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哀時命

鎖定
《哀時命》是漢代辭賦家莊忌的作品。此賦以屈原一生遭遇為主線,自哀像屈原一樣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強烈而真摯地表達了當時很多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所共有的內心苦悶和抗爭,也表現了這些知識分子對人生道路的迷茫。全文篇幅短小精悍,感情真摯,純屬騷體,保持了漢代早期騷體賦所具有的特點,是詠屈賦中的佳品。
作品名稱
哀時命
作    者
莊忌
創作年代
西漢
作品出處
楚辭
文學體裁
騷體賦

哀時命作品原文

哀時命
哀時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時1
往者不可扳援兮2,倈者不可與期3
志憾恨而不逞兮4,杼中情而屬詩。
夜炯炯而不寐兮5,懷隱憂而歷茲。
心鬱郁而無告兮,眾孰可與深謀!
欿愁悴而委惰兮6,老冉冉而逮之。
居處愁以隱約兮7,志沈抑而不揚。
道壅塞而不通兮8,江河廣而無樑。
願至崑崙之懸圃兮,採鍾山之玉英9
攬瑤木之橝枝兮10,望閬風之板桐11
弱水汨其為難兮12,路中斷而不通。
勢不能凌波以徑度兮,又無羽翼而高翔。
然隱憫而不達兮,獨徙倚而彷徉13
悵惝罔以永思兮14,心紆軫而增傷15
倚躊躇以淹留兮16,日饑饉而絕糧17
廓抱景而獨倚兮18,超永思乎故鄉。
廓落寂而無友兮19,誰可與玩此遺芳?
白日晼晚其將入兮20,哀餘壽之弗將。
車既弊而馬罷兮,蹇邅徊而不能行21
身既不容於濁世兮,不知進退之宜當。
冠崔嵬而切雲兮,劍淋離而從橫。
衣攝葉以儲與兮,左袪掛於榑桑22
右衽拂於不周兮23,六合不足以肆行。
上同鑿枘於伏戲兮24,下合矩矱於虞唐25
願尊節而式高兮,志猶卑夫禹湯。
雖知困其不改操兮,終不以邪枉害方。
世並舉而好朋兮,一斗斛而相量26
眾比周以肩迫兮,賢者遠而隱藏。
為鳳皇作鶉籠兮,雖翕翅其不容27
靈皇其不寤知兮28,焉陳詞而效忠。
俗嫉妒而蔽賢兮,孰知餘之從容?
願舒志而抽馮兮,庸詎知其吉凶29
璋珪雜於甑窐兮30,隴廉與孟娵同宮31
舉世以為恆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幽獨轉而不寐兮,惟煩懣而盈匈32
魂眇眇而馳騁兮33,心煩冤之忡忡34
志欿憾而不憺兮35,路幽昧而甚難。
塊獨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嘆。
愁修夜而宛轉兮,氣涫沸其若波36
握剞劂而不用兮37,操規矩而無所施。
騁騏驥於中庭兮38,焉能極夫遠道?
置援檻狖於欞兮39,夫何以責其捷巧?
駟跛鱉而上山兮40,吾固知其不能升。
釋管晏而任臧獲兮,何權衡之能稱?
箟簬雜於黀蒸兮41,機蓬矢以射革。
負檐荷以丈尺兮,欲伸要而不可得。
外迫脅於機臂兮,上牽聯於矰隿42
肩傾側而不容兮,固陿腹而不得息43
務光自投於深淵兮,不獲世之塵垢。
孰魁摧之可久兮,願退身而窮處。
鑿山楹而為室兮44,下被衣於水渚。
霧露濛濛其晨降兮,雲依斐而承宇。
虹霓紛其朝霞兮,夕淫淫而淋雨。
怊茫茫而無歸兮45,悵遠望此曠野。
下垂釣於溪谷兮,上要求於仙者。
與赤松而結友兮,比王僑而為耦46
使梟揚先導兮,白虎為之前後。
浮雲霧而入冥兮,騎白鹿而容與。
魂眐眐以寄獨兮47,汨徂往而不歸48
處卓卓而日遠兮,志浩蕩而傷懷。
鸞鳳翔於蒼雲兮,故矰繳而不能加49
蛟龍潛於旋淵兮,身不掛於罔羅。
知貪餌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
寧幽隱以遠禍兮,孰侵辱之可為。
子胥死而成義兮50,屈原沈於汨羅。
雖體解其不變兮,豈忠信之可化。
志怦怦而內直兮,履繩墨而不頗。
執權衡而無私兮,稱輕重而不差。
摡塵垢之枉攘兮51,除穢累而反真。
形體白而質素兮,中皎潔而淑清。
時厭飫而不用兮52,且隱伏而遠身。
聊竄端而匿跡兮,嗼寂默而無聲53
獨便悁而煩毒兮54,焉發憤而紓情。
時曖曖其將罷兮55,遂悶嘆而無名。
伯夷死於首陽兮,卒夭隱而不榮。
太公不遇文王兮56,身至死而不得逞。
懷瑤象而佩瓊兮,願陳列而無正。
生天墬之若過兮57,忽爛漫而無成。
邪氣襲餘之形體兮,疾憯怛而萌生58
願一見陽春之白日兮,恐不終乎永年。 [1] 

哀時命註釋譯文

哀時命詞句註釋

1.遘(gòu):遭遇。
2.扳(pān):同“攀”。
3.來:一本作“倈”。
4.逞:稱心。
5.炯(jiǒng):明亮。
6.欿(kǎn):愁苦的樣子。悴(cuì):憂傷。委惰:懈倦,精神沮喪。
7.隱約:窮困的意思。
8.壅(yōng):堵塞。
9.鍾(zhōng)山:神話中的山名。
10.橝(tán):通”覃“,長。
11.閬(làng)風:傳説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板桐:神話中的山名。
12.汨(mì):水流急。
13.彷徉(páng yáng):周遊;遨遊。
14.罔(wǎng):失意。
15.紆軫(zhěn):隱曲,悲痛。
16.躊躇(chóu chú):猶豫不決。
17.饉(jǐn):荒年。
18.抱景:面對山景。
19.落:空曠,空寂。
20.晼(wǎn)晚:日將暮,遲暮。
21.蹇(jiǎn):語助詞。邅徊(zhān huái):艱行不進貌。
22.榑(fú)桑:扶桑。
23.衽(rèn):衣襟。
24.鑿:榫眼。枘(ruì):榫頭。
25.矩矱(yuē):規矩法度。
26.斛(hú):舊量器名。
27.翕(xī):合,聚。
28.寤(wù):睡醒。
29詎(jù):豈,怎。
30.璋珪(guī ):玉製的禮器。甑窐(zèng wā):陶製烹飪器,泛指粗陋的瓦器。
31.隴廉:古代醜婦名。孟娵(jū):古代美女名。
32.懣(mèn):煩悶。
33.眇眇(miǎo miǎo):微末。
34.忡忡(chōng chōng):憂愁煩悶的樣子。
35.憺(dàn):安穩,泰然。
36.涫(guàn):沸騰。
37.剞劂(jī jué):刻鏤的刀具。
38.騏驥(qí jì):千里馬。
39.狖(yòu):古書上説的一種猴。欞(líng):舊式房屋的窗格。
40.跛鱉(bǒ biē):瘸腿的甲魚。
41.箟簬(jùn lù):竹名。細而長,無節,可為矢。黀(zōu):麻稈。
42.矰(zēng):絲繩繫住用來射飛鳥的短箭。隿(yì):同“弋”,用繩系在箭上射。
43.陿(xiá)腹:收腹。
44.楹(yíng):廳堂前部的柱子。
45.怊(chāo):悲,悵。
46.耦(ǒu):兩個人在一起耕地。
47.眐眐(zhēng zhēng):獨行的樣子。
48.徂(cú):往。
49.矰繳:繫有絲繩、弋射飛鳥的短箭。
50.子胥:即伍子胥
51.摡(gài):同“溉”,洗滌。
52.厭飫(yù):吃飽,吃膩。
53.嗼(mò):寂靜。
54.便悁(yuān):忿恨。
55.曖曖(ài ài):昏暗不明的樣子。
56.太公:即姜子牙
57.墬(dì):古同“地”。
58.憯怛(cǎn dá):憂傷,悲痛,傷痛。 [2]  [3] 

哀時命白話譯文

哀嘆我的命運不如古人啊,為什麼唯獨我生不逢時。
往古的聖主追隨不及啊,後世的明君也難以遇合共世。
心裏怨恨不痛快啊,抒發我的情懷秉筆作賦。
夜裏睜着兩眼不能入睡啊,滿懷憂傷經年累月直至今日。
心情鬱悶無人可以訴説啊,眾皆諂諛可與誰傾吐心中事?
愁苦憔悴心灰意倦啊,時光荏苒不覺老之將至。
處境愁苦隱居山林啊,精神壓抑不能振發高揚。
道路阻塞不能通行啊,江河廣闊沒有橋樑。
我想登上崑崙山的懸圃啊,採摘鐘山玉花做乾糧。
手持玉樹的長枝條啊,又向閬風板桐山眺望。
弱水急流難以涉渡啊,道路中斷不通暢。
我不能腳踏波濤徑直渡河啊,又身無雙翼展翅高翔。
隱居山林自傷志不達啊,只有獨自徘徊獨彷徨。
思念不止心惆悵啊,心如刀絞倍增憂傷。
猶豫徘徊久留這裏啊,天天缺菜又斷糧。
我孤獨無依形影相弔啊,情思綿綿長思我的故鄉。
空闊冷落寂寞無知音啊,誰能與我把這香花玩賞?
太陽西下漸漸沉沒啊,哀嘆我的壽命也不久長。
我的車已破敗馬也疲憊啊,徘徊停滯不能再向前方。
我既不被污濁社會所容啊,不知進還是退哪樣適當。
我戴着高高的切雲冠啊,腰佩長長的寶劍左右擺盪。
衣服寬大不得舒展啊,左邊衣袖掛在扶桑樹上。
右邊衣襟又擦拂着不周山啊,天地四方不夠我任意來往。
上與伏羲的法度相合啊,下與堯舜的規矩一樣。
我願把高尚節操作為榜樣啊,但志向還不及夏禹商湯。
我既知道貧賤也不能變節啊,終不能用邪惡行為危害正良。
世人喜歡互相吹捧成羣結黨啊,把好壞善惡同樣看待衡量。
眾小人互相勾結親密並肩啊,賢人志士隱身避世潛藏。
給鳳凰做一隻鵪鶉竹籠啊,既使緊攏翅膀也難以容身。
君子昏憒而不覺悟啊,向誰陳訴進獻我的一片忠心。
世俗是那樣嫉賢妒能啊,誰又瞭解我舉止從容有分寸?
我要傾訴心志發泄憤懣啊,哪管它後果是吉還是兇!
寶玉和瓦器混雜一處啊,醜婦與美女同住一室中。
全世間都認為這是常理啊,我當然就要愁苦潦倒終生。
夜裏輾轉反側不能入睡啊,只有煩悶憤懣鬱結滿胸。
魂靈悠悠到處飄蕩啊,心裏煩冤委屈憂心忡忡。
可恨總不得志內心不寧啊,路途黑暗艱險難行。
我孑然一身處在深山溝啊,心中悲切長嘆聲聲。
愁苦啊,長夜難眠愁思宛轉啊,心潮起伏就像那水沸浪湧。
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鏤啊,手拿規尺而無處使用。
千里駿馬在庭院裏奔馳啊,又怎能把萬里行程跑完?
猴子關在籠子裏啊,又怎能責怪它只是敏捷靈便?
駕着跛腳的海鱉上山啊,我本來就知道不能成功。
廢棄管仲晏嬰而任用卑賤啊,又怎能擔負起治國的大政?
竹箭混在麻秸中不識真貨啊,蓬蒿做箭難把犀皮射通。
在丈尺間揹負肩挑啊,想要伸一伸腰也不可能。
我既怕被強弩硬弓所傷啊,又擔心被繫着絲繩的短箭射中。
側肩傾身而不見容啊,本來縮緊肚子呼吸就難暢通。
務光自投深淵而死啊,免去濁世塵垢的玷污。
誰能長期忍受摧殘啊,我寧願退身去隱居。
鑿石柱營造小屋啊,沙渚水邊浣洗衣服。
清晨山霧瀰漫露濛濛啊,嫋嫋白雲縈繞屋宇。
彩虹絢麗朝霞滿天啊,傍晚又下起綿綿細雨。
愁思茫茫無處投奔啊,放眼望去只見一片曠野無際。
下臨溪谷水邊垂釣啊,上邀仙人同遊共戲。
與赤松子結為友啊,和王僑結成伴侶。
讓梟揚前面為我開路啊,令白虎奔走前後做衞護。
乘雲駕霧我遨遊高空啊,騎上白鹿自在逍遙無憂無慮。
靈魂獨自飛行寄居在高空啊,就像急流一瀉而去永不回頭。
身處高空離家一天天高遠啊,我止不住心情激盪滿懷憂愁。
鸞鳥高高飛翔在雲端啊,長箭短矢不能射身上。
蛟龍深深潛藏在旋淵啊,遠禍全身不會入羅網。
深知貪餌必遭殺身之禍啊,不如深深潛藏在清波。
我寧願隱居遠離災禍啊,誰能夠再傷害侮辱我?
伍子胥以死成就大義啊,屈原為理想自沉汨羅。
既使粉身碎骨也不動搖啊,豈能把忠信改變拋卻。
我內心忠誠正直耿介啊,遵循法度從不偏頗。
為人行事大公無私啊,稱輕量重分毫不錯。
清洗掉亂糟糟的污垢啊,除卻污穢贅疣回覆真性。
形體清白本質純真啊,內心純潔品德方正。
被世厭棄不為所用啊,姑且退身遠逝隱伏山林。
逃頭匿足竄伏自藏啊,自甘寂寞緘口無聲。
孤獨憂愁心裏煩悶怨恨啊,怎能發泄憤懣抒憂情?
天色昏暗時間已晚啊,心中鬱悶哀嘆無美名。
伯夷守節餓死首陽山啊,終於默默而死無顯無榮。
太公呂望如果不遇周文王啊,一生到死也不會功就名成。
我有美玉般的品德和才能啊,我願進獻忠心卻無人作證。
我生天地之間如過客啊,匆匆而過一事無成。
邪氣不斷侵襲我的身體啊,使我憂傷痛苦百病叢生。
我渴望一見陽春的驕陽啊,但又怕命短不能享盡天年壽命。 [2] 

哀時命創作背景

《哀時命》,據考證,是漢景帝時文人莊忌(又稱嚴忌)所作。東漢王逸認為此賦乃嚴忌“哀屈原”“嘆而述之”之作。而有人以為王逸的這種看法並不確切,認為“哀時命”的“時”是當今的意思,“哀時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時”中的“予”是指作者自己,並非指屈原,文章是作者自述。也有人認為這是作者代屈原立言之作。 [3]  [4]  [5] 

哀時命作品鑑賞

哀時命整體賞析

《哀時命》是漢朝時被壓抑、被排斥的正直知識分子的自哀之作。作者以屈原一生遭遇為主線,自哀像屈原一樣生不逢時,懷才不遇,高度概括了作者的身世經歷和人生體驗,表達了追求功名和遠離禍患以保全身的思想,強烈地表現出一個文人的苦悶和抗爭,以及一個知識分子對人生道路的迷茫。此賦極有可能是作者就自身的境遇有感而發,抒發其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感慨。“哀時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時”是全篇的主旨所在。
全文可分為四段。第一段説明所謂“哀時命”,即是哀嘆時勢與命運。世俗不能容納我,我也不堪忍受這濁世,作者悲嘆自己的命運不及古人,怨恨自己生不逢時。所以他希望遠走高飛,去到崑崙山上的懸圃,再去鐘山上採摘玉英。然而,走得再遠,也抹不去自己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第二段描繪出作者的精神仍肆意遊蕩在天地之間,他想效法伏羲、唐虞、大禹及商湯,雖知困頓也不改變操守兮,終不因邪惡妨礙方正。如今世俗之人都在結黨營私、勾肩搭背,而且想將鬥與斛混為一體,賢者只好遠離而隱藏。他希望向君王當面陳詞而效忠,可惜楚王靈脩不覺悟。以後怎麼走,走向哪裏?道路不明而甚是艱難。
第三段作者描述自己心中的愁苦,他怨恨世人手握刻刀而不會使用,操持規矩而不能畫出方圓。讓駿馬在庭院中奔跑,怎麼能夠彰顯出它的能力。將猿猴放進囚車牢籠,又怎麼能夠看到它的靈巧?所以他還是寄希望於仙人,飄飄蕩蕩悠遊於世外,不再為世俗之事煩惱。
第四段作者反思:鸞鳳翱翔於雲層,所以弓箭也不能施加於它。蛟龍潛藏於深旋之淵,身體也不能掛上網羅。知曉貪食香餌而接近死亡,不如向下遊動於清波。説明作者認識到,只有遠離這濁世,才能遠離禍端,所以他想要幽靜隱居,甚至於想要扔掉這個臭皮囊,迴歸到沉寂安靜而無生命的狀況。
從全文來看,作者於文中提及“時曖曖其將罷兮,遂悶嘆而無名”,表達了作者感懷時光漸漸離去,但是自己卻默默無名之意。此種心志反映了古時文人期待國君選賢與能,能一舉發揮自己的長才,實現人生的志願。因此和屈原的忠貞愛國的心志有所不同。莊忌此作是在哀傷自己雖然耿直清白。 但是卻生不逢時,顛沛流離,一直沉於下僚,不過寄貴族籬下作清客,無由施展才智,以致“老冉冉而逮之 ,白白虛度時光”的人生際遇。因此,他對當時社會美醜不辨、賢愚不分的不正常、不健康、不合理的現實深感不滿,故而強烈而真摯地表達了當時很多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所共有的內心苦悶和抗爭。這樣的內容題材又是漢初騷體賦最適於表現的,所以《哀時命》大體上完全模擬《離騷》的形式,儘管在藝術上沒有多少創新的意向,缺少創造性,然而在內心情感的宣泄上畢竟較真切、沉實,非一般無病呻吟者所能比。 [2]  [3]  [4] 

哀時命名家點評

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哀時命》者,嚴夫子之所作也。夫子名忌,與司馬相如俱好辭賦,客遊於梁,梁孝王甚奇重之。忌哀屈原受性忠貞,不遭明君而遇暗世,斐然作辭,嘆而述之,故曰‘哀時命’也。” [3] 

哀時命作者簡介

莊忌(約前188年—前105年),西漢初期辭賦家。會稽郡(治今江蘇蘇州)由拳縣(今浙江嘉興)人。東漢時避漢明帝劉莊諱改稱嚴忌,與鄒陽枚乘等唱和。《漢書·藝文志》著錄有賦二十四篇,但大多不存,只留《楚辭》所收的《哀時命》一篇。 [3] 
參考資料
  • 1.    王泗原.楚辭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4:369-382
  • 2.    黃壽祺 梅桐生.楚辭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4:229-237
  • 3.    王承略 李笑巖 譯註.楚辭.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240-249
  • 4.    鄭 文.《楚辭·哀時命》試論.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4):12-17
  • 5.    韋若任.《哀時命》為嚴忌代屈原設言辨——兼與《〈楚辭·哀時命〉試論》之作者商榷.江漢學術,1999(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