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蒙雀麥

鎖定
甘蒙雀麥(Bromus korotkiji Drobow)是禾本科、雀麥屬多年生植物。具下伸和匍匐長根狀莖。稈高達1米,基部為老鞘所包圍。葉鞘密生柔毛或無毛;葉舌長1-2毫米;葉片上面有柔毛。圓錐花序緊縮;小穗短柄或近無;小穗含5-8小花;小穗軸長3-4毫米,密生柔毛,側面明顯可見;兩穎無毛,紫色,被長柔毛;外稃卵狀披針形,具5-7脈,下部背脊與脈被長1-2毫米的柔毛,兩側具毛,芒短;內稃兩脊上部具纖毛;花葯長6-7毫米。
分佈於中國甘肅、內蒙古、新疆;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蒙古也有分佈。生於低山帶河岸濕地、牧場、小沙丘和固定沙地。
全年為駱駝和牛所喜食;對羊和馬的適口性稍差,僅在青鮮時採食其嫩葉。開花期,幹物質中粗蛋白質含量在10%左右,在禾本科牧草中還是比較高的,老熟後顯著降低;粗纖維含量佔幹物質的30%,粗灰分含量也較高,屬於良等牧草。也可作為固定流沙和改良沙地草場的植物。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甘蒙雀麥
拉丁學名
Bromus korotkiji Drobow [7]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雀麥屬
甘蒙雀麥
命名者及年代
Drob.,1914
保護級別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甘蒙雀麥植物學史

在2002年出版的《中國植物誌》第9(2)卷中,甘蒙雀麥(Bromus korotkiji Drob.)和沙地雀麥(Bromus ircutensis Kom.)是兩個單一的物種。 [2-3] 
在2020年5月發佈的《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中,沙地雀麥(Bromus ircutensis Kom.)是作為甘蒙雀麥(Bromus korotkiji Drob.)的異名。 [4]  據2020年的植物智顯示,沙地雀麥修訂為甘蒙雀麥的俗名。 [2-3] 

甘蒙雀麥形態特徵

多年生,具下伸和匍匐長根狀莖。稈高達1米,基部為老鞘所包圍。葉鞘密生柔毛或無毛;葉舌長1-2毫米;葉片長15-20釐米,寬3-5毫米,上面有柔毛。 [2] 
圓錐花序緊縮,分枝長1-2(-5)釐米,2-5枚着生於主軸各節;小穗短柄或近無;小穗含5-8小花,長15-30毫米,寬約10毫米;小穗軸長3-4毫米,密生柔毛,側面明顯可見;兩穎無毛,第一穎長7-8毫米,第二穎長8-11毫米,紫色,被長柔毛;外稃卵狀披針形,長12-15毫米,具5-7脈,下部背脊與脈被長1-2毫米的柔毛,兩側具毛,芒短,長3-4毫米;內稃兩脊上部具纖毛;花葯長6-7毫米。 [2] 
甘蒙雀麥

甘蒙雀麥生長環境

生長於低山帶河岸濕地、牧場、小沙丘和固定沙地。 [2]  在中國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它生於半流動、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上,在流動沙丘上也可生長。多散生,不單獨形成羣落,不是建羣植物。據調查,有甘蒙雀麥參與的植被,多為半灌木和小灌木建羣的羣落或羣聚。如褐沙蒿木巖黃芪小葉錦雞兒,草本植物以沙鞭扁蓿豆等沙生植物佔優勢,伴生有地梢瓜、蟲實(Corispermum sp.)、砂珍棘豆沙蘆草等。植被總蓋度低者為8-15%,高者達40%以上,在植被中的頻度可達100%,但其相對蓋度和相對重量最高達30%左右。在中國錫林河沿岸沙帶中的白杆林邊緣,散生有甘蒙雀麥。 [5] 

甘蒙雀麥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甘肅(山丹、河西走廊、永昌、民影、敦煌)、內蒙古(善達克沙地、小騰格里沙地、錫林河沿岸沙帶、烏珠穆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新疆;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蒙古也有分佈。 [2]  [5] 

甘蒙雀麥生長習性

根莖發達,分佈於地下10-30釐米深處,長度可達數米,鬚根具砂套。圓錐花序上小穗一般只有20個左右,每小穗只有1小花可以結實,結實量很少,主要藉助根莖進行營養繁殖。花期7-8月,果期8-9月。 [5] 

甘蒙雀麥主要價值

質地雖較粗糙,但其適口性比較好,全年為駱駝和牛所喜食。在冬、春季節,其他植物數量微少時,是駱駝和牛較為喜食的飼草。對羊和馬的適口性稍差,僅在青鮮時採食其嫩葉;乾枯後莖葉粗老,適口性差。開花期,幹物質中粗蛋白質含量在10%左右,在禾本科牧草中還是比較高的,老熟後顯著降低;粗纖維含量佔幹物質的30%,粗灰分含量也較高,屬於良等牧草。 [5] 
發達的根系將沙土固結住,不怕沙粒擊打和沙埋,可作為固定流沙和改良沙地草場的植物。 [5] 

甘蒙雀麥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