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卓然

(愛國民主人士、九三學社創始人之一)

鎖定
王卓然(1893—1975),字回波,遼寧省撫順市人。1911年,考入奉天兩級師範。1919年秋,考入北平師範大學,兩年後,畢業返回奉天任省教育廳視學。1923年秋,獲官費到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深造。1928年8月回到奉天,被張學良聘為東北大學教授、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部諮議兼作自己子女的家庭教師。1937年“七七事變”後到了重慶,被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5年8月參加了由在渝的東北名流寧武、閻寶航等人成立的“東北政治建設協會”,呼籲停止內戰、和平建設中國。1946年5月4日,王卓然與許德珩等科技、文化界知名人士發起成立了“九三學社”,為和平民主的實現作進一步的努力。1946年夏,內戰爆發,王卓然見和平無望,到日本從事貿易。 [1]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寫信給周總理,請求回國工作。1951年5月,他歷經磨難,毅然回到祖國的懷抱,從事科普教育。1975年去世。 [1] 
本    名
王卓然
回波
出生地
遼寧省撫順市
出生日期
1893年5月24日
逝世日期
1975年1月31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王卓然人物生平

王卓然,1893年5月24日出生在撫順市城區蓮島灣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11年,他考入奉天兩級師範。其間他參加了青年基督教會,先後結識了張學良閻寶航杜重遠盧廣績等東北進步人士併成為摯友。1919年秋,王卓然考入北平師範大學,兩年後,畢業返回奉天任省教育廳視學。1923年秋,他獲官費到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深造,獲博士學位。1928年8月,王卓然回到奉天,剛主政的張學良聘他任東北大學教授、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部諮議兼作自己子女的家庭教師。自此,王卓然逐漸成為張學良的得力助手。 [2] 
“九一八”事變後,王卓然在身兼數職的情況下,又臨危受命,出任遷至北平的東北大學秘書長、代校長,面對資金奇缺、校舍分散、國民黨反動派極力破壞等複雜、困難的局面,他苦苦支撐着辦學。為了把學生培養成抗日救亡、復土還鄉的骨幹,他力排眾議,設立邊政系,開辦俄文班和日文班,他還加強對學生的軍事訓練,力使學生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後來,許多學生走上革命道路,有的犧牲了生命,有的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高級幹部或將軍。 [3] 
“九一八”後,大批東北人流亡進關,為了抗擊日軍、救助難民,王卓然、閻寶航、高崇民等一批東北愛國人士在北平成立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他被選為核心領導人之一。該會用各種形式組織、領導義勇軍,使義勇軍迅速壯大,有力地打擊、阻止了日軍的侵略。為了鼓動民眾抗日,王卓然建議創辦報紙,並親自擔任《覆巢》報(後改為《東方快報》)、《外交月報》社長。由於兩報旗幟鮮明地宣傳抗戰,成為北平發行量最大的報紙。1932年9月,日軍在撫順製造了平頂山慘案,出於故鄉人的特殊感情,王卓然派人潛入撫順,瞭解事件真相,然後將此報告給他的同學、中國駐國聯代表顧維鈞,顧據此在國聯會議上揭露日本暴行,呼籲國際上制裁日本。 [3]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王卓然感覺張學良此行兇多吉少,就連夜趕寫了《張學良到底是個怎樣人》,力陳張學良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苦心,宣傳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的抗日救亡八項主張。在當局對張學良一片口誅筆伐聲中,王卓然卻説:“他愛國情緒類似瘋狂,他對一切名利毫不在意。”該書得到張學良的高度認可,在北平、西安印萬餘冊,對正面反映張學良西安事變義舉發揮了重要作用。此書由傑出的愛國人士、曾任北洋政府總理的熊希齡作序。 [1]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王卓然與東北抗日救亡總會的領導人相繼到了重慶,他被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多次提出重要提案。他站在抗日的立場上,呼籲國共合作,團結抗日,釋放張學良將軍。王卓然的提案得到了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共產黨參政員的支持。 [2]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欲發動內戰,王卓然參加了由在渝的東北名流寧武、閻寶航等人成立的“東北政治建設協會”,呼籲停止內戰、和平建設中國。他與閻寶航等人還常去曾家巖50號向周恩來請教。1946年5月4日,九三學社正式成立,王卓然當選為理事。 [2] 
1946年夏,內戰爆發,王卓然見和平無望到日本從事貿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捎信給周總理,請求回國工作。1951年5月,他歷經磨難,毅然回到祖國的懷抱。 [2] 
王卓然回國後,在津、京創辦了多所幼兒園、少年科普館,為青少年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還多次向故鄉蓮島灣捐款贈物、捐贈圖書,幫助發展文化教育事業。1955年,周總理親自安排他擔任國務院參事,行政為6級(正省),以後他滿懷信心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工作。他每年列席全國的兩會,每次他都就科技、教育等領域的問題提交提案,提出改進、發展的建議,他還經常深入到工廠、農村、學校等基層單位進行調查研究,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他還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推動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每年勞動節、國慶節的慶祝活動,他都被安排上天安門觀禮台觀看遊行。 [3] 
1968年3月,他因“東北幫叛黨集團成員”這一莫須有罪名被捕入秦城監獄,關押了4年。在獄中,他堅持進行文字改革的研究。1972年5月因病出獄,其後他為恢復張學良的自由進行多方努力,1975年1月31日因病在京逝世,終年82歲。 [3] 

王卓然人物軼事

王卓然曾協助長子王福時翻譯埃德加·斯諾採訪延安的手稿,幫助出版發行《外國記者西北印象記》,即《西行漫記》最早的中文節譯本。後又支持王福時陪同斯諾的夫人海倫到延安採訪毛澤東、朱德等中共領導人,在《東方快報》連載王福時編寫的《陝北歸來訪問記》。 [1] 
王卓然在1933至1936年曾任東北大學秘書長,代張學良行使校長之職,大力發展教育,還和張學良支持東北大學學生劉長春代表中國參加了奧運會。 [1] 

王卓然後世紀念

1979年8月15日國務院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為其召開了追悼會。不久,他的子女將其部分骨灰送回故鄉安葬,1995年張學良將軍為其墓題寫了碑名(此為世界僅有的張學良親筆題寫的墓碑)。1997年,他的子女根據他的遺囑,捐資30多萬元為故鄉建成圖書館,呂正操將軍題寫了館名。 [3] 
現今,河北鄉佳化學校、蓮島灣村都有王卓然生平事蹟展室,這成為撫順的愛國主義教育重要場所,其墓也常有市民前往瞻仰,他的事蹟和精神已成為激勵故鄉人民努力奮鬥,建設富饒、美麗撫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