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命科學突破獎

鎖定
“生命科學突破獎”是“科學突破獎”下設獎項之一。“科學突破獎”是全球獎金最高的科學獎,又被稱為豪華版諾貝爾獎。該獎項由谷歌公司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及其夫人、中國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等於2012年共同創立。 [1] 
2013年2月,生命科學突破獎啓動,獎項獎金為300萬美金。2018年10月17日,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分子生物學教授陳志堅和其他三位(組)科學家獲得生命科學突破獎,頒獎典禮於2018年11月4日在加州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舉行。 [1] 
中文名
生命科學突破獎
外文名
BREAKTHROUGH PRIZES
創辦時間
2012年
啓動時間
2013年2月
設立人
謝爾蓋·布林等
獎    金
300萬美金

生命科學突破獎設立團隊

獎金捐助來自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及其妻子安妮·武伊齊茨基、臉譜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及其妻子普麗西拉·陳,和硅谷著名風險投資人、來自俄羅斯的尤里·米爾納。
2013年9月25日,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宣佈,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夫婦作為捐助人正式加入該基金會。此外,馬雲將會出任該基金會理事。馬雲夫婦每年將為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捐獻300萬美金。基金會的年度獎項將增加至6個,每個獎項獎金為300萬美金。 [2] 

生命科學突破獎獎勵對象

該基金會的設立旨在激勵那些資金不足卻仍默默無聞從事對抗癌症糖尿病帕金森和其他疾病研究的科學家,專門激勵那些致力於治療頑疾和延長人類壽命的科學家。

生命科學突破獎評選規則

該獎項本着公開透明的選拔原則,任何人都可以在基金會官方網站提名候選人進行評審。組織者希望獲獎者是仍在全盛時期的科學家,而不是因長期的研究而名聲大噪的退休人員。和諾貝爾獎不同的而是,“生命科學突破獎”並不限制分享獎項的人數,而前者每個獎項的共享者最多隻能是三人。此外,“生命科學突破獎”每年的得獎者都將加入評審委員會,匿名投票選出下一年的獲獎者。

生命科學突破獎歷年得獎

生命科學突破獎2013年

2013年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的得主包括: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David Botstein和哈佛大學教授Eric S. Lander獲得基因組學獎;
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Lewis C. Cantley、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Hubrecht研究所教授Hans Clevers、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教授Napoleone Ferrara、美國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教授Charles L. Sawyers、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Bert Vogelstein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Robert A. Weinberg獲得癌症獎;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教授Titia de Lange獲得端粒獎;
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獲得幹細胞獎;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教授Cornelia I. Bargmann獲得神經生物學獎。 [3] 

生命科學突破獎2015年

2015年11月,在生命科學突破獎方面,共有5位科學家獲獎,每人各獲得300萬美元獎金。他們分別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EdwardS.Boyden,美國斯坦福大學的KarlDeisseroth,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JohnHardy,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HelenHobbs,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的SvanteP bo。他們的研究領域涉及光遺傳學、阿爾茨海默症、心血管及肝臟疾病、古DNA測序等。 [4] 

生命科學突破獎2018年

生命科學突破獎 生命科學突破獎
2018年10月17日,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分子生物學教授陳志堅和其他三位(組)科學家獲得生命科學突破獎,每人獎金300萬美元,以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領域做出的重大突破性貢獻。“科學突破獎”在陳志堅的獲獎理由中寫道:通過發現DNA傳感酶cGAS,揭示了DNA如何從細胞內部觸發免疫和自身免疫反應。
獲得2019年度生命科學突破獎的科學家還有:哈佛大學華裔科學家莊小威,弗蘭克·本內特(Frank Bennett)和艾德里安·科內納爾(Adrian Krainer)(兩人作為一組獲獎,分別來自美國生物製藥公司Ionis Pharmaceuticals和冷泉港實驗室),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安吉里卡·阿蒙(Angelika Amon)。
2018年11月4日,頒獎典禮將在加州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舉行。 [1] 

生命科學突破獎2019年

2019年9月5日,2020突破獎生命科學獎頒發給傑弗裏·M·弗裏德曼(Jeffrey M. Friedman), F·烏爾裏希·哈特爾(F. Ulrich Hartl), 亞瑟·L·霍里奇(Arthur L. Horwich),戴維·朱利葉斯(David Julius) 以及 弗吉尼婭·曼儀·李(Virginia Man-Yee Lee)。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