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強

(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特約顧問)

鎖定
王強,漢族,1965年3月出生,山東高密人,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特約顧問、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9-10] 
王強於1986年在瀋陽農業大學攻讀農產品加工與貯藏碩士研究生;1989年碩士畢業後到萊陽農學院從事教學工作;1995年在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1998年博士畢業後到中國農業科學院做博士後並留在院品資所工作;2003年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主任;2022年當選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 [1-3] 
王強長期從事花生原料特性與品質評價、加工過程品質形成機理與調控機制等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 [9] 
中文名
王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5年3月
畢業院校
中國農業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糧油加工適宜性評價及風險監控》
主要成就
2022年當選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

王強人物經歷

1965年3月,王強出生於山東省 [1] 
1986年,王強在瀋陽農業大學攻讀農產品加工與貯藏碩士研究生。
1989年,碩士畢業後到萊陽農學院從事教學工作。
1995年,在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
1998年,博士畢業後到中國農業科學院做博士後並留在院品資所工作。 [1] 
2003年,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主任。 [2] 
2022年,當選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 [3]  同年11月,入圍“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13] 

王強主要成就

王強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王強創建了花生等糧油原料加工適宜性評價與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及裝備,發明了花生低温壓榨制油與餅粕蛋白聯產關鍵技術及裝備,首次系統提出了“食品多尺度結構研究”新理論並應用於植物基食品基礎理論創新,在國際上首次提出高水分擠壓過程中蛋白纖維結構形成的“分層疊變”新機理和高內相皮克林乳液“3D彈性界面膜”穩定新機制,創建了新型植物基肉製品、植脂奶油等食品加工新技術,引領了產業發展方向。 [5] 
  • 學術論著
截至2022年11月,王強出版著作12部(英文專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330餘篇,其中SCI 120篇、JCR一區57篇。 [4] 
王強研究員英文專著 王強研究員英文專著
代表科技論文:
1.B Jiao, A Shi, Q Wang*, B P Binks. 2018. High Internal 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 Stabilized Solely by Peanut Protein Microgel Particles with Multiple Potential Applications[J]. Angew. Chem. Int. Ed., 57(30), 9274-9278.
2.A Shi, Q Wang, X Chen, H Liu, L Liu, H Hu, Y Yang. 2017. Calcium-induced peanut protein nanoparticles for resveratrol delivery[J].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59, e6-e7
3.A Shi, B Jiao, H Liu, et al. 2018. Effects of proteolysis and transglutaminase crosslinking o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lnut protein isolate[J].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97, 662-667.
4.B Jiao, A Shi, H Liu, et al. 2018. Effect of electrostatically charged and neutral polysaccharides on the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anut protein isolate after high-pressure homogenization[J]. Food Hydrocolloids, 77, 329-335.
5.K Gong, A Shi , H Liu, L Liu, H Hu, Y Yang, B Adhikari, Q Wang. 2016. Preparation of nanoliposome loaded with peanut peptide fraction: sta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J]. Food & Function, 7 (4), 2034-2042.
6.A Shi, D Li, H Liu, B Adhikari, Q Wang. 2016. Effect of drying and loading methods on the release behavior of ciprofloxacin from starch nanoparticl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87, 55-61.
7.A Shi, X Chen, L Liu, Q Wang. 2017.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lcium-induced peanut protein isolate nanoparticles[J]. RSC Advances, 7(84):53247-53254.
8.J Wang, A Shi , D Agyei, Q Wang. 2017. Formulation of water-in-oil-in-water (W/O/W) emulsions containing trans-resveratrol[J]. RSC Advances, 7(57): 35917-35927.
9.K Gong, L Deng, A Shi, H Liu, L Liu, H Hu, B Adhikari, Q Wang. 2017. High‐pressure microfluidisation pretreatment disaggregate peanut protein isolates to prepare antihypertensive peptide frac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52(8), 1760-1769.
10.L Deng, A Shi, H Liu, N Meruva, L Liu, H Hu, Y Yang, C Huang, P Li. 2016.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ingredients of peanut stems and leaves extracts using UPLC‐QTOF‐MS coupled with novel informatics UNIFI platform[J].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51 (12), 1157-1167.
代表著作:
著作名稱
出版社
出版年份
《糧油加工適宜性評價及風險監控》
科學出版社
2018年
《Peanut Processing Suitability Evaluation Standards》
Springer
2017年
《花生生物活性物質概論》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13年
《花生加工品治學》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3年
《2011年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報告》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2012年
《2010年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報告》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2012年
資料來源: [11-12] 
  • 承擔項目
截至2022年11月,王強主持“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基礎研究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公益性農業行業科研專項等國家項目30多項。 [4] 
承擔課題
課題類別
課題名稱
起止時間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食品加工過程中組分結構變化及品質調控機制研究
2016—2020
國家科技創新工程
植物蛋白結構與功能調控
2013—2020
兵團科技攻關項目
新疆花生加工提值增效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示範
2018—202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高壓微射流處理甘露聚糖分子構象與流變學性質變化及其機理
2013—2016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
農副產品中功能成分製備關鍵技術合作
2012—2015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
食用農產品加工適宜性評價及風險監控技術研究示範
2012—2015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
杏仁、核桃仁的油和蛋白聯產技術及蛋白下游產品開發
2011—2015
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
大宗農產品加工特性研究與品質評價技術
2009—2013
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聯合基金)
龍眼加工特性研究及功能性評價
2008—2010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
花生功能性短肽加工技術中試及產業化生產
2008—2010
“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
主要雜糧加工品質評價系統及加工適用性研究
2006—2010
“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
花生濃縮蛋白改性及其活性肽製備關鍵技術研究
2006—2010
“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
花生短肽、酵母β-葡聚糖功能性評價及檢測技術研究
2006—2008
社會公益專項
主要農畜產加工品質評價技術研究
2005—2007
資料來源: [11-12] 
  • 制定標準
截至2022年11月,王強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9項。 [4] 
行業標準
標準類別
標準名稱
標準號
農業部農業行業標準
花生中白藜蘆醇及其四種異構體同時檢測方法
NY/T 3346-2018
農業部農業行業標準
低温壓榨花生油生產技術規範
NY/T 2786-2015
農業部農業行業標準
花生熱鼓風乾燥技術規範
NY/T 2785-2015
農業部農業行業標準
花生中氨基酸含量測定-近紅外法
NY/T 2794-2015
資料來源: [11] 
  • 知識產權
截至2022年11月,王強授權發明專利90餘項(其中國際專利9項),軟著12項。 [11] 
發明專利
專利名稱
專利號
Method of determining and evaluating quality of peanut raw material suitable for protein processing
US10024827 B1
Simultaneously detecting four isomers of resveratrol in peanut
US10024827 B1
一種利用花生粕製作花生豆腐的方法
特許第6346365號
包埋白藜蘆醇的花生蛋白納米顆粒及其製備方法
ZL2017107200286
一種使用花生分離蛋白製備的Pickering乳液及其製備方法
ZL201120103821.X
一種花生蛋白納米顆粒及其製備方法肉卷
ZL201320646273.4
包埋白藜蘆醇的花生蛋白納米顆粒及其製備方法
ZL2017107200286
一種使用花生分離蛋白製備的Pickering乳液及其製備方法
ZL201120103821.X
一種含有交聯花生蛋白的香腸及其製備方法
ZL201410071843.0
一種同時檢測花生中白藜蘆醇的四種異構體的方法
ZL201710543248
一種適度酶解制備高溶解性核桃蛋白粉的方法
ZL201410076807.3
基於高光譜成像技術檢測花生中油酸含量分佈的方法
ZL201510543791
一種適宜休閒花生加工的品質評價方法及裝置
ZL201710322742X
資料來源: [11] 
  • 科研獎勵
截至2022年11月,王強以第一完成人獲得2014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3年和2019年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2014年中國專利優秀獎、2017年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2019年中國農業農村十大新裝備。 [4] 
獲獎成果
成果名稱
獎勵類別
花生低温壓榨制油與餅粕蛋白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及裝備創制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花生加工適宜性評價與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產業化應用
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
花生加工特性研究與品質評價技術創新與應用
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花生低温壓榨制油與餅粕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農產品加工十大科技創新推廣成果
資料來源: [11]  [14-15] 

王強人才培養

  • 學生培養
截至2022年11月,王強培養碩博研究生、博士後及外國留學生100餘人。 [4] 
  • 團隊建設
培養方法
一是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主動聯繫中國國內外同行,謀求人才的早發現、早接觸。對高層次人才,他通過邀請對方來研究所考察、面談,與其充分溝通人才引進後的研究方向、硬件條件、人員待遇等方面的政策,以誠相待,全力支持;通過“青年英才”、“千人計劃”專家等海外高層次人才和中國國內外博士後、博士等青年人才的引進,提升團隊的整體素質與科研實力。
二是精心培養青年科研人員,建立了“因人而異、量體裁衣”的培養模式。鎖定優青、傑青等潛力人才,制定詳細的培養計劃。團隊每年至少派出一名骨幹成員到國際研究機構進修學習交流;建立定期開展《自然》《科學》等高水平期刊論文賞析與中國國內外研究對比學習機制,使團隊科研人員充分了解國際熱點,明確努力方向;建立學術帶頭人、科研骨幹、研究助理的“傳幫帶”機制,為青年科技人員提供主持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項目、參與大項目管理的機會,幫助其快速成長。
三是全面提高研究生綜合能力,建立了研究生“五個一”培養模式,即“一篇高質量論文、一篇SCI文章、一種產品、參與一項科研項目,一項專利”,建立了研究生檔案管理、安全與衞生管理等制度,研究生檔案包括實驗原始記錄、碩博論文、檢測報告、開題、中期、答辯相關材料及參與項目材料、研究過程照片、收穫體會等;建立了國際團隊文獻跟蹤制度、經典文獻翻譯與高分文章解析制度,構建了研究生考勤管理系統,制定了獎懲制度;注重研究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安排學生到農村、企業開展相關調研,總結產業中存在的問題,使科研能夠為產業服務。 [2] 
建設成果
王強團隊在王強帶領下,於2011年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業科技創新優秀團隊”,2012年獲農業部“青年文明號”光榮稱號,2013年首批進入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試點團隊,2015年獲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獎。 [2] 
王強團隊 王強團隊

王強榮譽表彰

年份
榮譽/獎勵
2022年
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
2022年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突出貢獻獎
2019年
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個人
2015年
全國優秀糧油科技工作者
2012年
Harald Perten Prize(國際穀物科技協會最高學術獎)
/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
全國首批農業科研傑出人才
/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資料來源: [2-5]  [16] 

王強社會任職

年份
職務
2021年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植物基食品分會副理事長
2017年
中國糧油學會花生食品分會會長
2015年
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農產品加工業分會副會長
/
中國糧油學會常務理事
/
農業部“糧油加工與綜合利用”創新團隊首席專家
/
農業部第八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
農業部農產品加工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農科院第八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
《農業科學學報》食品欄目執行主編
/
《NPJ Science of Food》編委
/
《Bioactive Carbonhydrates and Dietary Fibre》編委
/
《Foods》客座主編
/
《農產品加工(創新版)》主編
/
《中國農業科學》編委
資料來源: [6-8]  [12] 

王強人物評價

王強做人坦蕩、治學嚴謹、求真進取、以身作則,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不怕坐冷板凳,幾十年如一日奮鬥在科研一線。 [1]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評)
王強以謙虛、謹慎、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兢兢業業地做好每一件事。科研上,他虛心向老前輩、老專家請教;工作中,他勇挑重擔。 [2]  (《科技創新與品牌》雜誌社評)
王強是中國花生精深加工領域的科學守望者,他以“原料特性與品質評價、制油技術與裝備研發、蛋白精深加工與提質增效”為主線,突破了關鍵理論技術,創制了系列重大產品,為花生產業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是長期專注於糧油品質評價與精深加工技術領域科學家羣體的傑出代表,深刻地詮釋了科學的精神和科技的力量。 [5]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頒獎詞)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