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縣

鎖定
環縣,隸屬於甘肅省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慶陽市西北部,東臨華池縣,東南臨慶城縣,南臨鎮原縣,西南臨彭陽縣,西臨原州區海原縣,西北臨同心縣,北臨鹽池縣,東北臨定邊縣,總面積9236平方千米。 [5]  截至2023年6月,環縣下轄10個鎮、10個鄉。 [15]  2022年,環縣總人口36.42萬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30.17萬人。 [6] 
秦統一前後,置方渠除道,域內始有縣級政區設置。明,降環州為環縣。 [5]  是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 [25]  、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26]  、中國皮影之鄉、中國小雜糧之鄉 [24]  、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19]  。2020年2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4] 
2022年,環縣地區生產總值151.78億元,增長4.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6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0.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0.47億元,三次產業結構13.6:60:26.4。 [6] 
中文名
環縣
外文名
Huanxian
別    名
環州
行政區劃代碼
6210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甘肅省慶陽市
地理位置
甘肅省東部、慶陽市西北部
面    積
9236 km²
下轄地區
10個鎮、10個鄉
政府駐地
環城鎮
電話區號
0934
郵政編碼
7457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東老爺山
火車站
環縣站
車牌代碼
甘M
地區生產總值
109.64 億元(2020年)

環縣建制沿革

夏、商,屬西戎地。
西周及春秋、戰國,屬義渠戎國,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秦滅義渠,置北地郡,地屬之。
秦統一前後,置方渠除道(秦封泥有“方渠除丞”),屬北地郡,域內始有縣級政區設置。
西漢,置方渠縣(或方渠除道),屬朔方刺史部北地郡。新莽初始元年(8),仍方渠縣,屬威戎郡。東漢初,方渠縣裁,域內無置縣。永初五年(111),北地郡內徙,縣境為羌族部落佔據。永建四年(129),北地郡歸舊土,縣域大部屬參䜌縣(治在今慶城縣西北部)。永和六年(141),北地郡內徙左馮翊,縣境為鞏唐羌佔據。
三國、西晉,縣域大部為羌等部落佔據。東晉十六國,歷屬前趙、後趙、前秦、後秦之安定郡和夏國。北魏和西魏初,縣域大部屬豳州西北地郡。西魏大統元年(535),置歸德縣,治在歸德(今耿灣鄉)。
北周及隋初,仍置歸德縣,屬寧州西北地郡。隋大業元年(605),廢歸德縣,置弘德縣,歷屬慶州、弘化郡。
唐初,屬馬嶺縣。景龍元年(707),析馬嶺縣置方渠縣,治在方渠(今環城),歷屬慶州、安化郡、順化郡。廣德二年(764),陷於吐蕃,收復後,縣降為方渠鎮,屬靈州。
五代初,仍為方渠鎮。晉天福四年(939),升方渠鎮為威州。周廣順二年(952),避郭威諱改威州為環州。顯德四年(957) ,降為通遠軍,領通遠縣,軍、縣同治。
北宋初,仍置通遠軍。淳化五年(994)改通遠軍為環州,領通遠縣,隸關西道。鹹平中,陝西路沿邊始設環慶路,環州屬之。天聖元年(1023),通遠縣改稱方渠縣,景祐元年(1034),複稱通遠縣。南宋時期,境域主要由金政權管轄,置環州,領通遠縣,州、縣治在通遠。紹定四年(金正大八年,1231),縣境被蒙古軍佔據。鹹淳六年(蒙古至元七年,1270),縣併入州。
元置環州,為散郡,屬陝西行省鞏昌等處總帥府,治在通遠。
明洪武二年(1369),降環州為環縣,屬陝西行省慶陽府。
清襲明制,置環縣。康熙八年(1669),改隸甘肅布政使司慶陽府。
民國仍置環縣。民國25年(1936)6月,中國人民紅軍西方野戰軍西征解放縣域大部,建立革命政權,初設環縣、曲子、固北、定環(黑城)4縣,屬陝甘寧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設立環縣、曲子縣,歷屬陝甘寧邊區慶環分區、隴東分區。
1950年6月,曲子縣撤銷,大部併入環縣。環縣歷屬甘肅省慶陽分區、平涼地區、慶陽地區、慶陽市。 [5] 

環縣行政區劃

2014年,撤銷洪德鄉,設立洪德鎮。 [23] 
2015年,撤銷合道鄉、樊家川鄉、虎洞鄉、毛井鄉,設立合道鎮、樊家川鎮、虎洞鎮、毛井鎮。
截至2023年6月,環縣下轄10個鎮、10個鄉:環城鎮曲子鎮甜水鎮木缽鎮洪德鎮合道鎮虎洞鎮毛井鎮樊家川鎮車道鎮天池鄉演武鄉八珠鄉耿灣鄉秦團莊鄉山城鄉南湫鄉羅山川鄉小南溝鄉蘆家灣鄉 [15]  下轄11個城鎮社區、251個村、1487個村民小組。 [5] 

環縣地理環境

環縣位置境域

環縣,位於甘肅省東部、慶陽市西北部,東臨華池縣,東南臨慶城縣,南臨鎮原縣,西南臨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西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和中衞市海原縣,西北臨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北臨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東北臨陝西省定邊縣。介於北緯36°01'06″~37°09'10″,東經106°21′40″一107°44'40″間,南北最大距離127千米,東西最大距離124千米,總面積9236平方千米。 [5] 

環縣地質

環縣,地層發育同鄂爾多斯盆地一樣,經歷由海相一海陸過渡相一陸相的漫長沉積過程,形成多套沉積層。 [5] 

環縣地形地貌

環縣,地貌屬隴東黃土高原丘陵溝壑類型,全境處於由南部殘塬溝壑向北部梁峁溝壑及沙漠邊緣過渡地帶。新生代第四紀境內形成黃土高原,全新世以後,由於黃土結構疏鬆,在侵蝕和人類活動共同影響下,較為完整的高原地貌逐漸解體,形成殘塬、梁峁、掌灘、溝谷、崾嶮、盆地、階地、溝壩、陡崖、離堆、陷穴等形態多樣的地貌。以流水地貌為主,重力地貌和風成地貌次之。梁峁起伏,丘陵錯落,殘源間布,溝壑縱橫,為基本地貌特徵。長200米以上大小溝道17364條,溝道密度1.41千米/平方千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在1400~1700米之間,最高點毛井鎮施家灘村馬家大山海拔2089米,最低處曲子鎮五里橋環江河道海拔1136米,相對高差953米。按地理位置、形態及成因,大致可劃分為西部丘陵溝壑區、北部梁峁溝壑區、南部殘原溝壑區和中部河谷階地區4個地形地貌區。 [5] 

環縣氣候

環縣,居內陸,屬中緯度範圍,臨近陰山-賀蘭山季風分界線,400毫米等降水線穿過縣境北部。受地理位置、太陽輻射、大氣環流等綜合作用,形成大陸性較強的温帶半乾旱季風氣候。縣域南北緯度差1°08',從東南至西北大陸性漸強。 [5] 

環縣水文

環縣,屬黃河流域,境內河流分屬馬蓮河、蒲河、苦水河、清水河四個水系。除馬蓮河上游環江東川川發源於陝西省定邊縣境外,其餘均發源於縣境。 [5] 

環縣土壤

環縣,地表主要為黃土覆蓋,土壤總面積1372.76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99.09%。土壤分為鈣層土、初育土、半水成土3個土綱,黑壚土、黃綿土、新積土、潮土、紅黏土5個土類,含7個亞類,15個土屬,40個土種。 [5] 

環縣自然資源

環縣水資源

環縣,水資源總量少,質量差,為極度缺水地區。水資源總量2.284億立方米,人均擁有量647立方米,分別為全國、全省人均擁有量的30%、55%。地表水總量2.179億立方米,佔水資源總量的95.40%:地下水資源量0.105億立方米,佔水資源總量的4.60%。地表水中,自產水量1.84億立方米,入境水量0.35億立方米,出境水量1.9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資源量5039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512萬立方米、潛水527萬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155立方米/年。 [5] 

環縣土地資源

環縣,土地總面積9213平方千米,摺合1382萬畝。耕地358.5萬畝,其中水澆地2.8萬畝、旱地355.7萬畝:園地1.8萬畝,主要為果園地:林地41.6萬畝,其中有林地27.9萬畝、灌木林地9.5萬畝:草地906.4萬畝,其中天然牧草地838.4萬畝、人工牧草地38.3萬畝、其他草地29.7萬畝:城鎮村工礦用地23.54萬畝:交通運輸用地9.7萬畝。 [5] 

環縣生物資源

環縣,種子植物133科541屬988種,其中裸子植物7科13屬21種、被子植物126科528屬967種。脊椎動物5綱27目61科236種,其中魚類1目2科15屬19種、兩棲類1目2科2屬4種、爬行類3目7科10屬14種、鳥類15目34科87屬149種、哺乳類7目16科30屬49種。甘草、柴胡、秦艽、遠志、防風等野生中藥材資源較豐富。 [5] 
光能資源
年太陽總輻射量6091兆焦耳/平方米,是慶陽市太陽能資源最豐富地區,屬甘肅省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地區。年日照時數2551小時,北部2600小時以上。日照≥6小時天數,全境超過250天,北部達270天。太陽日照穩定度1.5~2,屬太陽能資源穩定等級。氣温≥10℃年太陽生理輻射總量1589兆焦耳/平方米,氣温≥0℃年太陽生理輻射總量2219兆焦耳/平方米。 [5] 
風能資源
資源較豐富,北部地區尤其豐富。在季節分配上以春季最多,夏季次之,冬季再次,秋季最少。西北部年有效風能總時數4000小時以上,風能密度150瓦/平方米,風能年儲量250千瓦時/平方米:縣城年有效風能總時數3080小時,風能密度95.20瓦/平方米,風能年儲量174.60千瓦時/平方米。 [5] 

環縣礦產資源

環縣境內礦產資源富集,煤炭預測儲量684億噸,煤層氣3480億立方米,石灰岩2000多萬噸,白雲岩1200多萬噸,其中千米以淺整狀煤田51億噸,規劃建設“三大礦區”、“五大煤礦”,其中劉園子年產90萬噸煤礦已正式投產,甜水堡煤礦年產240萬噸煤礦聯合試生產。石油地質儲量超過5億噸,年產量超過200萬噸,是長慶油田主產區。風能資源豐富,規劃建設“六大風場”,其中華電南湫20萬千瓦、華電毛井一期40萬千瓦、華潤甜水堡一期5萬千瓦風電場已建成投產。

環縣人口

2022年,環縣總户數10.24萬户,總人口36.42萬人(公安户籍人口),其中:城鎮7.39萬人,農村29.03萬人。常住人口30.17萬人,人口自增率-0.01‰,城鎮化率37.98%。 [6]  以漢族為主,有回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土家族、景頗族等13個少數民族。

環縣經濟

環縣綜合

2022年,環縣地區生產總值151.78億元,增長4.6%(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61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90.7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40.47億元,增長3.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4.3:56.1:29.6調整為13.6:60:26.4。
其中: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7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為23.8%,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3.9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為53.3%,拉動GDP增長2.4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降低3.2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為22.28%,拉動GDP增長1.05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03萬元,比上年增長17.8%。十大生態產業增加值101.37億元,佔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66.8%,較上年提升7.5個百分點。 [6] 
人民生活
2022年,環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75元,增長4.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5元,同比增長7%。 [6]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環縣5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2.7%。其中:房地產開發項目下降-49.3%;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34個,增長8.7%,500萬元至5000萬元項目55個,增長35.8%。 [6] 
財政
2022年,環縣大口徑財政收入8.8億元,增長-22.2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6億元,增長-13.3%;財政支出52.9億元,增長12.08%。 [6] 

環縣第一產業

2022年,環縣耕地面積190.17萬畝,增長0.66%。農作物播種面積230.84萬畝,同比增長6.94%。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5.03萬畝,增長7.08%,糧食總產量40.22萬噸,增長30.66%。其中夏糧播種面積50.98萬畝,增長5.53%,夏糧產量8.57萬噸,增長4.91%。
穀物播種面積158.16萬畝,增長8.03%,產量34.45萬噸,增長29.15%。其中:小麥播種面積48.46萬畝,增長5.64%,產量8.26萬噸,增長4.89%;玉米播種面積91萬畝(地膜玉米90.99萬畝),增長0.04%,產量22.99萬噸,增長31.21%;蕎麥播種面積10.07萬畝,增長1067.14%,產量1.48萬噸,增長1069.3%。豆類播種面積16.73萬畝,下降15.35%,產量1.94萬噸,增長36.55%。其中大豆播種面積10.90萬畝,增長25.37%,產量1.48萬噸,增長82.56%。折糧薯類播種面積20.14萬畝,增長26.19%,產量3.83萬噸,增長42.51%。油料播種面積12.14萬畝,增長5.05%,產量1.10萬噸,增長5.15%,其中胡麻、油菜籽和葵花播種面積分別為7.88萬畝、0.48萬畝和3.78萬畝,產量分別為0.61萬噸、0.07萬噸和0.43萬噸。
蔬菜園藝播種面積4.93萬畝,增長21.33%。蔬菜播種面積4.91萬畝,增長21.47%,產量4.06萬噸,增長5.32%。其中黃花菜播種面積1.13萬畝,增長18.86%,產量(幹品)0.21萬噸,增長38.25%;其他蔬菜播種面積3.76萬畝,增長22.6%,產量3.83萬噸,增長4.05%。瓜果、堅果、飲料及香料作物播種面積3.59萬畝,增長55.45%。其中瓜類播種面積3.58萬畝,增長55.55%,瓜類產量4.86萬噸,增長23.62%。草莓和花椒播種面積分別為43畝和21.96畝,產量分別為38.79噸和2.91噸。核桃產量123.62噸,下降0.68%。中草藥材播種面積1.80萬畝,增長17.51%,產量0.34萬噸,下降15.1%。果園面積3.81萬畝,增長4.86%,其中:蘋果園面積2.04萬畝,梨園面積93.25畝,葡萄園面積39.11畝,桃園面積275畝,杏園面積1.70萬畝,棗園面積33.14畝,其它果園面積273畝;園林水果產量2.23萬噸,下降9.06%,其中:蘋果產量1.51萬噸,梨產量58.64噸,葡萄產量17.21噸,紅棗產量24.2噸,桃產量210.3噸,杏子產量0.68萬噸,其他園林水果產量123.99噸。造林面積27.98萬畝;四旁(零星)植樹63.27萬株,其中林木種子採集量157噸,當年苗木產量1287.17萬株,育苗面積0.42萬畝。
大牲畜存欄合計7.07萬頭,下降4.74%,其中:牛存欄5.21萬頭,增長1.4%。生豬存欄5.16萬頭,增長2.88%,羊存欄151.17萬隻(山羊62.84萬隻,綿羊88.32萬隻),增長12.13%;雞(鴨、鵝)存欄48.1萬隻,增長1.56%。豬出欄6.27萬頭,增長2.99%;牛出欄2.80萬頭,增長5.2%;羊出欄104.48萬隻(山羊32.57萬隻,綿羊71.91萬隻),增長13.14%。
2022年,環縣農村用電量2.09億千瓦時,增長2.59%。農用化肥施用實物量6.49萬噸,增長0.19%,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1.84萬噸,下降2.55%;塑料薄膜使用量0.99萬噸,增長8.87%。水平梯田174.30萬畝,有效灌溉面積7.39萬畝,保證灌溉面積4.41萬畝。肉產量2.48萬噸,增長9.3%;牛奶產量0.96萬噸,增長17.56%。 [6] 

環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環縣工業增加值88.88億元,增長5.3%(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按門類分,採礦業增長7.9%;製造業增長-44.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2%。按規模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9%;規下工業增加值增長-83.4%。原油產量229.63萬噸,增長1.67%。 [6] 
建築業
2022年,環縣擁有資質以內建築業企業18户,總產值9.61億元,平均從業人數0.22萬人。建築業增加值1.92億元,增加-7.2%(按可比價計算)。 [6] 

環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環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47億元,增1.4%。按城鄉看:城鎮13.87億元,增長3.48%;鄉村4.6億元,增長-4.39%。分行業看:批發業7.99億元,增長-1.88%;零售業7.26億元,增長8%;住宿業0.08億元,下降-13.82%;餐飲業3.14億元,增長-3.55%。 [6] 
旅遊
2022年,環縣共接待遊客99.8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96億元。 [6] 
郵電通信
2022年,環縣郵政業務總量0.17億元,增長15.9%;電信業務總量2.43億元,增長0.82%。固定電話用户4.89萬户,互聯網絡用户9.59萬户,移動電話用户數34.87萬户,其中:電信用户8.17萬户,移動用户21.3萬户,聯通用户5.4萬户。 [6] 
金融
2022年,環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31.71億元,增長6.0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00.58億元,增長4.13%。 [6] 

環縣交通運輸

銀西高鐵、甜永高速、211國道、341國道縱貫環縣全境。 [3] 
2022年,環縣已建成公路5552公里,其中硬化路4286公里,砂礫路1266公里。按行政級別分:高速121公里,國道227公里,省道447公里,縣道558公里,鄉道572公里,村道及村組硬化路2361公里,村組砂礫路1266公里;按技術等級分:高速121公里,一級99公里,二級128公里,三級60.4公里,四級3877.6公里,等外1266公里。客運量24.45萬人,旅客週轉量1757.96萬人公里,貨運量244萬噸,貨物週轉量39115萬噸公里。 [6] 
公共交通
2022年,環縣有各類車輛176輛。其中,城市公交47輛,租賃汽車57輛,出租汽車60輛,旅遊客車12輛。有職工及從業人員230人。其中,幹部3人、穩定招聘122人(機關工作人員40人,公交車駕駛員82人)、臨時從業人員105人(後勤輔助人員8人,小汽車駕駛員15人,出租主班駕駛員60人、副班駕駛員22人)。 [5] 

環縣政治

縣委書記:曹育錚
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楊添翼
截至2023年12月 [16-17]  [29] 

環縣社會事業

環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環縣共有各級各類公辦學校(園)287所,其中公辦幼兒園39所,小學及教學點216所(其中小學96所,教學點120所),獨立初中16所,九年制10所,完全中學3所,高級中學1所,職專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另有民辦幼兒園13所。公辦教師4870人,按辦學類型分:幼兒園532人,小學及教學點1889人,初級中學731人,九年制學校552人,完全中學670人,高級中學273人,職專214人,特殊教育學校9人。另外民辦幼兒園教師225人。
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60304人(不含高三複讀生507人)。按受教育階段分:學前教育11620人(含附設幼兒班731人),小學階段26874人,初中階段12537人,高中階段9224人(含普通高中生6841人及職專各類專業2383人,不含高三複讀生507人),特殊教育49人。按辦學類型劃分:學前教育11620人(公辦幼兒園8190人,民辦幼兒園2699人,附設幼兒班731人),小學及教學點22367人,獨立初中6722人,九年制學校6999人,完全中學7947人,高級中學2217人(不含復讀生299人),職專各類專業2383人,特殊教育學校49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3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5.38%,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6.97%。 [6] 

環縣科學技術

2021年,環縣R&D(研究與試驗發展)支出910萬元;縣級財政科技支出2777萬元,佔全縣財政支出0.6%: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7件;技術合同市場交易額1.05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39%,推廣轉化科技成果12項。 [5] 

環縣文化事業

國家三級文化館:環縣文化館。 [18]  國家二級圖書館:環縣圖書館。 [20] 
截至2022年,環縣共有文化館1個,年內舉辦文藝活動場6(次)。專業劇團1個,演出300場(次)。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8.4萬冊。博物館1個,文物藏量4770件。有縣級廣播電視台1個,廣播電視全面覆蓋。有線電視用户入户率7%,有線電視網絡總長5000公里。 [6] 

環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環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322個,其中縣級公立醫院2個(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私立醫院5個(楊世雅醫院、環人康綜合醫院、康泰婦科醫院、德濟醫院、申大眼科醫院),縣辦專業公共衞生機構4個(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縣衞生計生局綜合監督執法所,縣地方病防治辦公室),基層醫療衞生機構311個(鄉鎮衞生院20個,社區衞生服務機構1個,村衞生室251個,個體診所39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編制病牀數1310張,實有病牀數1061張,每千人口實際擁有病牀3.49張。
共有工作人員2244人,其中:財政供養工作人員1020人(公務員(參照)33人,事業管理人員22人,工勤人員20人,專業技術人員945人)、臨時聘用人員689人、鄉村醫生274人、民營醫療機構261人。有執業(助理)醫師632人,註冊護師(士)910人,每千人口擁有醫療衞生技術人員、執業(助理)醫師、註冊護師(士)分別為7.11人、2.07人、2.98人。 [6] 

環縣社會保障

2022年,環縣輸轉勞動力6.8萬人,創收20億元,其中,貧困勞動力輸轉4.1萬人,創收11.53億元。城鎮累計新就業3291人,新增就業3029人。 [6] 
截至2022年,環縣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13200人。企業養老保險參保,在職人員6754人,離退休人員2511人,當年累計發放養老金8760萬元,徵繳當年養老基金7080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在職人員7417人,退休人員2637人,累計發放養老金18836萬元,當年累計徵繳養老基金12969.41萬元;跨年度一次性繳費5017.38萬元,其中:企業480.38萬元,機關事業4537萬元。
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共參保323687人,其中:城鎮職工參保17601人,參保率100%;城鄉居民參保306086人,參保率98.06%。保障農村低保對象9307户31439人,發放農村低保金10191萬元;保障城市低保對象765户1382人,發放城市低保金966萬元。 [6] 

環縣歷史文化

環縣道情皮影戲
環縣道情皮影戲,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環縣道情皮影,是“道情”與皮影相結合的產物,已有千年歷史。以環縣為中心,延伸至周邊的華池、慶城及寧夏鹽池、陝西定邊等縣在內區域的播布現狀。其價值主要體現在優美獨特的道情音樂唱腔和精湛的皮影製作及表演上。20世紀50年代,環縣道情皮影三次進京演出,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高度讚譽,並最終發展為甘肅惟一地方劇種——隴劇 [28] 
2006年5月20日,環縣道情皮影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Ⅳ—91。 [27] 

環縣名勝古蹟

興隆山古建築羣
興隆山古建築羣,位於耿灣鄉四合塬村興隆山。元、明始建,清順治、康熙和道光年間兩次修復和擴建,現存古建築15座。東南峯外圍有牛馬王廟、城隍廟,中峯東南坡由下而上有前門樓(嶽靈官樓)、碑坊、中門樓(王靈官樓)、三進門樓(温靈官樓)、關帝廟、藥王洞等,中峯頂部以無量祖師大殿、獻殿、山門為中軸線,旁有佛殿、菩薩殿、鐘樓、鼓樓。建築造型除獻殿為捲棚頂外,其餘多為單體歇山頂或硬山頂,結構多為磚木結構或磚結構,單體建築檐下有工藝精湛的磚雕。民國24年(1935)10月,彭德懷、葉劍英等率紅軍陝甘支隊第二、第三縱隊在此宿營。1959年設立國營四合原林場,累計林業用地超2萬畝,後定為省級森林公園。1982年,縣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  2013年,興隆山古建築羣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6] 
環縣塔
名勝古蹟
名勝古蹟(12張)
環縣塔,位於環城鎮紅星村北關組環江東岸二級階地,建於北宋慶曆年間,亦稱“環縣宋塔”“環縣磚塔”。八角形五層中空樓閣式塔,頂有塔剎,通高22米。塔身以青磚砌成,第一層較高,無台基,直接出地面,每面寬3.13米,向上按比例逐層縮小。頂有鍍金銅質塔剎,下部為圓台體,頂部呈藥葫蘆狀,用9條鐵索拉拽,上有南宋景定五年(蒙古中統五年,1264)八月重建相輪的銘文。1963年,省人委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  2013年,環縣塔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6] 
環縣故城
環縣故城,唐景龍元年(707)置方渠縣,治在今縣城。貞元十三年(797),楊朝晟領兵築城,城址疑在北關一級階地。宋築環州城,東倚靈武山,西臨環江,北至城東溝口,南接明清縣城,呈不規則長方形,面積約80萬平方米。經文物部門勘測,明、清環縣城東牆長818米,西牆長1318米,南牆長480米,面積約46萬平方米。城牆基寬約12米,頂寬約3米,殘高約8米,夯層厚0.16一0.18米。南城門洞寬5米、高7米。1993年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  2013年,環縣故城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6] 
河連灣陝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
河連灣陝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位於洪德鎮河連灣村,距縣城25千米。舊址原為一處坐西向東四合院,為國民黨洪德區區長汪玉亭的私人宅院,東臨街有鋪面7間,上有木樓,中間有大門,西有上房3間,南、北各有廈房7間。民國25年(1936)7月,中共陝甘寧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由吳起鎮劉家渠遷至環縣,機關在該院辦公,李富春、馬錫五、蔡暢、蕭勁光、賴傳珠等在此工作、生活,同年11月遷元城,12月遷曲子鎮。1950年後為小學校址,新建門樓1座。1963年9月,省人委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 

環縣地方特產

環縣蕎麥
環縣蕎麥,甘肅省環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環縣蕎麥種植歷史悠久,因特定的地域和土壤條件,蕎麥籽粒飽滿、稜角突出、出面率高、麪粉細膩、色澤均勻,製作的食品外形光亮,入口潤滑,適口性好,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多種氨基酸、維生素P、B1、B2等,具有特殊的養生、美容、保健功效。
2010年9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環縣蕎麥”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7] 
慶陽白瓜子
慶陽白瓜子,甘肅省慶陽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8] 
慶陽白瓜子為葫蘆科作物種子, [9]  籽粒大、種皮薄、外觀潔白、籽仁飽滿。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胡蘿蔔素、碳水化合物、礦物質、有機酸。 [10] 
2016年11月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慶陽白瓜子”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1] 
環縣皮影
環縣皮影,甘肅省環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皮影俗稱燈影戲,是中國最古老的戲劇形式之一,源於2000餘年前的中國古代長安,盛行於唐、宋。仍在中國民間普遍流行,堪稱中國民間藝術一絕。皮影選用上等牛皮,經過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餘刀而成。其藝術創意汲取了中國漢代帛畫、畫像石、畫像磚和唐、宋寺院壁畫之手法與風格。
2014年02月1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環縣皮影”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2] 

環縣著名人物

環縣著名人物有:孫萬福、解長春、張俊董福祥魏鎮、魏錕、魏時、王淵等。

環縣榮譽稱號

2015年,環縣被列入全國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26] 
2019年12月6日,環縣入選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1]  、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 
2020年6月,環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3] 
2021年4月,環縣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 [14] 
2021年8月,環縣入選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19] 
2021年11月,環縣入選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 [25] 
2021年12月,環縣入選2021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21] 
2022年3月,環縣入選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縣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