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琉璃明王

鎖定
韓人金富軾三國史記》曰:瑠璃明王立。諱類利,或雲孺留。朱蒙元子,母禮氏。
高句麗第二代王,上代(初代)王為東明聖王高朱蒙,下代(第三代)王為大武神王解無恤
本    名
高類利
別    稱
高孺留
字    號
瑠璃明王(琉璃明王)
民族族羣
扶余人
出生地
扶余(扶餘)
言    語
扶余語
高朱蒙(東明聖王)
禮氏
異母弟
扶余温祚(温祚王

目錄

琉璃明王初次記載

韓人金富軾所撰《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第一》:瑠璃明王立。諱類利,或雲孺留。朱蒙元子,母禮氏。初,朱蒙在扶餘,娶禮氏女有娠。朱蒙歸後乃生,是為類利。幼年,出遊陌上,彈雀誤破汲水婦人瓦器。婦人罵曰:「此兒無父,故頑如此。」類利慙,歸問母氏:「我父何人,今在何處?」母曰:「汝父非常人也,不見容於國,逃歸南地,開國稱王。歸時謂予曰:'汝若生男子,則言我有遺物,藏在七稜石上松下,若能得此者,乃吾子也。'」類利聞之,乃往山谷,索之不得,倦而還。一旦在堂上,聞柱礎間若有聲,就而見之,礎石有七稜。乃搜於柱下,得斷劒一段。遂持之與屋智、句鄒、都祖等三人,行至卒本,見父王,以斷劒奉之。王出己所有斷劒,合之,連為一劒。王悦之,立為太子,至是繼位。

琉璃明王簡介

琉璃明王在東扶余出生長大。後來由於在東扶余受到壓力,與母親一同前往高句麗投奔朱蒙朱蒙逝世後,於公元前19年繼任為高句麗的君主。有關琉璃王高句麗國君之記載,主要見於《三國史記》。而《三國志·魏書》有關這段時期的記載與之差異頗大,故難以相合。公元12到18年,被王莽貶為下句麗候。
三國志中多以太祖王之後的歷史為主,而後來的北朝魏書又追述了高句麗開國的神話。所以在北史之前的歷史記載中並沒有朱蒙及其兒子的故事。

琉璃明王生平

類利之父朱蒙原為東扶余人,棄國往南建高句麗。類利於東扶余長成後,與其母禮氏一同出逃至高句麗,並被立為太子。當時朱蒙封召西奴為妃,
《朱蒙》中的琉璃明王 《朱蒙》中的琉璃明王
育有兩子,分別是温祚和沸流,由於類利立為太子,兩人地位不保,於是南遷,後來温祚另建了百濟王國。
西元前3年,類利將國都從卒本遷到國內城
有一首詩名為《黃鳥歌》相傳是類利的繼室雉姬與禾姫爭寵,雉姬受禾姫之辱忿而出走,類利追之不及,有感而發所作,流傳至今。其詞曰:翩翩黃鳥,雌雄相依。念我之獨,誰其與歸?
不論傳説的故事正確與否,以此推論可知東扶余卒本扶余(即高句麗)和南扶余(即百濟統治階層,底層為另一民族的三韓人)三者系出同源。

琉璃明王家系

王后松氏,多勿侯松讓之女(?-17年)
都切:原太子,公元1年春天正月時早逝。
解明:公元4年春天的二月被封為太子,9年自殺。(記載於《三國史節要》)
武恤:亦作無恤,公元14年繼任為太子,即後來之大武神王
如津:《魏書》作如律或如慄,18年夏天的四月時掉進水裏後死亡。(記載於《三國史記》第13卷)
解色朱:又名解邑朱,即後來之閔中王。
繼室禾姬,鶻川人。
繼室雉姬,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