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牡丹傳説

鎖定
牡丹傳説(英文譯名:peony fable) [1]  ,2011年5月23日,牡丹傳説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菏澤市牡丹區文化館獲得“牡丹傳説”保護單位資格。
中文名
牡丹傳説
外文名
Peony Legend
批准時間
2011年5月23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山東省菏澤牡丹區
遺產編號
I-103
遺產類別
民間文學
項目序號
1047 [5] 
公佈時間
2011(第三批) [5] 

牡丹傳説簡介

菏澤古稱曹州菏澤牡丹又稱曹州牡丹,其牡丹傳説故事家喻户曉,流傳至今。 [5] 
自隋代曹州著名花師齊魯桓隋煬帝培育出高過樓台的牡丹花始,《樓台牡丹》的故事便被廣為傳頌。唐朝開國功臣徐懋功李績)將御花園的牡丹長安帶回曹州老家種植,便有《李績與牡丹》的故事千古流傳。此後,“曹州牡丹甲於海內”,村村有花園,户户養牡丹,相繼產生並流傳出許多傳説故事,如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收錄的《葛巾》、《穀雨與牡丹仙子》、《青龍卧墨池》等約二百餘個美麗動人的傳説故事。 [5] 
主要內容包括:人物傳説、地名傳説、品種傳説、風俗傳説等。既體現了普通百姓種花、愛花、崇花、敬花的親情,又有達官貴人、社會名流賞花、宴花、賦花、愛花的逸事。它以追求自由、崇尚愛情、歌頌生命生生不息的鮮明主題深深打動着人們的心靈,以鮮明的人物性格、離奇的故事情節,生動、簡練、通俗的講述方式而受到民眾的喜愛。 [5] 

牡丹傳説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菏澤市牡丹區文化館獲得“牡丹傳説”保護單位資格 [2]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牡丹傳説項目保護單位菏澤市牡丹區文化館評估合格。 [4] 

牡丹傳説傳承意義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一、較濃重的生物學特點 二、較濃重的藥物學特點 三、較濃重的園藝學特點 四、較濃重的美學特點 五、較濃重的文學特點 六、較濃重的鄉土氣息 七、濃重的富貴之感 等特點。
另外,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相結合產物,從古今中外牡丹發展的歷史來看的確如此。牡丹發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今天(公元2015年),中國牡丹適逢盛世,沐浴春暉,盛況空前,在許多生產牡丹的地方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牡丹花會,弘揚牡丹文化。那時,花城中便萬人空巷,看花人摩肩接踵,笑語歡歌,萬紫千紅的花光,如醉如痴的人流,匯成歡樂的海洋。"國運昌時花運昌",歷史又一次證明了這一深刻的哲理。
牡丹詩人稱為“國色天香”,因其高潔的性格而被稱為“牡丹仙子”。千百年來,牡丹仙子善良正直、剛正不阿的人格魅力,影響和激勵着一代代菏澤人懲惡揚善,勇敢追求美好的生活。所涉地理風物、民風民情、引典佐證等,已成為牡丹文化研究的重要元素。為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傳統美德、研究和發展牡丹文化起到十分有益的推動作用。 [5]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勤勞、勇敢、質樸的民族,我們愛好和平、追求所有美好的事物。傳統名花牡丹象徵着幸福、和平、繁榮、昌盛。各族人民將其視為吉祥物。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願望。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