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文單位

鎖定
天文單位是天文學中計量天體之間距離的一種單位。以A.U.表示,其數值取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國際天文學聯合會1964年決定採用1A.U.=1.496x108千米,自1968年使用至1983年底;又於1978年決定改用1A.U.=149,597,870千米,從1984年開始使用。此常數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系由所測的太陽視差計算得出;60年代以後則據雷達天文觀測,由光速和單位距離光行差tA導出。一般用以計量太陽系中各天體間的距離。 [1] 
中文名
天文單位
外文名
Astronomical Unit
含    義
長度單位
符    號
A.U.
長    度
149597870700 m

目錄

天文單位歷史沿革

“天文單位”一詞出現於1903年。1938年以前,天文單位是指在沒有大行星攝動作用(見攝動理論)下,從地月系質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或者説地月系質心繞太陽公轉的無攝動橢圓軌道半長徑 [2] 
197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頒佈了一系列天文研究採用的最重要單位,其中之一就是被稱為“天文單位”(簡寫為AU)的日地距離。按照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原始定義,日地距離是“在太陽引力作用下沿以太陽中心為圓心的圓軌道,以每天0.01720209895弧度的角速度運動的無質量粒子的軌道半徑”。當時公佈的數據為1天文單位等於149597870.691千米。
天文單位 天文單位
這樣定義的日地距離除了定義本身晦澀難懂外,還有個讓人很難接受的問題:既然是“基本單位”,似乎應該是個定數,但按照197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定義,天文單位是個不斷變化的數值。首先,太陽的質量在不斷減小,導致天文單位的數值也在緩慢改變。其次,根據廣義相對論,時空的定義是相對的,與觀測者所處的時空有關。按照上述定義,在太陽系內不同地方測量到的天文單位數值就會不同,比方説在木星(太陽系內質量最大的行星)上測得的天文單位與在地球上測得的要相差1000多千米。
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2012年8月30日第28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發表了B2決議,全票通過更改天文單位的定義。規定將天文單位的長度確定為149597870700米,不再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數值。

天文單位例子

冥王星距離太陽39.5天文單位。
木星距離太陽5.2天文單位。
參宿四的平均直徑為2.57天文單位。
月球距離地球0.0026天文單位。
地球距離太陽1天文單位。
1光年=63240天文單位。

天文單位換算

1天文單位=1.495978707×10^11米=149,597,870.7公里=92,960,000英里=490,800,000,000英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