詳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 蜀書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8-17]
  • 2.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四十·蜀書十·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魏略曰:申儀兄名耽,字義舉。初在西平、上庸間聚眾數千家,後與張魯通,又遣使詣曹公,曹公加其號為將軍,因使領上庸都尉。至建安末,為蜀所攻,以其郡西屬。黃初中,儀復來還,詔即以兄故號加儀,因拜魏興太守,封列侯。太和中,儀與孟達不和,數上言達有貳心於蜀,及達反,儀絕蜀道,使救不到。達死後,儀詣宛見司馬宣王,宣王勸使來朝。儀至京師,詔轉拜儀樓船將軍,在禮請中。】
  • 3.    《三國志·卷四十·蜀書十·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建安二十四年,命達從秭歸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為達兵所害。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上庸太守申耽舉眾降,遣妻子及宗族詣成都。先主加耽徵北將軍,領上庸太守員鄉侯如故,以耽弟儀為建信將軍、西城太守,遷封為副軍將軍。
  • 4.    《華陽國志·卷二》:上庸郡,故庸國,楚與巴、秦所共滅者也。秦時屬蜀,後屬漢中。漢末為上庸郡。建安二十四年,孟達、劉封徵上庸,上庸太守申耽稽服,遣子弟及宗族詣成都。先主拜耽徵北將軍,封鄖鄉侯,仍郡如故。黃初中降魏,文帝拜耽懷集將軍,徙居南陽。
  • 5.    《三國志·卷四十·蜀書十·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魏文帝善達之姿才容觀,以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為新城郡,以達領新城太守。遣徵南將軍夏侯尚、右將軍徐晃與達共襲封。
  • 6.    《三國志·卷四十·蜀書十·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申耽降魏,魏假耽懷集將軍,徙居南陽,儀魏興太守,封真鄉侯,屯洵口。
  • 7.    卷二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5-01]
  • 8.    卷四十三 ◎地部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5-01]
  • 9.    三國演義(第73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4-05-01]
  • 10.    三國演義(第94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