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熒惑

(火星的別稱)

鎖定
熒惑星即火星,是火星的別稱,現代很少使用,古書中記載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中文名
熒惑
別    名
火星

熒惑名詞簡介

熒惑
火星。由於火星呈紅色,熒熒像火,亮度常有變化;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複雜,令人迷惑,所以我國古代叫它“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火星為距太陽第四遠,也是太陽系中第七大行星:
火星基本參數
軌道半長徑:22794萬千米(1.52天文單位)
公轉週期:686.98日
平均軌道速度:24.13千米/每秒
軌道偏心率:0.093
軌道傾角:1.8度
行星赤道半徑:3398千米
質量(地球質量=1):0.1074
密度:3.94克/立方厘米
自轉週期:1.026日
衞星數:2
公轉軌道:離太陽227,940,000千米(1.52天文單位)

熒惑火星介紹

火星直徑約是地球的一半,體積為15%,質量為11%,表面積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密度則比其他三顆類地行星(地球、金星水星)還要小很多。以半徑、質量、表面重力來説,火星約介於地球和月球中間:火星直徑
約為月球的兩倍、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約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直徑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相近公轉一週則花兩倍時間。在西方稱為戰神瑪爾斯星,中國則稱為熒惑星因為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其橘紅色外表是因為地表被赤鐵礦(氧化鐵)覆蓋,英文裏前綴areo-即為火星,火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佈,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與地球相比,地質活動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份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佈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另一個獨特的地形特徵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火星兩極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組成的極冠,而且上面覆蓋的乾冰會隨季節消長

熒惑擴展

熒惑守心(火星在心宿留)
火星和心宿二(天蠍座α星)是全天最紅的兩個天體。火星,熒熒似火,西稱熒惑;心宿二色紅似火,又稱“大火”。若兩“火”相遇,則兩星斗豔,紅光滿天。熒惑是不祥的徵兆,而在心宿附近徘徊(所以叫“守”),這種天象是在古人看來,是很不吉利的現象,認為不是宰相要被撤職就是皇上要死,所以自古以來就引起人們的極大注意,並把它稱為熒惑守心。
火星每兩年又兩個月接近地球一次,由於火星軌道較地球扁平(更為橢圓),所以每15年到17年才有大接近,最近百年來最大的接近要到2003年,這次的接近屬於中接近,發生在6月22日,距離地球0.4502個天文單位視直徑達20.8秒角,6月14日是火星衝日(即對地球而言,火星與太陽相差180度,太陽落下,火星剛剛升起)亮度達-2.4等。
熒惑守心的天象在古時中國被視為大凶之兆,因心宿二象徵帝王,若火星在心宿二附近停留或逆行則被視為侵犯帝王,占星學指其為「大人易政,主去其宮」,帝王恐有亡故之災,不過根據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黃一農教授的研究發現,在二十三次熒惑守心的記載中,竟然有十七次均不曾發生,可見此類天象的記載多出於偽造,有興趣瞭解的人可以參考黃一農教授所著熒惑守心的星佔意義一文,想要觀看此一天象的民眾可以在三月10日與七月21日前後注意天蠍座,三月時的天蠍座凌晨一點才從東邊地平線升起,最佳觀看時間是凌晨二點到四點這段時間,七月則提前到傍晚五點,整晚都很適合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