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牟宜之

鎖定
牟宜之(1909年~1975年4月29日),曾用名牟乃是,字去非 [3]  ,山東日照人。在濟南上中學時加入共青團。後轉上海讀書。1932年,參加“日照暴動”失敗後,東渡日本讀書。1935年秋回國,任山東日報社社長兼總編等職。1938年,被國民黨省政府派往樂陵任縣長。在任職期間,整頓縣府舊官員,懲處了作惡多端的捕班總頭、販毒日商和漢奸,並親率武裝消滅土匪。1938年秋,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來樂陵後,牟宜之接受八路軍領導,改組了縣政府及其武裝,被吸收為中共黨員。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得知後,率武裝來樂陵向牟興師問罪。牟面對沈的封官許願、威脅恐嚇,不為所動。在萬餘羣眾的大力支持下,使沈狼狽而逃。事後,牟曾受到中國共產黨中央首長的讚揚。1939年秋到1956年,牟宜之先後任泰山支隊隊長、魯北行署主任、某縱隊司令部秘書長、沂蒙行署專員、華東軍區參議室主任、中央林業部司長等職。為中國共產黨統戰工作做出了貢獻。1975年4月29日,牟宜之病逝。 [4] 
中文名
牟宜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75年4月29日
職    業
革命家、詩人
出生地
山東日照
信    仰
共產主義
代表作品
《牟宜之詩》
曾用名
牟乃是

牟宜之人物生平

牟宜之,日照市牟小莊人。 [6]  1909年生。 [3]  少年時代,受到姨父國民黨元老丁惟汾的幫助。1919年的“五·四”運動,給他很深的影響。
1925年,在濟南正誼中學讀書時,結識了一些共產黨人,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秘密進行一些革命活動。1927年,在濟南無法立足,又被家庭發現,被迫返回故鄉上學,後轉往上海讀書。1932年,回到家鄉,參加了著名的日照暴動。日照暴動失敗後,東渡日本留學,便和黨組織失去了聯繫。在日本,先後就讀於秋田礦業專門學校和東京中央大學。1935年秋回國,任《山東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1937年“七·七”事變後,懷着抗日救國的赤誠願望,赴西安和武漢,找到八路軍辦事處,要求奔赴延安。辦事處的同志瞭解到他同國民黨上層人士有聯繫,要求他到敵後進行抗日鬥爭。1938年初,回到大片土地已經淪陷的山東,被國民黨山東省政府派往樂陵縣任縣長。在樂陵期間,他整治了縣政府的舊官吏,懲處了作惡多端的捕班總頭、販毒日商和漢奸,並親率武裝消滅土匪。同年9月,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抵達樂陵,開闢抗日根據地。他接受八路軍的領導,改組了縣政府及其武裝,將財糧積蓄等全部獻給八路軍。他積極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當即被吸收為特別中共黨員。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得知後,十分惱怒,率武裝赴樂陵興師問罪。他對沈鴻烈的封官許願、威脅恫嚇置之不理,毫不動搖。沈鴻烈企圖將他強行拉走,但在中共黨組織發動的萬餘羣眾的攔截下,沈的陰謀破產,狼狽而逃。他仍留在樂陵,在挺進縱隊司令部參與制定抗日大計。樂陵武裝改編為泰山支隊後,任支隊長。
1939年春,由肖華介紹赴重慶,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做了一個時期的統戰工作,經常活動在丁惟汾、白崇禧李濟深邵力子等人之間。同年秋,隨鄧穎超去延安,向毛澤東主席彙報了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和重慶統戰工作的詳細情況。由於冀魯邊區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工作的需要,同年9月1日,隨鄧小平離開延安,到山西遼縣八路軍總部。在總部,朱德、彭德懷、左權等接見了他,做了重要指示,並撥給冀魯邊區兩萬發子彈。同年10月,回到冀魯邊區,擔任魯北行政委員會主任,進行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民主政權建設。1940年春,魯西頑軍石友三製造摩擦,破壞抗日。八路軍一五師肖華部主力奉命調到魯西地區討伐叛逆,他擔任挺進縱隊司令部的秘書長,隨軍抵達魯西。同年夏,率魯西區代表團參加山東省聯合代表大會,被選為山東省民主政府的最高行政機關一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委員。同年9月,到駐山東的東北軍中,對于學忠做了大量的開導和爭取工作。1941年春,任沂蒙區行政公署專員。他率領專員公署機關和一支小小的警衞部隊,同敵人在山溝裏周旋,一面打擊敵人,一面支持羣眾反“掃蕩”。1942年8月,調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後為山東軍區)參議室主任,專門從事策動敵偽軍反正的工作,先後使王道的偽滅共建國軍第一師1600餘人棄暗投明,莒縣莫正民的偽保安大隊3500餘人起義。1945年1月,參加了爭取偽軍張希賢部1 500餘人反正工作,這些部隊被編為八路軍山東軍區獨立第一、二、三旅,他擔任獨立一旅的政治部主任。
抗日戰爭勝利後,被任命為新四軍兼山東軍區駐濟南辦事處主任,參加了軍事調處執行部濟南小組的工作,對美蔣挑起內戰的陰謀,進行了堅決地揭露和鬥爭。1946年5月,調東北遼東軍區,先後任司令部秘書長和政治部聯絡部長,在瓦解敵軍和教育改造被俘的國民黨軍官的工作中,做出了貢獻,尤其是對一八四師潘朔端起義部隊的改編工作盡了很大努力。
1950年,任濟南建設局局長,為建設泉城、保護名勝古蹟等做了大量工作。1953年,任林業部經營司司長,憑着高度的革命責任感,揭發了混入國家機關的政治騙子李萬銘。1956年,調到城市建設部工作。他不分晝夜,參加制定首都市政建設規劃,主持制定了許多城市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建設方案。1957年,他被錯劃為“右派分子”。
文化大革命期間,牟宜之遭到不公正對待。1975年4月29日,因腦溢血突發,牟宜之在濟南逝世。 [6]  1978年,中共中央組織部為牟宜之平反昭雪,恢復名譽。1980年,牟宜之同志的骨灰由齊齊哈爾烈士陵園移到八寶山革命公墓安放。 [3] 

牟宜之人物事蹟

牟宜之投筆從戎 建設樂陵縣

1937年“七七”事變後,眼見大片國土淪陷,牟宜之憂心如焚,寫下了“神州那許陸沉了,投筆從戎事國殤”的詩句。懷着抗日救國的赤誠願望,赴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要求奔赴延安。辦事處的人得知丁惟汾是他姨夫,便派他到淪陷區進行抗日鬥爭。牟宜之於是又回到山東,利用上層關係擔任了國民黨樂陵縣長。這裏土匪遍地,司令如毛,你爭我奪,混戰不斷。牟宜之巧妙地利用幾大土匪豪紳勢力之間的矛盾,先使縣政府站穩了腳跟,又和樂陵縣的黨組織取得了聯繫。在黨組織的領導幫助下,徹底地改組了縣政權和縣武裝,使大批共產黨員充實進來。這樣,樂陵縣的抗日民主運動便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其間,他嚴厲打擊了土豪劣紳和日寇奸商的不法活動,抓獲了一些公開販賣毒品的日本商人。在審理時,一位日商咆哮公堂:“我們是日本人,你們中國人管不着我們!”牟宜之拍案而起,怒斥道:“你們在中國土地上販毒,觸犯了中國法律,我不但要管,還要殺你們這羣傢伙!”當即將日商推出大堂斬首示眾。還有一次,一個樂陵的大財主平時橫行鄉里,民憤極大,因私販毒品罪,被判處死刑。行刑前其家人送上數萬銀元,哀求恕罪。牟宜之斷然拒絕,嚴正回答道:“錢是人民的,我留下將還給人民;人是要殺的,誰也休想買通我!”隨即斥退了來人,處決了罪犯。後來,他將這一部分錢和以前國民黨中宣部資助《山東日報》的經費,全部交給了八路軍。當時,八路軍的經費十分緊張,劉伯承、鄧小平、宋任窮首長嘉獎了牟宜之,説他為黨解決了大問題,克服了大困難。
當年,八路軍115師肖華部進駐樂陵,開闢抗日根據地。牟宜之傾其縣府財糧積蓄支援八路軍,並將縣武裝力量改編為八路軍泰山支隊,使樂陵成為一個完全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在這期間,牟宜之和肖華同志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1938年末,由肖華同志介紹,牟宜之光榮加入共產黨。
樂陵的變化,令國民黨頑固派惱怒萬分,省政府主席沈鴻烈帶兵氣急敗壞地來到樂陵興師問罪:“你是我的人,是國民黨政府的人,為什麼要聽共產黨指揮?”牟宜之答道:“笑話,我怎麼成了你的人?我是中國人,誰抗日,誰為人民謀福利,我就聽誰指揮。”沈鴻烈暴跳如雷,用手掌把桌子拍得啪啪響,申斥牟宜之。牟宜之冷靜地回答:“就是把你的指頭拍斷了,也絲毫改變不了我的主張!”
對此,周恩來同志曾予以較高評價。他説:“倘若在抗戰伊始,中國有十幾個牟宜之這樣舉一縣之人、財、物力投身革命的縣長,就會極大促進抗戰事業的發展,使抗戰全局有所改觀。” [3] 

牟宜之推動濟南市政建設

1950年,牟宜之調任濟南建設局局長。這時,國民黨留下的是一副破爛不堪的局面。市政管理混亂,到處是斷壁殘垣,道路堵塞,橋樑斷裂,大明湖瀕於淤塞。面對這殘破的局面,在他的主持下,拆了濟南的老城牆,用拆下來的磚石壘起了大明湖的石岸,防止了大明湖的淤塞,將一個破廟的牌樓修飾後,當做大明湖正門沿用至今;還修復並開通了許多條馬路,修建青年橋、西門橋、青龍橋等許多橋樑,並開闢了多座公墓,讓烈士們得以安眠……在濟南工作的三年中,他為促進濟南市容的初步改觀,保護和建設泉城的名勝古蹟,奠定濟南城市規劃佈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3] 

牟宜之社會評價

周恩來倘若在抗戰伊始,中國有幾十個牟宜之這樣舉一縣之人、財、物力投身革命的縣長,就會極大地促進抗戰事業的發展,使抗戰全局有所改觀。
日照市委原書記、人大原主任楊軍:牟宜之不僅是日照的光榮和驕傲,也是山東人民的光榮和驕傲。他於建黨初期,參加革命,在民族危亡之際投身抗日洪流,捨生冒死、毀家紓難,經歷了血雨腥風的洗禮和槍林彈雨的考驗,鑄就了錚錚鐵骨。他崇尚真理、仗義執言,能夠為真理而犧牲一切。這是革命者寶貴的品格,是珍貴的精神財富。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3] 

牟宜之社會紀念

2009年,是牟宜之誕辰一百週年紀念。在他百年誕辰之際,《牟宜之詩》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詩集收錄了其從20歲到66歲去世前創作的179首詩。2009年5月31日,人民出版社曾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牟宜之詩》出版暨詩人百年誕辰座談會,以緬懷和紀念這位傑出的詩人。
2013年5月26日,牟宜之紀念館在其故居日照經濟開發區奎山街道牟家小莊隆重開館。中國政協原副主席何魯麗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 [3] 

牟宜之親屬關係

牟宜之的姨父,是國民黨元老丁惟汾。丁惟汾早年加入同盟會,功勳卓著,孫中山先生曾有“唯丁是賴”的評語。
妻子劉純,兒子牟廣豐。 [5] 
兒子牟敦康,1928年生,山東日照人。14歲隨父從軍,參加抗戰。1946年進入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即“東北老航校”,成為第一期乙班學員,是人民軍隊培養的首批飛行員。194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牟敦康與戰友駕駛飛機,先後擔當保衞北京和上海的空防大任,並參加開國大典的飛行檢閲。他是新中國第一批噴氣式戰鬥機的駕駛員,23歲就已成為飛行大隊長。朝鮮戰爭爆發,牟敦康義無反顧地上了前線。1951年10月21日,牟敦康隨空三師駕駛米格-15噴氣式戰鬥機飛抵鴨綠江邊的安東(今丹東)浪頭機場。在首次升空作戰中,他率領的大隊首創擊落三架敵機的記錄。11月30日下午3時許,中國人民志願軍向敵據守的大和島發起攻擊,牟敦康率隊升空擔負掩護任務。他在返航途中發現一架掉隊的美機,立即追擊,不幸墜入大海。 [1] 
牟敦康 牟敦康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