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進寶

(清朝名將)

鎖定
王進寶(1626年-1685年),字顯吾,祖籍甘肅靖遠(今甘肅省靖遠縣)人,後入籍固原。 [26]  清朝名將,河西四漢將之一。 [27] 
王進寶清初從陝西總督孟喬芳定河西,授守備,繼任經略右標總兵。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軍貴州十萬溪,攻破南明將軍李定國部要塞,遷經略右標中營遊擊。康熙二年(1663年),師還甘肅,升參將、副將,擢西寧總兵。吳三桂叛清起兵雲南,陝西提督王輔臣響應攻陷蘭州,甘肅提督張勇遣進寶率師征討。俘叛將李廷玉,克榆中、定西,破臨洮,攻降蘭州,屢敗三桂援軍吳芝茂部。擢升陝西提督,兼領西寧總兵,駐秦州(天水),以功授二等阿思哈尼哈番,進一等,授奮威將軍,仍兼提督平涼諸軍事。康熙十七年(1678年),復慶陽,斬敵將袁本秀。 [28] 
康熙十八年(1679年),再次參加征討“三藩之亂”,在收復成都之後,準備揮師直搗雲貴吳三桂老巢之際,病倒于軍中。被康熙召見後,回固原養病。 [26]  建昌失陷。趙良棟上表彈劾王進寶,王進寶則稱自己正在養病,建昌失陷罪責應在趙良棟。清廷命王進寶返回保寧,總領諸軍,並加封三等精奇尼哈番(漢文為子爵)。 [27]  其間曾在家鄉興屯田,為減輕地方經濟負擔做了有益的事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卒於家。 [26] 
顯吾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甘肅靖遠
出生日期
1626年
逝世日期
1685年
主要成就
平定三藩之亂
本    名
王進寶
官    職
奮威將軍、陝西提督
爵    位
一等子爵
諡    號
忠勇

王進寶人物生平

王進寶早期事蹟

王進寶年輕時精於騎射,後隨陝甘總督孟喬芳討平河西回民起義,被授為守備,隸屬於甘肅總兵張勇麾下。1654年(順治十一年),張勇隨洪承疇南征,王進寶隨之攻打湖南。 [1] 
1658年(順治十五年),王進寶攻破貴州,進軍十萬谿,南明將領李定國命部將羅大順屯兵扼守。王進寶率軍攀崖直上,搗毀明軍營寨,擊潰羅大順,因功升為經略右標中營遊擊。 [2] 
1663年(康熙二年),張勇回鎮甘肅。王進寶也改任提標左營遊擊,後升為參將。後來,厄魯特蒙古欲到大草灘駐牧,王進寶力言不可。張勇遂回絕此事,並修築永固城,任命王進寶為副將 [3] 

王進寶轉戰陝甘

1673年(康熙十二年),王進寶升任西寧總兵。不久,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反清。1675年(康熙十四年),陝西提督王輔臣攻陷蘭州,響應吳三桂。王進寶率軍討伐,以革囊結筏渡過黃河,並在皋蘭龍尾山擊破叛軍,生擒王輔臣部將李廷玉,收復安定(今甘肅定西)、金縣(今甘肅榆中)。 [4] 
四月,王進寶西攻臨洮,並於雪天破城。王輔臣遣使持吳三桂的書信招降王進寶。王進寶上告朝廷,加封左都督。不久,王進寶攻打蘭州,督軍奮擊,大敗叛軍,並築長圍圍城,斷絕叛軍糧運。六月,王輔臣打算逃走,便命人在黃河造筏。王進寶沿河攔截,挫敗叛軍計策,逼降叛將趙士升。 [5] 
同年秋,吳三桂派王屏藩、吳之茂進犯陝西,聲援王輔臣。吳之茂佔據西和鳳凰山,王進寶率軍進討,初戰失利。當夜,吳之茂出兵襲擾,結果在黨家山被王進寶擊潰,部卒大都墜崖而死。1676年(康熙十五年),王進寶升任陝西提督,仍兼領西寧總兵,駐守秦州(今甘肅天水)。 [6] 
三月,吳之茂進據北山。王進寶與將軍佛尼埒分兵赴援,擊敗叛軍,俘獲叛將徐大仁。此後,王進寶在羅家堡、鹽關屢破叛軍。吳之茂聚集敗軍,屯駐鐵葉硤、紅山堡,並築建營壘,暗中運送糧草。王進寶派軍在牡丹園擊破叛軍,繳獲敵軍糧草軍械。不久,王輔臣與四川叛將譚弘進犯通渭 [7] 
當時,王進寶正率數十騎東入峽口,聽聞將軍赫葉戰敗,便命士卒將樹枝綁在馬尾上,揚起塵沙。叛軍不知虛實,驚恐之下退兵而走,被追殺數十里。後來,王進寶分兵進攻,收復靜寧,並輔助大將軍圖海奪取平涼,逼降王輔臣。 [8] 
六月,王進寶進軍樂門,擊破前來襲擾的叛軍,與佛尼埒會合。吳之茂屢次戰敗,最終僅率十餘人潰走,平涼、固原得以平定。不久,清廷論功,封王進寶為二等阿思哈尼哈番(漢文為男爵)。康熙帝為褒揚王進寶的忠義,將他進為一等,並授奮威將軍,仍兼提督平涼諸軍事。 [9] 

王進寶平定三藩

1678年(康熙十七年),王進寶收復慶陽,斬殺叛將袁本秀。1679年(康熙十八年),圖海欲奪取漢中,並與總兵費雅達沿棧道進軍。王進寶上表,請求讓長子王用予隨軍,康熙帝遂任命王用予為副將。進至寶雞時,王用予在紅花鋪大敗叛軍,攻克鳳縣兩當 [10] 
十月,王進寶夜破武關,俘獲叛將羅朝興等。後來,王進寶又進取雞頭關,直逼漢中。十一月,王屏藩逃往廣元,楊永祚、孫啓耀投降,漢中得以收復。1680年(康熙十九年),王進寶進軍神宣驛,奪取朝天關(在今四川朝天區),攻破廣元。王屏藩又逃往保寧(今四川閬中)。 [11] 
不久,王進寶進擊保寧,大破王屏藩,追擊至錦屏山。城中守兵開弓相對,王進寶指着自己道:“怎麼不射我?”叛軍愕然。破城後,王進寶命軍隊不得驚擾百姓,被稱為仁義將軍。王屏藩與陳君極自縊而死,吳之茂、張起龍、郭天春等十七人被誅殺,昭化(今四川廣元),劍州(今四川劍閣)、蒼溪、蓬州(今四川蓬安)、廣安、合州(今重慶合川)、西充、嶽池全都平定。 [12] 
當時,趙良棟已奪取成都,進軍雲南。清廷便命王進寶留鎮四川,並擢升王用予為松潘總兵。四月,王進寶上表稱病,自請辭職。清廷便讓他返回固原休養,又命王用予率軍駐守保寧。後來,趙良棟調四川、陝西軍隊從徵。王進寶卻認為這些軍隊應留鎮後方,上表請求停止調撥,得到朝廷同意。 [13] 
九月,叛將胡國柱夏國相攻入四川,降將譚弘再次反叛,建昌失陷。趙良棟上表彈劾王進寶,王進寶則稱自己正在養病,建昌失陷罪責應在趙良棟。清廷命王進寶返回保寧,總領諸軍,並加封三等精奇尼哈番(漢文為子爵)。 [14]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清軍平定三藩之亂,王進寶入朝覲見。當時,趙良棟也在京師,康熙帝便將二人相互彈劾的奏章發還,並道:“朕念在你們功勞很高,因私忿相互攻訐不諳大體之事,便不再追究了。”又賜王進寶衣袍器物,讓他返回固原。 [15] 

王進寶病逝

王進寶將軍墓碑 王進寶將軍墓碑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王進寶病重,自請辭官。當時,王用予已調任太原總兵,康熙帝便命他與太醫乘驛馬前往探疾。不久,康熙帝又改任王用予為甘肅總兵,以便侍奉父親。 [1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王進寶病逝,追贈太子太保,諡號忠勇,並進二等子爵。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王進寶的二等子爵爵位被定為世襲罔替。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又追進一等子爵。 [17] 

王進寶軼事典故

相傳,康熙曾遊覽弘仁寺(今大佛寺),由王進寶護駕。康熙看到前所未有的睡佛,非常高興,命隨從官員每人吟詩一首。眾官員吟詩後,只剩下目不識丁的王進寶。王進寶作打油詩道:“你倒睡得好,萬事一齊了。我若學你睡,江山何人保。”康熙大悦,傳旨獎賞,還提升他為西寧總兵。 [18] 
相傳,王進寶進京時參加羣臣飲宴,一學士以鴿為題,要眾人做詩助興。王進寶賦詩道:“御膳旨酒大家享,塞北風霜我獨嘗;十萬敵兵臨城下,詩君做詩去抵擋。”眾文士盡皆面紅耳赤。 [19] 

王進寶人物評價

鄭觀應:國初海寇內犯,而姚啓聖、施琅、藍理、李之芳之將才出;三藩同叛,而嶽樂,穆佔、趙良棟、梁化鳳、王進寶之將才出;準噶內闖,而超勇親王策凌之將才出;四部犂庭,而兆惠,明瑞之將才出;金種搗穴,而阿薩海蘭察之將才出;川楚征剿,而額勒登保德楞泰、楊遇春、楊芳之將才出;發,捻等逆縱橫擾亂,而向、張、江、塔、羅、李諸帥之將才出。 [20] 
趙爾巽:良棟、進寶,轉戰定四川,進寶實首功,乃忼爽多所忤,聖祖力全之,始以功名終。 [21] 
蕭一山:張勇、趙良棟、王進寶、孫思克奮於陝;蔡毓榮、徐治都、萬正色奮於楚;楊捷、施琅、姚啓聖、吳興祚奮於閩;李之芳奮於浙;傅宏烈奮於粵;羣策羣力,敵愾同仇。 [22] 

王進寶家庭成員

兒子:王用予,官至甘肅總兵,襲二等子爵。 [16]  [17] 
兒子:王用賓,曾任侍衞 [17] 

王進寶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五 列傳四十二》 [21] 

王進寶文藝形象

王進寶小説形象

金庸小説《鹿鼎記》中,王進寶是雲南副將,因不是吳三桂嫡系,被派到京城。因善於察看馬跡,抓到潛逃的吳應熊,與韋小寶、張勇、趙良棟、孫思克結為兄弟。因與趙良棟都是脾氣火爆,故此經常吵架,在平定三藩時仍爭吵不休,相互彈劾。 [23-24] 

王進寶影視形象

鄧汝超飾演的王進寶 鄧汝超飾演的王進寶
1998年《鹿鼎記》,鄧汝超飾演王進寶
2008年《鹿鼎記》,趙熠洋飾演王進寶
2020年《鹿鼎記》,付曉博飾演王進寶

王進寶墓葬紀念

王將軍墓前殘存的石像及石牌坊殘件 王將軍墓前殘存的石像及石牌坊殘件
王進寶墓,位於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黃嶠鄉,1988年被平川區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墓葬及所存石雕建築延伸約200米,原有17道石雕、建築和造像,現存自北向南依次為:封土一座、神道碑一通(龜趺6只,螭首5塊)、石牌樓遺址一處、石獅一對、文官石像一對、石馬一對、石牌樓一處、龜趺一對、獅座二塊、器械座一對、東西兩處石亭、石牌樓遺址一處、石獅一對、旗杆座一對、上馬石一對。現存石雕及建築在文革期間被毀,但殘骸基本完整。 [25]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王進寶傳》:精騎射。順治初,從孟喬芳討定河西回,授守備,隸甘肅總兵張勇標下。十一年,勇調經略右標總兵,南征,進寶從徇湖南。
  • 2.    《清史稿·王進寶傳》:十五年,下貴州,師次十萬谿,懸崖千仞,明將李定國遣其將羅大順扼險屯守。進寶率眾攀崖直上,搗其巢,大順奔潰,以功遷經略右標中營遊擊。
  • 3.    《清史稿·王進寶傳》:康熙二年,勇還為甘肅提督,進寶亦改授提標左營遊擊,隨軍有功,遷參將。厄魯特蒙古欲得大草灘駐牧,勇用進寶議,持不可。既,城永固,以進寶為副將駐其地。
  • 4.    《清史稿·王進寶傳》:十二年,擢西寧總兵。王輔臣攻陷蘭州,勇遣進寶率師討之。次黃河,夜以革囊結筏自蔡灣渡,破賊皋蘭龍尾山,獲輔臣將李廷玉。遂東拔安定,復金縣。
  • 5.    《清史稿·王進寶傳》:西攻臨洮,會大雪,詗賊不誡備,襲破之。輔臣使持吳三桂劄招進寶,進寶以聞,加左都督。四月,進攻蘭州。輔臣遣兵開壁出戰,進寶督兵奮擊,自旦至日中,擒斬過半。賊敗入壁,為長圍困之,斷其糧運。六月,輔臣兵造筏黃河,謀潛遁。進寶緣河要之,賊計蹙,其將趙士升出降。
  • 6.    《清史稿·王進寶傳》:其秋,三桂遣其將王屏藩、吳之茂自四川入陝西,為輔臣聲援。之茂據西和鳳凰山,進寶督兵討之,初合,我師敗績;夜,之茂兵來襲,進寶以計環攻之,蹙之黨家山,大潰,多墜崖死。十五年,擢陝西提督,仍兼領西寧總兵,駐秦州。
  • 7.    《清史稿·王進寶傳》:之茂進據北山,斷臨洮、鞏昌道。進寶與將軍佛尼埒分兵赴援,擊敗之,獲其將徐大仁。戰羅家堡,再戰鹽關,屢勝。之茂集潰兵萬餘屯鐵葉硤、紅山堡,築壘,護以密椿,潛出運芻糧。進寶遣兵破賊牡丹園,獲糧械。大將軍圖海進攻平涼,輔臣引四川叛將譚弘犯通渭。
  • 8.    《清史稿·王進寶傳》:進寶引數十騎入自東峽口,聞將軍赫葉戰敗,寇方張,令諸軍伐木曳以行,塵大起,寇駭走,追殺數十里。分兵進攻,復靜寧,於是平涼遂下。
  • 9.    《清史稿·王進寶傳》:六月,師次樂門,甫立營,之茂兵來攻,進寶督兵環擊,殲其裨將數輩。復與佛尼埒合兵,戰屢勝,之茂僅以十餘騎潰走。平原、固原悉定。論功,授二等阿思哈尼哈番。上褒進寶忠義,進一等,授奮威將軍,仍兼提督平涼諸軍事。
  • 10.    《清史稿·王進寶傳》:十七年,復慶陽,斬其將袁本秀。十八年,圖海議取漢中。圖海與總兵費雅達自棧道先驅,進寶疏乞令長子用予隨徵,上授以副將。師進次寶雞,進寶遣用予擊賊紅花鋪,大敗之,克鳳、兩當二縣。
  • 11.    《清史稿·王進寶傳》:復進次武關,令用予將偏師繞出關後,進寶督兵夜斬關入,獲其將羅朝興等。復進奪雞頭關,直趨漢中,屏藩率其眾自青石關走廣元,進寶遣兵追擊,其將楊永祚、孫啓耀來降,遂盡復漢中地。時趙良棟亦克略陽,命分道定四川。將軍吳丹、鄂克濟哈率滿洲兵繼進,進寶自青石關進次神宣驛,督兵奪朝天關,疾馳進,拔廣元。屏藩走保寧。
  • 12.    《清史稿·王進寶傳》:十九年,分兵趨保寧,距城二十里當孔道立營,屏藩以二萬人出戰,進寶督兵奮擊,大破之。追至錦屏山,連拔賊壘,奪浮橋。薄城,守兵貫弓注矢,進寶披襟示之曰:“何不射我?”守兵皆驚愕。用予斬門入,進寶戢諸軍毋驚井裏,皆曰:“此仁義將軍也!”屏藩與其將陳君極縊焉,獲之茂與其將張起龍、郭天春等十七人,誅之。分部諸將及次子用賓復昭化,劍州、蒼溪、蓬州、廣安、合州、西充、嶽池諸州縣悉定。
  • 13.    《清史稿·王進寶傳》:時良棟已克成都,授雲貴總督,移軍下雲南。詔進寶留鎮四川,駐保寧。擢用予松潘總兵。進寶疏稱疾乞休,命還固原就醫,即令用予護諸軍駐保寧。良棟檄川、陝諸軍從徵,進寶疏言所屬諸軍宜留鎮守,請停撥遣,從之。
  • 14.    《清史稿·王進寶傳》:三桂將胡國柱、夏國相等自貴州入四川,譚弘既降復叛,陷建昌。良棟疏劾進寶,進寶言方卧疾,固原、建昌之陷,罪在良棟,詔趣進寶還保寧護諸軍。敍功,進三等精奇尼哈番。
  • 15.    《清史稿·王進寶傳》:二十一年,雲南平,進寶入覲,良棟亦詣京師,命王大臣發還互劾章奏,並宣諭:“二臣功績並茂,欲矜全保護之;私忿攻訐,不諳大體,皆置不問。”賚服物,還鎮。
  • 16.    《清史稿·王進寶傳》:二十三年,疾甚乞休,時用予已調太原總兵,命偕太醫馳驛視疾。尋移甘肅總兵,俾便奉侍。
  • 17.    《清史稿·王進寶傳》:二十四年,進寶卒,贈太子太保,賜祭葬,諡忠勇。用予襲爵,進二等,尋卒官。乾隆三十三年,命世襲罔替。四十七年,進一等,用賓授侍衞。
  • 18.    張掖大佛禪院 詩  .佛緣網站[引用日期2014-06-08]
  • 19.    平川:黑將軍馬踏定羌廟  .每日甘肅網[引用日期2014-06-08]
  • 20.    《盛世危言》  .夢遠書城[引用日期2014-06-09]
  • 21.    清史稿:列傳第四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6-08]
  • 22.    清代通史  .歷史網[引用日期2015-06-27]
  • 23.    鹿鼎記:第三十八回 縱橫野馬羣飛路 跋扈風箏一線天  .在線讀書網[引用日期2014-06-08]
  • 24.    鹿鼎記:第四十五回 尚餘截竹為竿手 可有臨淵結網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6-08]
  • 25.    王進寶家族墓葬綜合開發項目  .白銀市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4-06-08]
  • 26.    寧夏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編.寧夏百科全書.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第269頁
  • 27.    白銀境內歷史名人——王進寶  .白銀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6-15]
  • 28.    郭方忠,張克復,呂靖華主編.甘肅大辭典.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0.第1184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