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

鎖定
環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將以促進環北部灣區域合作發展為宗旨,搭建一個長期性的、開放式的研究、交流、探討和宣傳的平台,促進中、越、新、馬、菲、文、印在環北部灣區域合作機制、資源開發、產業協作等領域的交流,並積極推動在國家及省區政府層面形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下的“環北部灣合作委員會”的次區域合作機制,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推進注入新的元素。
中文名
環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
論壇定位
國家部門與地方相結合
舉辦時間
2002年11月
所在國家
中國與東盟

環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論壇背景

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在柬埔寨金邊簽署《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2005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東盟成為中國第5大貿易伙伴、第5大出口市場和第4大進口來源地,雙邊投資貿易合作具有極大的增長空間與發展潛力。
2004年5月中越兩國總理會商提出建設“兩廊一圈”,即南寧河內海防昆明—河內—海防經濟走廊和環北部灣經濟圈的設想。這一重大戰略構想已得到兩國政府的認同。從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次區域合作態勢出發,環北部灣是一個大北部灣概念,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印尼也屬於這個範圍,有可能最終形成一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新的增長極。該區域既是中國與東盟的結合部,又是泛珠三角區域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交匯點,還是中國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及參與國際區域合作的一個前沿地帶,區域內擁有諸多大中城市,自然資源豐富,人力資源充足,基礎設施發達,工業配套設施齊備,市場與經濟腹地廣闊。推進環北部灣區域經濟和其他領域的合作,對於我國發展與東盟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深化國際國內區域合作,加快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培育中國區域增長格局的新亮點有重要意義。

環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論壇定位

(一)國家部門與地方相結合。
環北部灣合作既是區域戰略,也是國家戰略;既是國內發展戰略,也是對外開放戰略;既是國內合作戰略,也是國際合作戰略。國家有關部門參與指導研究至關重要。
(二)國際與國內相結合。
環北部灣區域的發展問題不僅僅是國內區域戰略格局的一部分,更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下的次區域合作,需要周邊國家和地區、以及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DIO)等國際組織的積極參與。
(三)核心區域與輻射區域相結合。
環北部灣區域的可持續發展、跨越式發展還需要更多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參與進來。作為開放式的論壇,積極吸收雲南重慶西藏青海貴州四川湖南以及東盟所有其他國家,日本、韓國、港台等東亞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代表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論壇。

環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論壇主題

共建中國—東盟新增長極
主要議題
(一)專題一:環北部灣區域合作的未來發展
1.環北部灣區域合作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關係。
2.環北部灣區域合作與中國區域發展戰略格局。
3.廣西在環北部灣經濟區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4.環北部灣區域合作優勢與前景展望。
(二)專題二:環北部灣區域合作機制的建立與途徑。
1.區域合作的基本模式與經驗探討。
2.以國際組織為主導、各國政府參與的區域合作,逐步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3.以各國政府為主導、國際組織參與的開放型區域經濟建設。
4.環北部灣區域合作的金融支持機制。
(三)專題三:環北部灣區域發展戰略選擇。
1.港口與大型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
2.物流體系的協調與銜接。
3.產業佈局與分工協作。
4.能源與海洋資源的合作開發。
5.旅遊資源的合作開發。

環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主辦單位

國務院西部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
財政部
人民日報社
亞洲開發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