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獨克宗

(獨克宗古城)

鎖定
獨克宗,這是座被藏人稱作“獨克宗”的古城,它是按照佛經中的香巴拉理想國建成的。古城依山勢而建,路面起伏不平,那是一些歲月久遠的舊石頭就着自然地勢鋪成的,石板路上還留着深深的馬蹄印,那是當年的馬幫給時間留下的信物了。
中文名
獨克宗
別    名
月光之城
功    能
提供藏文化體驗

獨克宗主要景點

獨克宗古城夜景2013.10.25
獨克宗古城夜景2013.10.25(27張)
就彷彿是一首從一千多年前唱過來的悠長謠曲,接着又要往無限歲月中唱過去。滇藏茶馬古道的線路從雲南普洱經大理、麗江、中甸(今香格里拉)、德欽、察隅、左貢拉薩亞東日喀則、柏林山口,分別到緬甸尼泊爾、印度。沿途經過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拉薩河雅魯藏布江,還要翻越5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馬幫的一個來回,往往要一年的時間。對於穿越茶馬古道的馬幫來説,獨克宗古城,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也是馬幫進藏後的第一站,這算是相當舒服的一段路。
到了這裏,石板街上的馬蹄子是放鬆的,人也是放鬆的,馬幫們可以住進藏人温暖的木板房裏,把馬關進牛棚,喝上一碗噴香熱乎的酥油茶,還可以和自己看上的女人嬉笑怒罵。
香格里拉古城的初始叫法是“獨克宗”,位於香格裏拉縣東南隅。唐儀鳳、調露年間(公元676-679年),土蕃在這裏的大龜山頂設立寨堡,名“獨克宗”,一個藏語發音包含了兩層意思,一為“建在石頭上的城堡”,另為“月光城”。後來的古城就是環繞山頂上的寨堡建成的。與此呼應的是在奶子河邊的一座山頂上建立的“尼旺宗”,意為“日光城”,其寨堡已經沒有了,原址上是一座白塔。

獨克宗藏文記載

香巴拉是一個隱藏在雪山中的神秘王國,國中居民不執、不迷、無慾,歷代神聖國王,為未來的世界保存了良知與文明的有生力量。
但香巴拉不是普通人可以隨意抵達的,要想進入香巴拉,行者須作精神修行。一旦進入香巴拉,就可以看到四周有雙重雪山圍繞,如同八瓣蓮花。香巴拉居民富足和樂,喜歡遵循智慧而生活。

獨克宗火災事件

2014年1月11日1時27分,迪慶州消防支隊119火險急救中心接報,香格裏拉縣獨克宗古城發生火災。香格裏拉縣第一時間啓動火災應急救援預案,消防、駐地武警和解放軍官兵、當地民兵及幹部羣眾等1000多人及時投入羣眾疏散和抗災救災中。當地黨委政府緊急成立臨時指揮部,統一指揮、部署各項救援工作。

獨克宗旅遊景區

                         獨克宗古城 獨克宗古城
獨克宗古城作為茶馬古道上最古老的城堡,就這樣以它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一座古城所歷經的滄桑滿懷,仁慈地迎候茶馬古道史蹟中漫漫不斷的商旅們。與此同時,商業的發展也培養了從獨克宗古城走出去的一代又一代鉅商,馬鑄材就是其中之一,以“鑄記”商號的藏族同人馬鑄材,就這樣沿着獨克宗古城漫長的歷史足跡,探索着外面的世界。 [4] 

獨克宗保護觀點

資深古建專家馮冬青 [1]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古鎮的商業開發有一個共同特點:土地寸土寸金,把能利用起來的空間都利用起來了,這是造成古鎮房屋密集的原因。
馮冬青説,古鎮的發展有一個歷史沿革,以前人們在建造房屋時沒有消防意識,路不寬,也沒有預留消防通道。這在獨克宗古城表現得很明顯:古城交通道路狹窄,較寬的道路有4米,較窄的2米左右,達不到消防通道要求。據馮冬青瞭解,國內的古城在電線用什麼材料、怎麼走法、負荷量大小上普遍都存在問題:一些人為了節約成本,安明線,加了管的也不防火;用的電器多,電線負荷大,有的房屋電線老化、年久失修。馮冬青認為,造成古城大火有諸多原因,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結果,但是主要原因還是人們不重視。“大部分商家都有僥倖心理,管理者和使用者都沒有這種安全意識。” [2] 
馮冬青告訴記者,在以前,古城的建築都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自身情況很自然地一家挨一家修建房屋,不會出現特別密集的情況。“而且以前的人們蓋房子時間長,幾年、十幾年的都有,蓋出來的房子都是貨真價實的。”
針對國內頻繁的古鎮大火,馮冬青認為這歸根究底還是一個“人”的問題,“人們首先得有這個意識。國內的古城都是遊人越來越多,商户也越來越多,人多了就容易出現問題”。馮冬青建議,古城在管理和宣傳上都得提高消防安全意識。
同時,無論是使用者還是管理者,都要注意土木建築的防火要點。馮冬青説,古人的防火方法是將廚房建在隔離火源的地方,但更需要“電”上考慮,即線路不要走在易燃物體上,如果不能避免,那就應該加強電線的防火保護。另外,還需要注意電線的保養和更換。對古城管理者來説,還應該增加消防措施的提前預案。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