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轉週期

鎖定
公轉週期是行星恆星或是衞星繞行星轉動一週所用的時間。地球的公轉週期為一個恆星年,需時365日6時9分10秒或365.2564日。
中文名
公轉週期
外文名
Period of revolution
釋    義
行星繞恆星轉動一週所用的時間
地球自轉週期
恆星日和太陽日
意    義
劃分時間

公轉週期地球公轉週期

圖1 圖1
地球自轉運動有兩個週期即恆星日太陽日,那麼,地球公轉運動是否只有迴歸年一個週期呢? 地球繞日公轉存在三個週期:恆星年近點年迴歸年
1、恆星年: 以某一遙遠的恆星作為參照物,地球繞太陽運轉360度的歷時,T=365.25636日,它是地球公轉的真正週期。只有用恆星年才能準確真實地計算出地球公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
2.近點年: 地球繞日運轉的軌道是一個近似正圓的橢圓軌道,地球中心連續兩次經過軌道上的近日點(或遠日點)的時間間隔,是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週期。這是近 點年的定義。由於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前移(每年東移11秒)其長度為(如圖1)近點年:T=365.25964日比恆星年長0.00328日,近點年也是日地距離變化的週期,又是整個地球接受太陽輻射能數值發生變化的週期,不是地球公轉的真正週期。
3.迴歸年是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週期,T=365.2422日 它比恆星年短0.01416日.
迴歸年略短於恆星年的現象叫做歲差,歲差是地球公轉和地軸運動相結合的結果,這種結合決定了二分二至地球位置不是定點,而是在公轉軌道上不斷西移的動點,從而導致地球公轉一週不等於太陽直射點緯度變化一週。迴歸年雖不是地球公轉的真正週期,但它是地球上季節變化的週期,對人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生活中的“年”的概念,通常就是指回歸年,陽曆中的具體年曆就是依據迴歸年來排定的,這也就成為我們學習的重點內容。

公轉週期週期及歲差

公轉週期為一個恆星年,需時365日6時9分10秒或365.2564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要的時間,就是地球公轉週期。籠統地説,地球公轉週期是一“年”。因為太陽週年視運動 的週期與地球公轉週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轉的週期可以用太陽週年視運動來測得。地球上的觀測者,觀測到太陽在黃道上連續經過某一點的時間間隔,就是一“年”。由於所選取的參考點不同,則“年”的長度也不同。常用的週期單位有恆星年、迴歸年和近點年。地球公轉的恆星週期就是恆星年。這個週期單位是以恆星為參考點而得到的。
在一個恆星年期間,從太陽中心上看,地球中心從以恆星為背景的某一點出發,環繞太陽運行一週,然後回到天空中的同一點;從地球中心上看,太陽中心從黃道上某點出發,這一點相對於恆星是固定的,運行一週,然後回到黃道上的同一點。因此,從地心天球的角度來講,一個恆星年的長度就是視太陽中心,在黃道上,連續兩次通過同一恆星的時間間隔。恆星年是以恆定不動的恆星為參考點而得到的,所以,它是地球公轉360°的時間,是地球公轉的真正週期。用日的單位表示,其長度為365.2564日,即365日6小時9分10秒。地球公轉的春分點週期就是迴歸年。這種週期單位是以春分點為參考點得到的。
在一個迴歸年期間,從太陽中心上看,地球中心連續兩次過春分點;從地球中心上看,太陽中心連續兩次過春分點。從地心天球的角度來講,一個迴歸年的長度就是視太陽中心在黃道上,連續兩次通過春分點的時間間隔。春分點是黃道和天赤道的一個交點,它在黃道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每年西移50″.29,也就是説春分點在以“年”為單位的時間裏,是個動點,移動的方向是自東向西的,即順時針方向。而視太陽在黃道上的運行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即逆時針的。這兩個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視太陽中心連續兩次春分點所走的角度不足360°,而是360°—50″.29即359°59′9″.71,這就是在一個迴歸年期間地球公轉的角度。因此,迴歸年不是地球公轉的真正週期,只表示地球公轉了359°59′9″.71的角度所需要的時間,用日的單位表示,其長度為365.2422日,即365日5小時48分46秒。地球公轉的近日點週期就是近點年。這種週期單位是以地球軌道的近日點為參考點而得到的。
在一個近點年期間,地球中心(或視太陽中心)連續兩次過地球軌道的近日點。由於近日點是一個動點,它在黃道上的移動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即與地球公轉方向(或太陽週年視運動的方向)相同,移動的量為每年11″,所以,近點年也不是地球公轉的真正週期,一個近點年地球公轉的角度為360°+11″,即360°0′11″,用日的單位來表示,其長度365.2596日,即365日6小時13分53秒。只有恆星年才是地球公轉的真正週期。
在下面章節中,我們將學習到迴歸年是地球寒暑變化週期,即四季變化的週期,它與人類的生活生產關係極為密切。迴歸年略短於恆星年,每年短20分24秒,在天文學上稱為歲差。為什麼春分點每年西移50″.29而造成歲差現象呢?這是地軸進動的結果。地軸的進動同地球的自轉、地球的形狀、黃赤交角的存在以及月球繞地球公轉軌道的特徵,有着密切的聯繫。地軸的進動類似於陀螺的旋轉軸環繞鉛垂線的擺動。當急轉的陀螺傾斜時,旋轉軸就繞着與地面垂直的軸線,畫圓錐面,陀螺軸發生緩慢的晃動。這是因為地球引力有使它傾倒的趨勢,而陀螺本身旋轉運動的慣性作用,又使它維持不倒,於是便在引力作用下發生緩慢的晃動。這就是陀螺的進動。地球的自轉,就好像是一個不停地旋轉着的龐大無比的大“陀螺”,由於慣性作用,地球始終在不停地自轉着。地球自身的形狀類似於一個橢球體,赤道部分是凸出的,即有一個赤道隆起帶。同時,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中心與地球中心的連線,不是經常通過赤道隆起帶的。所以,太陽對地球的吸引力,尤其是對於赤道隆起帶的吸引力,是不平衡的。
另外,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與黃道面和天赤道面都不重合,與黃道面呈5°9′的夾角,也就是説,地球中心與月球中心的連線,也不是經常通過赤道隆起帶。所以,月球對地球的吸引力,尤其是對赤道隆起帶的吸引力,也是不平衡的。
據萬有引力定律,F1>F2。日月的這種不平衡吸引力,力圖使赤道面與地球軌道面相重合,達到平衡狀態。但是,地球自轉的慣性作用,使其維持這種傾斜狀態。於是,地球就在月球和太陽的不平衡的吸引力共同作用下產生了擺動,這種擺動表現為地軸以黃軸為軸做週期性的圓錐運動,圓錐的半徑為23°26′,即等於黃赤交角。地軸的這種運動, 稱為地軸進動。地軸進動方向為自東向西,即同地球自轉和公轉方向相反,而陀螺的進動方向與自轉方向是一致的。這是因為陀螺有“傾倒”的趨勢,而地軸有“直立”的趨勢。 地軸進動的速度非常緩慢,每年進動50″.29,進動的週期是25800年。由於地軸的進動,造成地球赤道面在空間的傾斜方向發生了改變,引起天赤道相應的變化,致使天赤道與黃道的交點——春分點和秋分點,在黃道上相應地移動。移動的方向是自東向西的,即與地球公轉方向相反,每年移動的角度為50″.29。因此,年的長度,以春分點為參考點週期單位要比以恆定不動的恆星為參考點的週期單位略短,這就是產生歲差的原因。
由於地軸的進動,造成地球的南北兩極的空間指向發生改變,使天極以25800年為週期繞黃極運動。所以,天北極和天南極在天球上的位置也是在緩慢地移動着。北極星在公元前3000年曾是天龍座α星,21世紀的北極星在小熊座α星附近,到了公元7000年,移到仙王座α星附近,到公元14000年,織女星將成為北極星。由於地軸進動造成天極和春分點在天球上的移動,以其為依據而建立起來的天球座標系也必然相應地變化。對赤道座標系來説,恆星的赤經和赤緯要發生變化,對黃道座標系來説,恆星的黃經要發生改變。但是,地軸的進動不改變黃赤交角,即地軸在進動時,地軸與地球軌道面的夾角始終是66°34′。由於地軸進動而造成的天極、春分點的移動角度相對來講是很微小的,在較長的時間裏不會有很大的移動。仍然可以説天極和春分點在天球上的位置不變,恆星的赤經、赤緯和黃經也可以粗略地認為是不變的,以此為依據而建立的星表、星圖仍是可以長期使用的。

公轉週期各大行星週期

八大行星的軌道半徑及公轉週期
行星
軌道半徑
公轉週期
水星
5791萬千米
87.969天
金星
10821萬千米
224.65天
地球
14960萬千米
365.2422天
火星
22794萬千米
686.98 天
木星
77833萬千米
11.86年
土星
142940萬千米
29.458年
天王星
287668萬千米
84.323326年
海王星
450400萬千米
約164.8個地球年
哈雷彗星的公轉週期
哈雷彗星的公轉週期是76~79年
(上次通過近日點:1986年2月9日 下次過近日點:2061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