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廷楨

鎖定
王廷楨(1876-1940)愛國將軍, 字子銘、子明,民國楨威上將軍,勳三位。漢族,直隸省天津市(今天津市大直沽人)人,日本士官學校第一期中國畢業生。歷任清朝禁衞軍協統,民國天津鎮守使,江寧(南京)鎮守使,陸軍第十六師師長,長江巡閲副使。察哈爾都統等職。1921年因不願意打內戰而放棄察哈爾都統職位和陸軍第十六師指揮權,1923年任蒙疆善後委員會委員兼蒙古前衞鎮守使,臨危受命參與北洋政府計劃武力收復外蒙的準備工作,後因國內外各種矛盾的複雜變化而無奈放棄,1940年由於堅決不當漢奸,財產遭日寇強行查封和霸佔,後終遭日特下毒暗害而亡。
中文名
王廷楨
別    名
王子銘
王子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直隸省天津市(今天津市大直沽)
出生日期
1876年
逝世日期
1940年
畢業院校
日本士官學校第一期中國畢業生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不謀私利,反對稱帝

王廷楨人物經歷

王廷楨將軍一生,經歷了清朝滅亡,軍閥混戰,外蒙獨立,日寇侵華等國家和民族的大事件,值亂世之中,王廷楨將軍有別於那些自私貪婪的軍閥和政客,而是帶兵有方,潔身自好。尤其在維護國家根本利益時,所表現出的無私愛國精神。很值得後人尊重和紀念。

王廷楨反對稱帝

1915年袁世凱計劃稱帝之初,已經預感到將來馮國璋可能會成為其稱帝的最大障礙之一,所以,特派密使蔣雁行到江寧要王廷楨取馮而代之,以王廷楨當時掌握的中國最精鋭的部隊(清朝禁衞軍,後改編為陸軍第十六師)而言此事是可以辦到的,如果王廷楨按袁的意思行事,會馬上飛黃騰達,但是,王廷楨以國家和民族的大義出發,不謀私利,婉言謝絕了來使,

王廷楨不願內戰

1920年隨着直皖矛盾的不斷惡化,軍閥戰爭越發不可避免,對於既將來臨的內戰,雖然王廷楨屬於直系,但本不打算參加,王廷楨認為,戰爭對民眾的傷害是最大的,尤其是內戰,大都是軍閥們為了爭權奪利而打的,民眾除了受難,得不到任何好處,另外,王廷楨還認為:軍閥當政沒有本質的區別,誰打贏了,執政都一樣。王廷楨對參戰的消積態度可急壞了曹錕吳佩孚,在開戰前夕,曹錕急派其七弟曹英到察哈爾,哀求王廷楨出兵參戰,但王廷楨從國家利益出發,認為外蒙古形勢緊迫,察哈爾16師不宜入關參戰,為此與曹錕發生了激烈矛盾,使曹記恨在心,為日後曹錕和吳佩孚利用奉系排擠王廷楨埋下了伏筆。直到直皖戰爭後期,皖系徐樹錚不顧國家根本利益,調中國駐外蒙西北邊防軍回國參加作戰時,王廷楨在勸説徐樹錚無效的情況下,不得已,領兵在居庸關擊敗了徐樹錚的主力段芝貴的部隊。

王廷楨放棄權力

上個世紀初,中國北部邊疆發生了一件至今仍讓國人痛心疾首的大事件,這就是”外蒙獨立”,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外蒙古上層王公在沙俄的支持下乘機獨立,1915年在中國外交的努力下撤銷獨立為自治,1919年徐樹錚率中國軍隊進入外蒙古,外蒙古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但是,分裂的基礎並沒有去掉,1920年皖系調走西北邊防軍主力回國內戰,外蒙古也隨即進入了混亂狀態。被蘇俄紅軍趕到外蒙古的沙俄恩琴白匪勾結外蒙古上層王公,向中國駐軍發難。中國駐軍寡不敵眾,被迫撤離庫倫(今烏蘭巴托),一部分返回內地,一部分轉移到買賣城,準備再戰,1921年,蒙古人民黨的軍隊在蘇俄的大量武器裝備援助下,開始向買賣城的中國軍隊進攻。中國軍隊因麻痹輕敵,不幸戰敗,被迫撤出買賣城。 1921年3月19日,外蒙古成立了分裂的“臨時政府”。很快蘇聯紅軍進入外蒙古,從此外蒙古在與祖國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作為察哈爾都統的王廷楨(當時察哈爾與外蒙古接壤,是內蒙古行政區的一部分),親身經歷了這一過程。但力量單薄,無能為力,曾多次將情況通報給當時的北洋政府,無奈國內軍閥派系你爭我奪,無力顧及漠北邊塞。
1921年直皖戰爭結束後,奉系張作霖,急於擴大勢力範圍,利用曹錕與王廷楨的矛盾,全然不顧外蒙正在分裂的緊張局勢,欲武力霸佔察哈爾,而曹錕又給徐世昌施壓調王廷楨北京述職,實際就是將察哈爾送給張作霖,以換取奉系支持曹錕當上總統作秘密交易。當時很多人包括不同地方的同寮將軍及部下都在聳慂王廷楨像其他軍閥那樣宣佈獨立自治(編者注:在北洋政府時期,都統或督軍不聽政府調譴,自己搞省獨立自治是家常便飯),與察哈爾相鄰的綏遠都統蔡成勳也表示大力支持,幕僚和部下為王廷楨歸納了3個有利條件:第1,張北地區地形險要,若以此為根據地,在綏遠都統蔡成勳的支持下可長期與奉軍周旋,第2,王廷楨的軍事指揮才能是公認的,陸軍第十六師是戰鬥力極強的整編正規部隊,並且跟隨王廷楨近10年忠心耿耿(編者注:陸軍第十六師的前身,是滿清皇家禁衞軍,是清朝末年朝廷為了挽救搖搖預墜的清王朝而精心打造的超一流的新式軍隊,當年袁世凱也是先與這支部隊妥協後,才去解決清室退位的),反觀奉軍,雖然人多,但大部分是烏合之眾,許多部隊一戰即潰,真正能打硬仗的部隊不多。所以,勝負很難預料。第3,雖説曹錕吳佩孚與王廷楨有矛盾,但同屬直系又是天津同鄉,戰火一起,生死關頭,改變主意,出手相幫進行調停的可能性也很大。王廷楨也認為:論條件,察哈爾獨立不成問題,但外蒙正在分裂,在這種特殊的敏感時期,若察哈爾再獨立,勢必會造成內蒙局勢也隨之動盪,若燃起的戰火或獨立的態勢而導至內蒙古地區的蒙古族也同外蒙一樣走上分裂的道路,那真是千古之罪,王廷楨最終認為:個人進退事小,國家利益為大,軍人以守土為最高職責,不能收復外蒙失地,已經是我輩軍人的恥辱,若是再引起內蒙分裂更不可為之。遂決定:個人放棄權力,解甲歸田,使張家口人民免除了一場戰火災難。同時避免了內蒙古局勢的動盪,不久奉系將領張景惠來到察哈爾接任陸軍第十六師師長和察哈爾都統之職。王廷楨隻身1人回到了故鄉天津,回到天津後,有人説他是逃兵,懦夫,膽小鬼,也有人説他身為直系同情皖系,而被免職,還有人説他沒有阻止張作霖而被解職等等。對於這些議論,王廷楨從不分辯,而是泰然處之。時間過了將近1個世紀的今天,當歷史的謎霧逐漸散去,我們終於可以客觀的實事求是的看待那段歷史時,我們終於清晰的看到: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王廷楨將軍勇敢的完成了一次絕無僅有的愛國壯舉。遼闊的內蒙古草原今天還在祖國的懷抱這是無數愛國者努力的結果。

王廷楨不作漢奸

王廷楨 王廷楨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王留日時同學)三次往訪,想請王廷楨出面掌管偽華北政權,均被嚴詞拒絕。1937年天津淪陷後,日人遠山猛雄(溥儀的老師與王很有交情)曾勸王為日本人效力。裕仁天皇的叔叔訪華期間,也曾專門約見王廷楨。同時舊部多人,也多次遊説,為了躲避這些糾纏,王廷楨以治療皮膚病為由,住進了天津法租界馬大夫醫院(今口腔醫院址),不久全家又躲到了英租界蔡成勳家。日本人惱羞成怒,強行查封和霸佔了王廷楨在日租界的寓所及其他房產。其財產損失慘重,即使這樣,王廷楨也不為所動,表現出了國難當頭中國軍人的民族氣節。1940年春王廷楨赴宴之中終遭日特下毒暗害,回家途中即感不適,遂住院醫治無效,於1940年3月6日與世長辭。

王廷楨個人榮譽

1876年(清光緒二年)生於直隸省天津大直沽一木工家庭,早年入北洋海軍學校,習測量,
1898年轉入北洋武備學堂幼年班,同年被選派赴日留學,入成城學校、日本陸軍
官學校中華隊第一期騎兵科,後入日本近衞騎兵聯隊見習士官,
1902年3月畢業回國,同年任直隸軍政司教練處練官營馬隊隊官,
1903年任北洋常備軍左鎮馬隊一標幫統,
1905年任陸軍第五鎮馬隊第五標統帶官、都司銜直隸補用守備,同年參加新軍會操,為評判處總辦之一,
1906年任陸軍第一鎮正參謀官,旋以都司升用。
1909年組建禁衞軍,暫充步隊第一標統帶官兼馬一營管帶官、旋任馬隊第一標統帶官,同年曾去法國考察軍事,
1910年12月30日升任禁衞軍第二協統領官,並賞給陸軍協都統銜,
1911年調任第一協統領官,
1912年民國成立,同年9月7日充禁衞軍統制官,並加陸軍中將銜,9月19日晉授陸軍中將,成為北洋政府首批授銜將領。

王廷楨歷任官銜

1913年7月17日任天津鎮守使
1914年1月調任江寧(現南京)鎮守使,旋兼寧路要塞司令官,
1915年任模範團騎兵督連長,10月9日特授勳五位,12月23日袁世凱稱帝時策封為一等男爵,
1916年10月9日特授勳四位,
1917年9月禁衞軍改編為陸軍第十六師,仍任師長,同月8日兼任長江巡閲副使。
1918年10月16日特任將軍府楨威將軍
1919年10月10日加陸軍上將銜,12月26日兼任察哈爾都統。
1921年因不願內戰而放棄察哈爾都統職位和陸軍第十六師指揮權,
1922年10月10日晉授勳三位,任總統府高級顧問。
1923年1月12日任蒙疆善後委員會委員兼蒙古前衞鎮守使,受命參與北洋政府
計劃武力收復外蒙的準備工作,後因國內外形勢的複雜變化只能作罷,隨後任交通部鐵路警備事務會辦,不久辭職回天津日租界寓居,
1925年11月任十四省討賊聯軍運輸司令(虛職沒有到任)
1940年3月6日由於堅決不當漢奸,遭日特下毒暗害,在津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