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紫菜

(紅毛菜科紫菜屬植物)

鎖定
甘紫菜(porphyra tenera)紫菜為藻類植物的藻體,藻體紫色,一般高12到30釐米,養殖的壇紫菜最長達4米以上。分佈遼寧半島、山東半島及浙江、福建沿海。朝鮮、日本也產。紫菜屬紅藻類植物,生長在淺海岩礁上,顏色分紅紫、綠紫和黑紫3種,乾燥後均呈紫色,因可入菜而得名紫菜。為紅毛菜科植物甘紫菜的葉狀體。
甘紫菜,分類學上屬紅藻門,紫菜屬,是我國海藻養殖的重要對象之一。甘紫菜藻體形態變化比較大,呈卵形、竹葉形或不規則的圓形,體高一般為20 -30釐米,少數可達60釐米以上,寬10-18釐米,少數可達30釐米以上。色紫紅、紫或紫藍。基部楔形或心臟形,邊緣稍有皺褶,邊緣細胞排列平整,藻體較薄,厚度20 -30釐米,單層細胞 ,色素單一 ,雌雄同株 [1-2] 
中文名
甘紫菜
拉丁學名
porphyra tenera
植物界
紅藻門
原紅藻綱
紅毛菜目
紅毛菜科
紫菜屬
甘紫菜
亞    門
石竹亞綱
亞    綱
紅毛菜亞綱
分佈區域
黃海, 浙江省, 渤海

甘紫菜概況

【來源】藻類紅藻門甘紫菜Porphyra tenera Kjellm.,以葉狀體入藥。
【形狀】多卵形、披針形或不規則圓形,高20—30釐米,大者可達60釐米,寬10—18釐米,少數可達30釐米以上。基部楔形、圓形或心臟形,邊緣多少有皺褶,平滑無鋸齒。藻體比較薄,厚僅20—33微米。
【功能主治】主治癭瘤腳氣。
圖
(5張)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簡介
紫菜為藻類植物的藻體,藻體紫色,一般高12到30釐米,養殖的壇紫菜最長達4米以上。分佈遼寧半島、山東半島及浙江、福建沿海。朝鮮、日本也產紫菜屬紅藻類植物。
自漢代以前我國就有食用紫菜的記載,它一直被視為珍貴海味之一,味道極為鮮美,深受人們喜愛。紫菜雖產於沿海,但經乾製後可長途貯運,不論各地,不論何時,人們均可以購買到。質量以片薄,表面光滑,有光澤,潔將無雜質,含水量在9%以下者為佳品。

甘紫菜營養價值

1.營養豐富,含量很高,可用於治療因缺碘引起的“甲狀腺腫大”紫菜有軟堅散結功能,對其他鬱結積塊也有用途;
2. 富含膽鹼和鈣、鐵、能增強記憶,治療婦幼貧血,促進骨骼,牙齒的生長和保健;含有一定量的甘露醇,可作為治療水腫的輔助食品;
3. 紫菜所含的多糖具有明顯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可促進淋巴細胞轉化,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可顯著降低進血清膽固醇的總含量;
4. 紫菜的有效成分對艾氏癌的抑制率53.2%,有助於腦腫瘤、乳腺癌、甲狀腺癌、惡性淋巴瘤等腫瘤的防治。

甘紫菜相關

中國古代已開始食用紫菜。始見載於晉代左思《吳都賦》的“綸組紫絳”,據呂延濟注其中之“紫”乃“北海中草”。唐代《集異記》有采紫菜的記載。元代時,“南澳紫菜”已開始出口外銷。明代《五雜俎》指出人們將荔枝、蠣房、子魚、紫菜作為福建的“四美”,《本草綱目》載“癭瘤腳氣者宜食之”,《隨息居飲食譜》載“和血養心”。
甘紫菜 甘紫菜
約三百多年前中國福建已用灑石灰水或放竹簾等方法繁育紫菜,也普及至內地。20世紀50年代,中國科學家研究出紫菜孢子的來源問題,為人工養殖創造了條件。

甘紫菜地理分佈

分佈遼寧半島、山東半島及浙江、福建沿海。朝鮮、日本也產。

甘紫菜主要品類

甘紫菜 甘紫菜
紫菜屬紅藻類植物,生長在淺海岩礁上,顏色分紅紫、綠紫和黑紫3種,乾燥後均呈紫色,因可入菜而得名紫菜。為紅毛菜科植物甘紫菜的葉狀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