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瑞龍吟·蓬萊閣

鎖定
《瑞龍吟·蓬萊閣》是宋代詞人吳文英創作的一首詞。全詞分三片。第一段勾畫蓬萊仙境的背景。第二段轉寫紹興故郡的特異風光。第三段前五句用“滄海桑田”事典。承上,點出“瓊壺”;啓下,轉寫“碧樹人世”。但以下所寫之“槍芽”“雲根”“涎香”“嬌龍”等物典,仍是實中有虛,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從“露草”句開始至終篇,用“今古秋聲裏"加以唱嘆,將“蓬萊閣”這一主題融入歷史時空。全詞反覆讚頌蓬萊閣為登臨勝地,同時在其中插贊卧龍山的雲霧茶和泉水,並抒發對葬於此地的古越文種大夫的感嘆。
作品名稱
瑞龍吟·蓬萊閣
作    者
吳文英
創作年代
南宋
出    處
全宋詞
作品體裁
作品別名
瑞龍吟·賦蓬萊閣

瑞龍吟·蓬萊閣作品原文

瑞龍吟·蓬萊閣
墮虹際。層觀翠冷玲瓏,五雲飛起。玉虯縈結城根,澹煙半野,斜陽半市。
危睇。門巷去來車馬,夢遊宮蟻。秦鬟古色凝愁,鏡中暗換,明眸皓齒。
東海青桑生處,勁風吹淺,瀛洲清泚。山影泛出瓊壺,碧樹人世。槍芽焙綠,曾試雲根味。巖流濺、涎香慣攬,嬌龍春睡。露草啼清淚。酒香斷到,文丘廢隧。今古秋聲裏。情漫黯、寒鴉孤村流水。半空畫角,落梅花地。 [1] 

瑞龍吟·蓬萊閣註釋譯文

瑞龍吟·蓬萊閣詞句註釋

瑞龍吟:詞牌名,又名“章台路”。以周邦彥瑞龍吟·章台路》為正體,三段一百三十三字,前兩段各六句、三仄韻,後一段十七句九仄韻。另有三段一百三十三字,前兩段各六句、三仄韻,後一段十八句九仄韻;三段一百三十二字,前兩段各六句、三仄韻,後一段十七句九仄韻等變體。
②蓬萊閣: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是當地的一處登臨勝地。
③五雲:五色彩雲。
④玉虯(qiú):虯龍。傳説中的一種小龍。
⑤瞰(kàn):向下看,俯視。
⑥危睇(dì):驚心刺目。睇,旁視,流盼。
⑦夢遊宮蟻:用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故事。東平淳于棼,家住廣陵郡東十里,宅南有大古槐一株。一日生解衣就枕,見二紫衣使者奉槐安國王之命請生人古槐之穴,並以公主妻之,歷盡榮華。所生五男二女,男以門蔭授官,女亦聘於王族,榮耀顯赫,一時之盛,代莫比之。後國王疑忌,加以時議彈劾,乃命生暫歸本里,一見親族。俄出一穴,見本里閭巷,不改往日,生遂發寤如初,夢中倏忽,若度一世。生與二客尋槐下穴,掘穴究源,見大穴可容一榻,上有積土如城郭之狀,二大蟻處小台之上,左右大蟻數十輔之,此其王矣。即槐安國都也。所謂“南柯一夢”,即指此而言。
⑧秦鬟(huán):形容秦望山如美女發鬟。
⑨鏡中:指秦望山倒映入鏡湖。鏡湖,又名鑑湖、長湖、太湖,在紹興市南,漢代修築的人工湖。
⑩東海青桑:用滄海桑田故事。《太平廣記》卷六十引《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説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昔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
⑪瀛洲:神話傳説中的仙山。《列子·湯問》載:“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⑫泚(cǐ):清。
⑬瓊壺:神話傳説中的仙山。
⑭碧樹:綠葉覆蓋的樹或長青樹。此指仙山中的玉樹、寶樹。
⑮槍芽:指尚未舒展開的嫩茶芽葉。
⑯雲根:本指深山雲起之處,這裏代指茶樹。據《鹹淳臨安志》:“錢塘寶雲庵產者,名寶雲茶;下天竺香林洞產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峯產者,名白雲茶。……又,寶嚴院垂雲亭亦產茶。”
⑰巖流:指泉水。
⑱涎香:指龍涎香,喻水之名貴與香洌可口。
⑲露草:指草上的露水很快便會消失。
⑳丘:墳墓。
㉑隧:道路,墓道。又作水道解。
㉒秋聲:秋季西風勁吹草木凋落所產生的肅殺之聲。
㉓黯(àn):黯然,沮喪、失意的樣子。
㉔“寒鴉”句:化用秦觀《滿庭芳·山抹微雲》:“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㉕畫角:指角聲。角,古代管樂器,形如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革製成,亦有銅製者,外施彩繪。發聲哀厲高亢,多用於軍中,以警昏曉。
㉖落梅花:即《梅花落》,笛曲名。因句式平仄要求而倒置,亦狀梅花散落的季節特點。 [2] 

瑞龍吟·蓬萊閣白話譯文

正是彩虹向下懸垂的時機。層層樓觀冷翠玲瓏,巍然聳立,五色祥雲,凌空飛舉。白玉似的虯龍,盤繞在城垣根際,西去的斜陽,照射半個市區。
站在高處遠眺,所有風光盡入這凝神流睇。門巷之間車來馬去,真像是南柯一夢。經歷了富貴榮華的螻蟻。秦,山依然舊態,古色中平添愁緒,倒映歷史畫卷的鏡湖,不知不覺物換星移,當時的明眸皓齒,如今去向哪裏?
東方的滄海變成了青桑叢生的陸地,勁風吹起,大海明澈見底,瀛洲仙境,更顯得清新無比。山影裏托出個瓊壺,傳説中的仙山從海上泛起,碧綠的大樹枝葉扶疏,跟人世間相差無幾。“槍芽”般珍貴的嫩茶焙製出誘人的綠意,“雲根”的神韻,品嚐後便令人神迷。山崖上泉水傾瀉,瀑布般飛迸撞擊,海面的龍涎香迴旋攪動,海底嬌龍也失去春天的睡意。草葉上露珠閃爍晶瑩,有如啼泣時的淚滴。酒的香氛到何處才能停歇,是文人的丘壠,廢隧的穴隙。古今的巨大變化,全都融入秋聲傳出的信息。情緒不要枉自低沉,面前是“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樹”這種詩意。還有,半空中傳來,畫角之聲如訴如泣,還有,《梅花落》這一笛曲,樂聲迴旋,落向茫茫大地。

瑞龍吟·蓬萊閣創作背景

《瑞龍吟·蓬萊閣》是吳文英初客紹興時期的詞作。楊鐵夫《吳夢窗詞箋釋》:“此詞與《絳都春》之賦蓬萊閣燈屏不同,彼盛而此衰。疑此詞作於宋亡之後,故中多弔古感慨語。(‘東海’三句)疑指宋亡而言,可為夢窗卒於臨安破後之證。”吳文英生活在南宋滅亡前夕,楊鐵夫認為他及見宋亡,《瑞龍吟·蓬萊閣》是在宋亡之後,吳文英親見元兵攻入臨安有感而作。這一點雖不能説已是定論,但作者已能痛感南宋滅亡在即則是不用置疑的。 [1]  [3-4] 

瑞龍吟·蓬萊閣作品鑑賞

瑞龍吟·蓬萊閣文學賞析

此寫景以抒家國之嘆。全詞分三片。上片寫蓬萊閣的形狀、環境、氣勢。“墮虹際”一韻,劈空而入,言蓬萊閣猶如彩虹從天而降,且適逢其時。此述其氣宇不凡。“層觀翠冷玲瓏”一韻,言樓閣玲瓏,高聳天際,有五色彩雲縈繞,猶如仙境一般。“翠”字突出樓閣四周多翠樹環繞,一個“冷”字,將樓周圍又塗上冷色,為下面用筆起了鋪墊作用。“玉虯縈結城根”言蓬萊閣在紹興城,站在蓬萊閣上遠望可見野外澹煙迷濛,近可見市內斜陽沉沉。“澹煙”“斜陽”此景喻國勢頹危。
中片繼寫登蓬萊閣之所見,在聯想中寄託感慨。“瞰危睇”韻,接上片歇拍的“澹煙”“斜陽”是俯視之感。而“危睇”則言在俯視時令人觸目驚心,從而引出中片內容,故此句有承上啓下之作用。“門巷去來車馬”一韻,言俯視下面見街巷門前車來人往,十分熱鬧,但卻令人覺得好像夢遊大槐樹國,有南柯一夢之感。這“夢遊宮蟻"中間寄託了人生如夢,盛事如雲的家國之嘆。“秦鬟古色凝怨”一韻,用擬人法將秦望山比擬成美女,更用移情法,將作者之愁情移在山巒之上,從而暗寓了山河變色之悲。
下片“東海青翠生處”一韻,化用“滄海桑田”的故事,慨嘆世事滄桑,變化之大。“勁風吹淺”二句進一步描繪滄海桑田之變。“山影泛出瓊壺”一韻,由化用典故感嘆世事滄桑轉筆寫到眼前,由虛筆轉入實筆,寫蓬萊閣卧龍山的景色。“嬌龍春睡”二句,以“嬌龍”形容卧龍山,昔日春暖花開,如美人春睡,今日己是露草如清淚,一片悽然。此兩句用對比手法,為下片興廢之嘆作了鋪墊。“酒香斷到”一韻,由眼前飲茶聯想到昔日文人雅士的飲酒,現如今,酒已斷,香已無,連文人雅士之墓也早已荒廢。眼前的一切都淹沒在“秋聲裏”,從而抒發了家國之嘆。“古今”二字,從歷史的角度言家國之悲的深遠。“情漫黯”一韻,此以傍晚秋景的蕭疏、黯淡、淒涼比況國勢衰微,抒發詞人對國運日下的深深哀嘆之情。“半空畫角”一韻,最後以畫角梅笛的悽切之曲調作結,含不盡之意在形象描寫之中。
此詞寫景頗具特色,除寫眼前實景外,更用虛筆寫情中之景,這情中景,有的化用典故,有的是聯想創造,有的古今對比,總之所寫之景均為表達其家國興亡的題旨。如“秦鬟古色凝愁”是實景,但用擬人法,移情于山水之間。如“東海青桑生處,勁風吹淺,瀛洲青洮”是化用典故寫景,表達滄桑之感。如“酒香斷到、文丘廢隧”以聯想創造之景抒興廢之嘆。 [5] 

瑞龍吟·蓬萊閣名家點評

黑龍江大學中文系教授陶爾夫:“這是一首‘雙拽頭’體。凡是三疊詞前兩疊字句全同者,稱為‘雙拽頭’,有如兩匹並轡的駿馬拉出一輛華貴的車子,給人以全新的感覺。這首詞的‘雙拽頭’有明確分工:一疊就‘蓬萊’二字寫東海仙境,另一疊就‘閣’字寫登臨所望,然後牽出第三疊,展開這一大段的鋪敍。形式與內容契合,非常緊密。”(《夢幻的窗口·夢窗詞選》) [2] 

瑞龍吟·蓬萊閣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12-約1272年),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遊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年)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6] 
參考資料
  • 1.    (宋)吳文英著;吳蓓箋校.夢窗詞彙校箋釋集評 上[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04:258-262
  • 2.    陶爾夫編.夢幻的窗口 夢窗詞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07:464-470
  • 3.    孫虹. 吳夢窗紹興府治詞的圖志詮證[J].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 2015, (1):64-68.
  • 4.    陶爾夫,劉敬圻著.南宋詞史 下[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4.09:295
  • 5.    趙慧文,徐育民編著.吳文英詞新釋輯評 上[M].北京:中國書店,2007.01:267-270
  • 6.    周汝昌等撰寫.唐宋詞鑑賞辭典 南宋、遼、金[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08: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