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瑞鶴仙·丙午重九

鎖定
《瑞鶴仙·丙午重九》是宋代詞人吳文英創作的一首詞。此詞觸景生情,抒發作者對年華易逝、老之已至的感嘆,並通過追憶少年的樂事來襯托眼前的孤獨。全詞行文跌宕起伏,千迴百轉,吞吐反覆,用典貼切,構思新穎。
作品名稱
瑞鶴仙·丙午重九
作品別名
瑞鶴仙·亂雲生古嶠
作    者
吳文英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全宋詞
文學體裁

瑞鶴仙·丙午重九作品原文

瑞鶴仙·丙午重九
亂雲生古嶠。記舊遊唯怕,秋光不早。人生斷腸草。嘆如今搖落,暗驚懷抱。誰臨晚眺?吹台高、霜歌縹緲。想西風、此處留情,肯著故人衰帽
聞道。萸香西市,酒熟東鄰,浣花人老。金鞭騕褭。追吟賦,倩年少。想重來新雁,傷心湖上,銷減紅深翠窈。小樓寒,睡起無聊,半簾晚照 [1] 

瑞鶴仙·丙午重九註釋譯文

瑞鶴仙·丙午重九詞句註釋

⑴瑞鶴仙:詞牌名。此詞雙調一百零二字,前片十句七仄韻,後片十二句六仄韻。丙午: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重九:重陽節。
⑵雲:一作“紅”。嶠(jiào):尖而高的山。
⑶斷腸草:又名相思草。
⑷搖落:凋殘、零落。
⑸吹台:《東京記》:汴城有列仙吹台。又赤城東有繁台,為師曠作樂之地,即吹台。
⑹人:一作“山”。衰帽:指官帽,用孟嘉落帽事。《晉書·孟嘉傳》:孟嘉“後為徵西桓温參軍,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宴龍山,僚佐畢集,時佐吏並着戎服。有風至,吹嘉帽墮;使左右忽言,欲觀其舉止。良久如則,温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又。”
⑺萸(yú)香:指茱萸,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可入藥。古代重九佩萊英囊以去邪辟惡。
⑻浣花: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種竹植樹,結聲枕江,縱酒嘯詠。此代指詞人自己。
⑼騕褭(yǎo niǎo):馬名。馬金赤色,一日行萬里。(見李善注司馬相如上林賦》)
⑽倩:請。
⑾減:一作“滅”。窈(yǎo):深遠。
⑿晚:一作“夕”。 [2] 

瑞鶴仙·丙午重九白話譯文

重重疊疊的濃雲從高山上噴薄而出,觸此景而想起了過去那些快樂的遊蹤,但是又擔心美好的秋天景緻即將消逝,四周的景物又要遭受到嚴冬的摧殘。人生猶如眼前四處蔓延的斷腸草一樣漫無邊際,無處着落。如今秋葉凋落,嘆息秋天將盡,而我徒有一身抱負卻不能夠盡情施展,唯有在暗中嗟嘆而已。不知是哪一位高士,這麼晚了還在高台上放聲而唱。那蕭殺的秋歌聲,正隱隱約約地從台上飄了過來。緩緩地吹來的蕭颯西風好像對這故土故人頗有情意一樣,還不肯將山上的秋景吹得零亂衰敗;它也不願將故人的帽子吹落下來,暴露出他的一頭白髮。
聽説鄰舍友人的家中,如今茱萸花開得正盛,家裏又備有醉人的醇酒用來慶賀佳節,可惜如今我卻已經是衰老得再也不能過多地飲酒了。手執金鞭,身跨駿馬,歌詩賦詞,那些都是我年輕之時曾經經歷過的歡樂事,如今只能在回憶中去追尋了。那些重返湖上的鴻雁,它們發出來的陣陣哀鳴聲,恐怕也是在悲嘆着湖中已失去了往日深紅翠綠的繁華景象吧?我在冷冷清清的小樓裏午睡醒來卻無所事事,因此只有無聊地呆望窗外漸漸下沉的夕陽,用來打發孤獨的時光。

瑞鶴仙·丙午重九創作背景

吳文英從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起往來於臨安(今浙江杭州)、越州(今浙江紹興)之間。據夏承燾《吳夢窗系年》,淳祐六年詞人四十七歲,蘇姬離去已有三年多。此係詞人在淳祐六年重陽節時登高憶姬之作。 [3] 

瑞鶴仙·丙午重九作品鑑賞

瑞鶴仙·丙午重九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重陽節抒情詞。此詞發端“亂雲生古嶠”點出重九登高之地,是詞人于山下所見之景。尖而高的山上,亂雲飛渡。一個“生”字,將亂雲飄浮,聚而不散的奇姿勾出。下文按一般寫法,該寫到登高,但二三韻卻轉筆寫“舊遊”情景,言當時年輕,怕秋光未能早到,不能即興登高;現在回想起來,時光荏苒,人生短促,知交零落,這不禁令人斷腸。眼前枝葉濁零,更令人嘆惋不已。二三韻未談登高,是寫題前虛步。“誰臨晚眺”一句,以設問法言自己將登高晚眺,“吹高台”一韻,補充上句,説為何想登高:不登高難以聽到高高的吹台上美妙縹緲的音樂。此處化用“吹台典故。“箱歌”之“霜”呼應詞題“重九”。“想西風”一韻,反用晉孟嘉登高落帽的故事,言西風留情,未吹落自己帽子,表明自己終未登高。上片歇拍“肯着故人衰帽”小結,引出下片。下片從幾個方面寫自己為何未能登高。
過片“聞道”二字,貫以下兩句,用重陽事典:“萸香”,指重陽佳節,人們佩茱萸囊以去邪辟惡的習俗;“酒熟”,寫重九時人們飲酒賞菊之習。“西市”“東鄰”以對仗句寫出此習俗範圍之廣。古人多有詩句記之,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毎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箱。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詞人在記寫民間習俗之中,表達了自己思鄉思親、嗟老嘆悲之情。此時詞人年四十六歲正寓居杭州,“浣花人老”一句,借杜甫於成都浣花溪畔,結廬枕江、種竹植樹,縱酒嘯詠之事來暗寓自己,既表明年老,又勾出自己隱逸嘯傲之態。“金鞭騕褭”二韻,寫揮金鞭騎駿馬登高吟嘯,一個“倩”字,點出此是“年少”人所為,從對面暗寫了年老之人不便追隨登高,此是倒裝句。“想重來新雁”一韻,想象重來的大雁,面對眼前湖上紅深翠遠的蕭悊秋景,也會十分傷心。這種設想之辭,擬人手法,暗中表達了自己悲秋之情,為下文正面描寫起了鋪墊作用。煞拍道:“小樓寒、睡起無聊,半簾晚照。”景是樓寒夕照,暗淡而蕭瑟,情是無聊難耐,嗟老嘆卑。以景情交融作法,神完氣足。
此詞行文跌宕起伏,千迴百轉,吞吐反覆,如上片寫重九登高,發端寫登高地點,下文應接寫登高事而未寫;轉筆寫往日盼秋光望登高;下文應寫登高,但又一個轉筆,寫到今日秋葉搖落,暗驚懷抱,不想登高;後又轉筆寫到不登高難以聽到美妙音樂,表明想要登高;最後又一轉筆寫到不登高沒有落帽之憂,表明終未登高。在千迴百轉中不寫重九登高,從而暗寫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思鄉思親之情。在轉折提頓之處,不以虛字顯明,不假呼應之意,而以實詞相接,此乃潛氣內轉法。而實詞又多化用典故,故常為人所不解,譏之曰“碎拆下來不成片段”。此詞用典多而變化大,有語典、事典,有正用、反用、擴展典意等。如“搖落”是語典,化用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此正用“悲哉”之意。“吹台”是反用事典,借春秋晉國樂師師曠在赤城繁台作樂響徹雲霄之典,寫出不登高難以聞妙音之意。“衰帽”是反用晉孟嘉重九登高落帽之事典,表達自己未曾登高。“萸香”擴展了“遍插茱萸少一人”之典,寫出古代重九時之民俗,表達了詞人思親之情。“浣花”正用杜甫於浣花溪畔結廬種竹飲酒詠詩之事典,寫出了自己的處境與志趣。 [2] 

瑞鶴仙·丙午重九名家點評

近代詞學家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自上闋至“年少”句,筆意清老。其動目處,在後半“新雁”以下五句,神態夷猶,音殊惻愴,與“帶黃花人在小樓”之結句,同深感嘆。 [3] 

瑞鶴仙·丙午重九作者簡介

吳文英,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遊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4] 
參考資料
  • 1.    唐圭璋.全宋詞(四).北京:中華書局,1965:2875
  • 2.    趙慧文 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上).北京:中國書店,2007:27-30
  • 3.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四).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3338
  • 4.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