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獲(拼音:huò),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獲”是由多個繁體字合併簡化而來的簡化字,其繁體有“獲”“穫”兩個。“獲”最早和“(隻)”是同一個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用手捕獲了鳥,本義指獵獲禽獸。由本義引申為得到。在收穫植物如莊稼的意義上,又造“穫”,也用“獲”。漢字簡化時,“獲”和“穫”都簡化為“獲”。 [2-3]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4]  、漢典網 [5] 
中文名
拼    音
huò
繁    體
獲(捕獲;獲勝)、穫(收穫)
部    首
五    筆
AQTD
倉    頡
TKHK
鄭    碼
EQGS
筆    順
橫、豎、豎、撇、彎鈎、撇、橫、撇、捺、點
字    級
一級(編號:1827) [1] 
平水韻
入聲十一陌、入聲十藥 [6] 
總筆畫
3+7(部首+部首外)
統一碼
83B7
注音字母
ㄏㄨㄛˋ
造字法
形聲字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四角碼
4428₄
異體字
𫉬、耯

文字源流

【甲組】“獲(獲)”字形演變流程圖 【甲組】“獲(獲)”字形演變流程圖
獲的繁體字有“獲”“穫”兩個。“獲”字的本義是獵獲,得到獵物。在甲骨文(甲組圖1)中,上部像一隻鳥(“”),下部像一隻手(“”),表示手捉住了鳥,屬於會意字。金文(甲組圖2)字形與甲骨文相同,下部的手形變得複雜一點。在戰國“中山王鼎”的金文(甲組圖3)中,右邊在鳥頭上增加“艹”字頭,鳥下面的手變成了“又”字,就成了“蒦”字。秦篆字形(甲組圖4、5),左邊又增加了一個“”字。犬和人的關係最密切,所以很多表示獸類的字都用“犬”作形旁,而表示獵得獸類的“獲”字也就用“犬”作形旁了。整個字形成為形聲字,“犬”為形,“蒦(huò)”為聲。漢隸字形沿襲秦篆,只是將“犬”換成“犭”。仍然是形聲字。從甲骨文字形來看,“獲”最初之義就是捕捉鳥獸。有對鳥獸的捕獲,才有一兩隻的計算,甲骨文的這個字(圖1)也是表示量詞的“只(隻)”的本字,為了區分字義,用作量詞用“只(隻)”,用作捕獲用“獲”。 [3]  [7]  [8] 
從甲骨文、金文的形體可以瞭解到“獲”的本義表示捕獲、獲取、獲得,多用於獵物的獲取。《説文解字》這樣解釋:“獲,獵所獲也。”可見這個字最初的意義是表示獵獲鳥獸。這個用法被用到社會生活、戰爭等環境中,就有了俘獲(敵人、逃兵等)、抓獲(犯人等)、繳獲(戰利品等)等等意義。由本義進一步引申使用,可以表示精神等非物質層面的獲取,例如獲得信任、獲取榮耀,等等。
“獲”一般都是做動詞用,有時也可以做名詞,指獲得的獵物。比如古代有一種專門裝載獵物的車子就叫“獲車”。另外,古代兩國打仗,抓到敵方的俘虜,往往就讓他們當奴隸,男性的奴隸叫“臧”,女性的奴隸就叫“獲”,“臧”“獲”連用就泛指奴僕了。 [7] 
【乙組】“獲(穫)”字形演變流程圖 【乙組】“獲(穫)”字形演變流程圖
人類社會是狩獵階段在前,農耕階段在後。當中國進入農耕社會以後,就有了農業上的收穫。既然“獲”可以表示一切的“得到”,所以得到農產品也使用“獲”字。後來,農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文字上也有了體現——人們又專門為收穫莊稼造了一個“穫”字。它也是個形聲字,“”是形旁,表示莊稼穀物的含義,“蒦”是聲旁表示讀音。禾木旁的“穫”字是從犬字旁的“獲”字中分化出來的一個字,和犬字旁的“獲”相比,禾木旁的“穫”使用範圍要小得多,它只用於收割莊稼或者指收穫、收成。
到了清代,出現了“獲”的簡化字。由於禾木旁的“穫”本來就是從犬字旁的“獲”字中分化出來的,所以《簡化字總表》又把兩個字合併,都簡化為“獲”,這樣,禾木旁的“穫”與犬字旁的“獲”就又合二為一了。 [9]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huò
動詞
獵得;獵捕。
catch
《易·巽卦》:“田獲三品,有功也。”
南朝梁·任昉《奏彈曹景宗》:“指蹤非擬,獲獸何勤。”
獲獸;捕獲;獲兔烹狗
俘獲;捕拿;逮捕。
capture;
catch
《易·離卦》:“王用出徵,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
《荀子·強國》:“子伐將而伐蔡,克蔡,獲蔡侯。”
宋·陸九淵《與張監書》之二:“苟有盜,亦不容不獲也。”
破獲;人贓俱獲
得到;取得。
get
《易·明夷卦》:“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勸其立名,則獲其實。”
獲勝;獲利;獲救;獲准;如獲至寶;不勞而獲
適宜。

《左傳·昭公元年》:“針懼選,楚公子不獲,是以皆來,亦唯命。”
《孟子·離婁上》:“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射中目標。特指古射禮中射中鵠的。

《詩經·秦風·駟驖》:“公曰:‘左之!’舍拔則獲。”
《儀禮·鄉射禮》:“獲者坐而獲。”鄭玄注:“射者中則大言獲。”

指獲勝,俘獲敵眾和繳獲戰利品。

《左傳·襄公十一年》:“宋向戌侵鄭,大獲。”
宋·王禹偁《前普州刺史康公預撰神道碑》:“由是乘勝討逐,越大小漫天,累戰皆獲。”

遭受;招致。

《國語·晉語五》:“範武子退自朝,曰:‘燮乎,吾聞之,幹人之怒,必獲毒焉。’”
魯迅《墳·文化偏至論》:“當舊教盛時,威力絕世,學者有見……毅然表白於眾者,每每獲囚戮之禍。”

得以;能夠。
can
《尚書·鹹有一德》:“匹夫匹婦,不獲自盡。”
唐·韓愈《河南府同官記》:“愈自陽山移江陵法曹參軍,獲事河東公。”

玷污;被辱。

漢·嚴忌《哀時命》:“務光自投於深淵兮,不獲世之塵垢。”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違誤。

《逸周書·寶典》:“淺薄間瞞,其謀乃獲。”
《淮南子·兵略訓》:“音氣不戾八風,詘伸不獲五度。”

收割(莊稼等)。
reap;harvest
《荀子·富國》:“今是土之生五穀也,人善治之,則畝數盆,一歲而再獲之。”
漢·焦贛《易林·無妄之訟》:“不耕而獲,家食不給。”
《國語·吳語》:“以歲之不獲也,無有誅焉。”
《尚書·金縢》:“秋,大熟,未獲,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
收穫
通“嚄”。叫喚。

戰國·宋玉《風賦》:“啗齰嗽獲,死生不卒。”

名詞
打獵得到的鳥獸;獵物。
game
《呂氏春秋·貴當》:“狗良則數得獸矣,田獵之獲常過人矣。”
《墨子·大取》:“意獲也,乃意禽也。”

泛指獲得之物。
harvest;gain
《尚書·説命下》:“學於古訓,乃有獲。”
唐·韓愈《復志賦》:“昔餘之約吾心兮,誰無施,而有獲。”

古代對奴婢的賤稱。

《墨子·大取》:“慮獲之利,非慮臧之利也。而愛臧之愛人也,乃愛獲之愛人也。”
元·張光祖《言行龜鑑》卷四:“汲公甚懼,遽撤兩獲。”

指奴婢之子。

漢·司馬遷《報任安書》:“且夫臧獲婢妾,由能引決,況僕之不得已乎!”
《莊子·駢拇》“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陸德明釋文引三國魏張揖曰:“婿婢之子謂之臧,婦奴之子謂之獲。”

古代射禮中唱獲時用以計數的一種器具。

《儀禮·鄉射禮》:“釋獲者遂進取賢獲,執以升自西階。”

收穫的穀物。

漢·桓寬《鹽鐵論·本議》:“農人納其獲,女工效其功。”

通“矱”。法度;規則。

《詩經·小雅·楚茨》:“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管子·宙合》:“成功之術,必有巨獲。”

古代水名。在今安徽省蒙城縣至江蘇省徐州市之間。

《漢書·地理志下》:“(梁國)蒙:獲水首受甾獲渠,東北至彭城入泗。”

形容詞
失意的樣子。

《禮記·儒行》:“儒有不隕穫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

宏大的樣子。

明·高啓《鶴瓢》詩之一:“壺公本解飛騰術,丁令寧為獲落材。”

動詞
爭取,爭得。

《禮記·曲禮上》:“共食不飽……毋固獲。”鄭玄注:“爭取曰獲。”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10-11]  《現代漢語詞典》 [12]  《漢語大字典》 [13]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犬部】胡伯切(huò)
獲,獵所獲也。從犬蒦聲。 [14] 
【卷七】【禾部】胡郭切(huò)
穫,刈谷也。從禾蒦聲。 [15] 

説文解字注

【卷十】【犬部】
“獲,獵所獲也。”注:故從犬。引伸為凡得之偁。
“從犬,蒦聲。”注:胡伯切,古音在五部。 [16] 
【卷七】【禾部】
“穫,刈谷也。”注:獲之言獲也,刈谷者,以銍以鎌。
“從禾,蒦聲。”注:胡郭切,五部。 [17] 

廣韻

胡麥切,入麥匣 ‖ 蒦聲鐸部(huò)
獲,得也。又臧獲。《方言》雲:“荊淮、海岱、淮濟之閒罵奴曰臧,罵婢曰獲。”亦姓,宋大夫尹獲之後。胡麥切。八。
胡郭切,入鐸匣 ‖ 蒦聲鐸部
穫,刈也。胡郭切。十。 [18] 

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部】 穫
(huò)《唐韻》胡郭切。《集韻》《韻會》黃郭切,並音濩。《説文》:刈穀也。草曰刈,穀曰穫。《易·無妄》:不耕穫,不葘畬。《詩·豳風》:八月其穫。
又隕穫,困迫失志貌。《禮·儒行》:不隕穫於貧賤。註:隕如蘀之隕而飄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又《集韻》胡陌切,音獲。義同。
(hù)又《集韻》胡故切,音護。焦穫,地名。《詩·小雅》:整居焦穫。傳:焦穫,周地接於玁狁者。《爾雅·釋地》註:今扶風池陽縣瓠中是也。 [19] 
【巳集下】【犬部】 獲
(huò)《唐韻》胡伯切。《集韻》《韻會》胡陌切,並音韄。《説文》:獵所獲也。《周禮·夏官·射人》:三獲。《釋文》:劉音胡伯反。
又《集韻》:獸名。
又《集韻》:亦姓。
又《廣韻》:胡麥切,音畫。得也。《書·太甲》:弗慮胡獲。《詩·小雅》:笑語卒獲。傳:獲,得時也。
又《爾雅·釋詁》:馘,穧,獲也。註:獲賊耳為馘,獲禾為穧。《詩·秦風》:舍拔則獲。又《小雅》:執訊獲醜。
又《廣韻》:臧獲。《方言》雲:荊淮海岱雜齊之閒,罵奴曰臧,罵婢曰獲。
又門名。《左傳·昭二十年》:公孟有事於蓋獲之門外。註:蓋獲,衞郭門。
又回獲,縣名。屬北地郡。見《前漢·地理志》:。
又《廣韻》:亦姓。宋大夫尹獲之後。
又《集韻》黃郭切,音鑊。隕獲,困迫失志貌。《禮·儒行》:不隕獲於貧賤,通作穫。
又《集韻》《類篇》並忽郭切,音霍。恢廓貌。
(hù)又《集韻》:胡故切,音護。《禮·曲禮》:毋固獲。
(huà)又《集韻》胡化切,音話。爭取也。《周禮·春官·司常》:凡射,共其獲旌。註:獲旌,獲者所持旌。《釋文》:李音胡霸反。 [2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艹”3畫,首筆是長橫居上居中。“犾”,“犭”窄“犬”寬,頂部和底部左右旁齊平;“犭”的首筆撇和彎鈎相交於橫中線;“犬”的橫筆從“犭”側起筆,在橫中線下側撇筆起筆於豎中線右側,撇向“犭”下側。 [4]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獲、穫
高本漢系統

ɡʰ
wăk
獲、穫
王力系統
ɣ
oək
獲、穫
董同龢系統
ɣ
uăk
周法高系統
ɡ
wak
獲、穫
李方桂系統
gw
rak
西漢



東漢



獲、穫


rak
獲、穫


rak
南北朝
獲、穫
宋北魏前期
陌麥昔錫

riwek
獲、穫
北魏後期北齊
陌麥昔錫

riwek
獲、穫
齊梁陳北周隋
陌麥昔錫

riwe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ɣ
wæk

ɣ
wɑk
擬音/王力系統

ɣ
wæk

ɣ
uɑk
擬音/董同龢系統

ɣ
uæk

ɣ
uɑk
擬音/周法高系統

ɣ
uæk

ɣ
uɑk
擬音/李方桂系統

ɣ
wɛk

ɣ
wâk
擬音/陳新雄系統

ɣ
uæk

ɣ
uɑk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21-22]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二十一麥
合口呼
二等
全濁
胡麥切
ɣuæk
入聲
十九鐸
合口呼
一等
全濁
胡郭切
ɣuɑk
集韻
獲、穫

去聲
十一莫
合口呼
一等
全濁
胡故切
ɣo

去聲
四十禡
合口呼
二等
全濁
胡化切
ɣua
獲、穫

入聲
十九鐸
合口呼
一等
全濁
黃郭切
ɣuɑk

入聲
十九鐸
合口呼
一等
次清
忽郭切
xuɑk
獲、穫

入聲
二十陌
合口呼
二等
全濁
胡陌切
ɣuak
禮部韻略


入聲




胡麥切



去聲




胡故切



入聲




胡郭切

增韻


去聲




胡化切

獲、穫


入聲




胡郭切



入聲




胡麥切



去聲




胡故切

中州音韻


入聲作平聲
皆來




胡乖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十五禡


全濁
胡掛切
ɣua
獲、穫

入聲
六藥


全濁
胡郭切
ɣuak

入聲
七陌


全清
霍虢切
xuək

入聲
七陌


全濁
胡麥切
ɣuək

去聲
五暮


全濁
胡故切
ɣu
分韻撮要
獲、穫

陰入
第十剛講降角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21-22]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xuo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xuɛ
42
陽平

xuɤ
42
陽平
新讀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xuo
21
陰平
收穫;“獲得”新讀
xuei
21
陰平
獲得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xuɤ
213
陽平

xo
213
陽平
新讀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xue
21
陽平

xo
21
陽平
新讀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xuɐ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xɔ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xuəʔ
2
陽入
文讀
xuaʔ
2
陽入
白讀
吳語
蘇州
ɦuɤʔ
4
陽入

吳語
温州
va
323
陽入

湘語
長沙
xo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xua
35
陰去

贛語
南昌
fɔk
21
陽入

客家話
梅縣
vɔk
1
陰入

粵語
廣州
wɔk
2
陽入

粵語
陽江
wak
54
上陽入

閩語(閩南片)
廈門
hɪk
5
陽入

閩語(閩南片)
潮州
uak
4
陽入

閩語(閩東片)
福州
xyɔʔ
4
陽入
收穫,未註明異讀原因
xeiʔ
4
陽入
xeiʔ
4
陽入
獲得
閩語(閩北片)
建甌
xu2
4
陰入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2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2-05]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637
  • 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880
  • 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42
  • 5.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8-11-20]
  • 6.    平水韻 十一陌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2-05]
  • 7.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220-221
  • 8.    徐建中著. 漢字國學 漢字裏的生活常識[M]. 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2016.11:78-79
  • 9.    時學祥,趙伯平主編;中國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專題部編.語林趣話 精選本[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7.01:182-183
  • 10.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5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08
  • 11.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8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52
  • 1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593
  • 13.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0.04:1469;2820
  • 14.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356
  • 15.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58
  • 16.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4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591
  • 17.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4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098
  • 18.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509;513
  • 19.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822
  • 2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356
  • 21.    穫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2-05]
  • 22.    獲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2-05]
  • 23.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4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