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活心理學

(湖北工程學院提供的在線開放課程)

鎖定
生活心理學課程是湖北工程學院在優課聯盟開課的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首次開課時間為2016年11月30日,該課程授課教師有劉運芳、王玉花、卜曉豔、吳慧芬、田黛琳。 [1] 
生活心理學課程是針對大學生日常心理生活需求而設計,內容涵蓋人格心理、交際心理、愛情心理、挫折心理、異常心理五個部分,以提高大學生的基礎心理常識、增進大學生的心理實務能力、促進大學生的生活快樂和幸福為目標。 [2] 
中文名
生活心理學
類    別
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提供院校
湖北工程學院
授課教師
劉運芳、王玉花、卜曉豔、吳慧芬、田黛琳
首開時間
2016年11月30日
授課平台
優課聯盟 [3] 

生活心理學發展歷史

2016年8月,湖北工程學院教育與心理學院劉運芳教授立項建設的慕課生活心理學獲全國地方高校優課聯盟課程運營中心“MOOC·Star”課程立項資助,資助經費為5萬元。 [4]  11月30日,生活心理學在線開放課程正式上線運行。 [5] 
2019年,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評為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1] 

生活心理學課程性質

  • 課程定位
生活心理學課程針對大學生日常心理生活需求而設計,以提高大學生的基礎心理常識、增進大學生的心理實務能力、促進大學生的生活快樂和幸福為目標。 [5] 

生活心理學開課信息

2016年11月30日,生活心理學在線開放課程首次線上運行,選課人數近300人。 [5] 
據2020年11月優課聯盟官網顯示,生活心理學課程已開課12次,累計選課9684人。2020秋季學期開課時間為2020年9月1日—2020年12月18日。 [6] 

生活心理學課程簡介

生活心理學課程內容涵蓋人格心理、交際心理、愛情心理、挫折心理、異常心理五個部分,不着意追求心理學知識的專業性,重在服務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通過打破心理學各分支學科的學科界限和學科知識的系統性,以拓展學生的心理學視野;通過對現實生活的熱情關注,使抽象的心理學原理還原成現實的、可以把握的生活畫面,以追求課程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2] 

生活心理學課程大綱

課程章節
1 人格心理
2.9交際感言
1.1人格內涵
2.1歌曲《友誼地久天長》賞析
1.2活潑型的人格特徵
2.11單元測驗
1.3力量型的人格特徵
3 愛情心理
1.4完美型的人格特徵
3.1愛的力量
1.5和平型的人格特徵
3.2友情·愛情
1.6人格寫意
3.3自愛·愛人
1.7自然組合人格
3.4唯一·永恆
1.8互補組合人格
3.5愛成往事
1.9矛盾組合人格
3.6單元測驗
1.1相處之道
4 挫折心理
1.11感悟人格
4.1正視挫折
1.12單元測驗
4.2挫折應對
2 交際心理
4.3挫折漫談
2.1交際動因
4.4單元測驗
2.2交際啓示
5 異常心理
2.3交際原則
5.1神經病、神經症、精神病
2.4交際表情
5.2焦慮症
2.5交際語言
5.3抑鬱症
2.6交際儀表儀態
5.4精神分裂症
2.7握手禮儀
5.5心理諮詢一般方法
2.8電話禮儀
5.6單元測驗 [2] 

生活心理學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
教學時間
教學內容
第1—4周 (20200901—20200927)
第一章 人格心理
機動一週
國慶節
第6—9周(20201007—20201101)
第二章 交際心理
第10—11周 (20201102—20201115)
第三章 愛情心理
第12—13周 (20201116—20201130)
第四章 挫折心理
第14—16周 (20201201—20201218)
第五章 異常心理
☆第17周 (20201218—20201224)
複習與考試 [6] 

生活心理學課前預備

參考書目
著作名稱
作者/譯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生活中的心理學》
劉運芳
武漢出版社
2008年
《性格》
弗洛倫斯妮雅著,江雅苓譯
經濟日報出版社
2011年
《登天的感覺》
嶽曉東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1年
《女性心理學》
程瑋
科學出版社
2012年
《交際心理學實用技巧》
劉瑞軍
中國財富出版社
2012年
《心理學與生活》
理查德·格里格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6年 [2] 

生活心理學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生活心理學課程重點了解大學生的人格特徵、人際交往、愛情心理、挫折心理、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基本心理現象及其規律,幫助大學生掌握應對人格困惑、人際交往、愛情維護、心理保健等方面的基本技巧。
過程與方法目標:生活心理學課程注重心理原理與自我體驗的結合,注重與廣泛的生活現象相聯繫,從實際生活的心理表現中體驗心理規律和心理奧秘,培養運用心理原理服務現實生活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生活心理學課程的學習,增進大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形成認同自己人格的積極生活態度,增進對人性差異的理解、尊重與包容;敢於追求愛情並享受愛情的美好;理解挫折的必然性與挫折的價值,形成對生命的珍惜之情和對生活的敬畏之心。 [6] 

生活心理學考核標準

生活心理學考核方法

視頻30%:課程共有34個知識點,其中30個是任務點。每學習完成一個視頻計10分,30個視頻的平均分即為視頻總得分,視頻總分按照30%計入課程總成績;視頻中的1.6;2.1;2.2;5.4為非任務點,學習將不顯示記錄。
測驗20%:課程在每一章的後面設置測驗。5個測驗的平均分即為總測驗分。測驗分按照20%計入課程總成績。
討論10%:課程鼓勵同學們發起和參與討論。討論總得分按照10%計入課程總成績。
考試40%:課程安排一次期末線上考試,題型一般為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考試時間規定為2小時,考試一般開放3天時間。具體時間以考試前的通知為準。
是否安排線下見面學習線下考核等,以各學校通知為準。 [6] 

生活心理學計分標準

視頻:每單個視頻的觀看進度大於90%才算完成,否則該視頻不計入已完成視頻個數。
討論:發佈20分/條,回覆20分/條,加精10分/條,置頂10分/條,最高100分,再按權10%折算實際得分。
簽到:累計0次得滿分,每日只能簽到一次(系統自動記錄)。
視頻和測驗類任務點完成數達60.0%才能參加考試。 [6] 
視頻
作業
測驗
線上期末考試
討論
簽到
合計
30%
0%
20%
40%
10%
0%
100% [6] 

生活心理學課程特色

生活心理學課程模式

生活心理學課程採取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教師線上輔導、定期舉行見面課、線上完成考核、線上線下混同教學的學習模式。 [2] 

生活心理學課程設計

  • 理念設計
生活心理學課程重視非心理專業大學生的感性需求,以心理學的科學性為基礎,突出心理學面對生活的實用性與趣味性,即“用心理科學的理性之光,照耀人際生活的感性之美”。 [2] 
  • 內容設計
生活心理學課程不着意追求心理學知識的專業性與系統性,在內容組織上圍繞大學生普遍關注的人格疑惑、交際障礙、愛情迷茫、挫折應對、心理障礙五大心理主題,體現實用性、趣味性、常識性、典型性特徵。
實用性即在每一個專題中都儘可能組織“實務”性的知識,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如“交際實務”中,組織了“交際表情”“交際語言”“交際禮儀”等實用性強的知識與技能。
趣味性即以學生吸收知識的特點為依據,組織輕鬆的具有趣味性的畫面感的知識,以提高課程的吸引力和滲透力。如為了説明愛情中常常討論的關於異性之間有沒有真正的友誼的問題,課程組織了美國心理學家的”愛情三因素“理論,説明了其中辯證複雜的可能性。
常識性即避免把課程內容組織的過於專業過於理性,避免降低非心理學專業學生的趣味性,實現輕鬆學習,服務生活的目的。如在“人格”一講中,《人格心理學》裏,僅“人格”的概念就有十幾個。而生活心理學課程並沒有把概念複雜化,而是用了一個通俗的概念,人格略等於生活中的性格。
典型性即認識到生活心理學課程承載着一定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傳播的任務,為此,在內容組織上採取“以點概面”、“見一斑而窺全豹”的策略,組織了相關的典型性的知識。如在“異常心理”部分,重點介紹了弗洛伊德的異常心理學思想,使非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透過弗洛伊德以窺探心理學的奧秘。 [2] 
  • 方法設計
生活心理學課程以非心理專業的大學生容易接受、喜歡接受的方法進行教學,採用“漫談”式教學法,討論分享式教學法、感悟式教學法增加課程的親和力、趣味性、生動性,提高課程的浸潤感。 [2] 

生活心理學教學方法

  • 線上線下結合學習
生活心理學課程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學習方法,運用網絡系統課程網站發佈課程資源、鏈接網站、課程作業等,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多途徑互動,交流學習心得。每學期結合課程進程選擇3-4次線下教學,集中解決課程教學中的共性問題,比如課程介紹、學習方式方法、學習困惑、焦點問題討論、課程內容拓展等。
  • 漫談式講授法
生活心理學課程具體教學主要採取漫談式講授法,凸顯本課程的生活性、非專業性,追求課程的輕鬆與寫意。即不過於刻板地顯示知識的條理性和邏輯性,而是遵循聽課者的“聽”的邏輯進行。形散而神不散。從語調到內容的呈現都追求自在流暢。
  • 分享式討論法
在課程進程中注重分享式討論法,對課程中一些和學生生活發生密切相關、學生普遍發生的心理現象,通過分享、討論,達到共鳴明瞭的目的。

生活心理學認證情況

生活心理學課程已被深圳大學湖北工程學院廈門理工學院以下3所高校認證為學分課。 [6] 

生活心理學教師簡介

劉運芳,女,湖北應城人,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武漢大學教育學碩士,湖北工程學院教育與心理學院教授,《父母必讀》雜誌專欄作者,湖北省心理學會理事。主講普通心理學、廣告心理學、西方心理學史、生活心理學等課程。 [7] 
王玉花,女,華中科技大學心理學碩士,湖北工程學院教育與心理學院副教授,主講人格心理學、諮詢心理學、心理學研究方法、學與教心理學等課程。 [8] 
卜曉豔,女,湖北工程學院心理學副教授,浙江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主講學與教的心理學、實驗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課程。 [9] 
吳慧芬,女,湖北孝感人,湖北工程學院心理學講師,華中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主講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小學兒童心理學、學前兒童心理學、老年心理學、學與教心理學等課程。 [10] 
田黛琳,女,湖北工程學院教育與心理學院助教,華中師範大學藝術學碩士,主講透視學、動畫原畫設計、插畫設計等課程。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