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熊大炎

鎖定
熊大炎, 中國著名花鳥畫畫家。1934年出生於湖南澧縣新洲鎮(今湖南津市市新洲鎮)。
中文名
熊大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4年
職    業
畫家
主要成就
當代最具收藏價值花鳥畫畫家之一
出生地
湖南津市市新洲鎮
代表作品
《熊大炎花鳥畫專刊》

熊大炎著名花鳥畫畫家

熊大炎人物介紹

熊大炎 熊大炎
熊大炎, 現為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家研究會會員。12歲開始隨留法畫家孫世浩學習國畫,60多年筆耕不輟。近年來,熊大炎先生的作品先後參加了北京展出的 1997 迎香港迴歸書畫展、紀念週總理書畫展、紀念彭德懷書畫展。 2001 年,他參加由文化部組織的老年書畫展獲優秀獎、世界華人藝術博覽金獎。其作品及傳略收錄於《中國老年書畫大詞典》、《世界華人藝術博覽》、《湖南金秋書畫》、《常德市優秀文化作品選美術、書畫、攝影集》。熊大炎的花鳥畫厚重高雅、清新豔麗,具有濃郁的田園氣息,其作品在韓國舉辦的中國花鳥畫展展出,並被美國台灣等海內外收藏家大批收藏,2012年4月在湖南省畫院美術館舉辦花鳥畫作品展,是當代最具收藏價值的花鳥畫畫家之一。

熊大炎潤格

熊大炎花鳥畫潤格:2000元/平尺

熊大炎出版著作

2011年 《熊大炎花鳥畫專刊》
《熊大炎花鳥畫專刊》 《熊大炎花鳥畫專刊》 [1]

熊大炎熊大炎花鳥畫

滿目春光(作者:碧雲)
熊大炎花鳥畫 熊大炎花鳥畫
畫翁大炎先生,1934年出生在湖南津市,這個與湖北沙市齊名的文化經濟交通重鎮,長江便利的水路交通,造就了它的巨大影響和繁華。大炎先生的母親出身大户人家,讀書和刺繡是她的日常功課,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他從小就愛上了繪畫。十二歲的時候,他在新洲鎮一家南貨店學徒當夥計。南貨店的老闆正好是武漢華中師範學院著名畫家孫世灝的親戚,每年寒暑假期間,孫教授就回家住在新洲。得天獨厚的條件加上他聰明好學,很自然,大炎先生就成了孫世灝教授的學生。孫世灝湖南澧縣人。和著名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一起留學法國,歸國後在武漢高校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我曾試圖在網上尋找關於孫世浩的信息,但能夠找到的詞條並不多。聽大炎先生説,他在文革中被打成了“黑畫家”,他死後,在家鄉留有部分畫作。後來,我好不容易在2001年《湖北美術學院學報·阮璞先生紀念研究專輯》中,找到了關於孫先生的一點信息,“華師前身為文華大學,美國天主教會創於世紀初,地點即在曇華林,抗戰前兩年易名為華中大學,抗戰時遷雲南大理,光復後回原地,1949年被中原大學接管,1952年成立該校,它合併中原大學、中華大學、省教院之一部,還有湖南廣西部分高校人員,可謂人才濟濟。時住學校老樓“博育室”二樓。這裏古木參天,極目湖山。左鄰右舍,皆博學多才之翁。有用俄語與其俄國老婆吵架的,有古文擅長、佛學精通的,有留學法國畫古典油畫的……,阮璞先生與鄰居謝善繼、孫世灝、章開沅、胡肇書、湯文選張放等系內外人要好”。這文字裏面的孫世灝就是留學法國畫古典油畫的那位了。
大炎先生在孫教授的門下,邁開了他藝術人生路上的第一步。博學多才,精通中西藝術的孫世浩也把年少的大炎先生當做了自己忘年交。一個手把手地教,一個認真細緻地學,先進的教學理念,良好的基礎教育,堅實了大炎先生的繪畫功底,也為他日後成為一名出色的花鳥畫家奠定了方向。
應該説,良好的家庭環境也是大炎先生成功的關鍵。大炎先生住在城鎮,物質條件優裕,生活無憂無慮,無論是解放前的學徒生涯,還是解放後在工廠上班,他的生活一直穩定舒適。這樣的生活,使得他的心身非常健康。只有健康的心身,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事物。一個心中充滿了陽光的人,他的筆下才能畫出明媚的春光。
熊大炎花鳥畫 熊大炎花鳥畫
大炎先生把繪畫當成了自己生命的一個元素,倘若一天不畫,心裏就開始發慌,彷彿心中有着大把的詩情畫意,要一吐為快。承蒙大炎先生厚愛,同意接受我成為他的學生,日積月累的感受,更加證明了先生對藝術的熱愛和執着。每次給他打電話,他總是説,我在畫畫。試想,如果一個畫家,沒有了這份熱情,一天到晚打牌喝酒,不務正業,他的藝術會達到怎樣的高度。
大炎先生曾告訴過我,就在他擔任工廠廠長期間,幾百人的吃飯穿衣,都要他管,每天都有忙不完任務,調解不完的矛盾,但只要一回到家,提起畫筆,面對宣紙,心中的鮮花和飛鳥,便會撲面而來。
今年七十八歲的大炎先生,住在長沙的鬧市,隨着知名度的提高,買畫求畫者,絡繹不絕。大炎先生為人厚道,凡事親力親為。他經常提着一個黑包,夾着一卷畫作,往來在裱畫店和各個美術館畫廊之間,我常常提醒他注意安全,他總是笑笑:我沒事,身體好得很。
熊大炎花鳥畫 熊大炎花鳥畫
滿目春光,用這個充滿無窮生機的詞語來概括我的老師大炎先生,真是太恰當不過了。2010年5月,我第一次見到大炎先生,是在雷鋒鎮我的住所裏面。當彭毅老師鄭重介紹這位從常德走出來的花鳥畫家時,我深深地敬佩他的謙卑為人,還有對名利金錢的淡定。大炎先生是帶着一個完美的春天來到長沙的,他的心中裝滿了一個美的王國,鮮花盛開,百鳥齊鳴。這些美麗的花鳥來自鄉村,來自心靈,來自大炎先生對人生的領會,也來自他對人民大眾美好的回報。在大炎先生保存的幾百幅作品裏,我們一幅幅地拍照,一幅幅地觀賞,我發現這麼多的花鳥作品,竟然沒有兩幅是相同的,就是同樣的題材,他也會賦予他不同的色彩和靈魂。
大炎先生的畫路非常寬廣,只要自然界生長的植物,只要是天空中飛舞的蟲鳥,皆可入畫。有細心的收藏家數過先生所畫的物種,就有百種之多,有些是生活在偏遠的西南山區,有的是生長在雪域高原,可見先生平時對生活的積累,對素材的收集,多麼重視。在大炎先生眾多的優秀作品中,八哥和紫藤成為了他自己獨特的語言和符號。
大炎先生的花鳥畫紮根在傳統的土壤裏,寫形寫神,各得其所,清新而不失厚重,靈動而不失古拙。在2010年5月舉辦的“長沙五老書畫展”上,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主席、著名的花鳥畫家柯桐枝先生説,熊老的畫既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又有相當好的創新意識。在熊老的許多作品中,他把一幅幅花鳥畫塗上黑底,一朵朵五顏六色的花,一隻只活潑飛翔的鳥,像浮雕一樣凸出畫面,給人以乾淨凌練的視覺享受。
在即將出版的《湖南書畫——熊大炎花鳥畫專號》中,收錄了畫翁大炎先生近百幅花鳥畫新作,在這些精美絕倫的作品裏面,畫家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生機盎然、鳥語花香的世界。
熊大炎老先生(作者:王國勳
熊大炎作品 熊大炎作品
我認識熊老,嚴格地説,是先認識了他的畫,才知道熊老這個人。大概是2007年,我被邀在常德一家酒店吃飯,在等其它客人的期間,我發現酒店大堂四周牆壁上掛了許多畫,我走近一看,眼睛豁然一亮,常德還有畫得這樣好的畫的畫家,無論是畫的構圖、色彩以及畫的靈動,都使人耳目一新,繪畫落款:熊翁大炎。説心裏話,那次吃飯我不知道同桌還有哪些賓客,吃了一些什麼菜,喝的什麼酒,都不知道了。我腦子裏總是把熊大炎的畫翻來倒去回味。大概是2008年熊老在藝術玩家辦完展之後來到長沙,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在坡子街湘韻閣見面了。當時我在湘韻閣有一個畫店,他到湘韻閣找一個人,不期而遇。我見到心慕已久的熊翁大炎,至此,近三年來我們朝夕相處,我與亦師亦友的熊老成了忘年交。
熊老十多歲開始拜師學畫,六十多年來,一直筆耕不綴,無論是工作繁忙,還是家事紛纏,但他對繪畫一直情有獨鍾,未曾停止過,他對我説,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他掌管着一個幾百人的企業,企業產品的生產、銷售、企業設備的維修、更新,還有企業的幾百號人的工資,加上上級領導隔三差五地訓導和檢查,諸如此類,凡此種種,熊老都沒有停止畫畫,他就在辦公室的桌子上鋪上一塊板子,在中午和晚上的時候畫上幾幅,如果對藝術沒有堅韌地執着,和對畫畫執迷與勤奮,這是很難做到的。我們從熊老現在的繪畫作品可以體會熊老當年在藝術所付出的艱辛,否則,我們是看不到這樣好的作品的。
熊老曾畫過油畫、水粉畫、宣傳畫,對人物、山水都曾涉獵,其作品廣為社會各界所珍藏,最近二十多年,改為專攻花鳥畫
熊老的畫還是屬於小寫意,他畫的八哥,形神俱佳,但熊老有時畫得很得意之處,也有大寫意的手筆,他畫花的枝杆、藤蔓,相當灑脱,濃淡乾濕,看上去隨意揮灑,但卻把老藤枯虯、新枝的豐潤,都表現得跡痕鮮明,韻味十足。
熊老今天繪畫的成就,還是緣於在繪畫上選對了方向,就是通常講的“師古人,師造化”。
熊大炎花鳥畫 熊大炎花鳥畫
一、在“師古”方面,他繼承中國繪畫的傳統。傳統的中國畫是很講究筆墨功夫。筆畫功夫就是在宣紙上“線”的運用和“面”的組合。線的特色就是在運筆的方向與運筆的筆法的講究。皺法和沒骨寫意是“線”的擴展,是通過線的運用再加上皺擦與渲染,多次地積聚按所編排的形狀構成了“面”,進而到“體”。這就是我們在中國畫上常説的“空間感”和“厚重感”。熊老的畫在傳統的技法運用的非常嫺熟的畫家,熊老在2010年一次五老畫展上展出了一幅題名“故鄉情”的畫,畫幅為六尺斗方,畫幅表現的是農村雞舍,本來雞舍是我們常見的,但在熊老的筆下,他把雞舍展現給我們是一幅美妙絕倫畫面,再加上美其名曰的畫名“故鄉情”一股濃濃的農村生活氣息撲面而來,他給這幅畫注入了生命,我們從這幅畫上看到了熊老傳統功力的深厚。他首先在畫面上用濃濃的水墨畫出了雞舍的門框和門壁,而且沿着門的門框上懸掛一串紫藤,在門的後面用淡墨畫出了雞舍裏面的門壁,這樣就使我們看到了雞舍的空間,尤為精彩地雞舍的裏面門壁上開了一扇窗户,我們從窗外又看到了一番景象,窗外陽光明媚,初出嫩芽的柳枝有一隻麻雀正和歇在窗台上的麻雀互相招喚。整個畫面就是春和景明,生機盎然。熊老的這幅是中國畫,典型的平面構圖,但他通過中國畫的傳統技法,通過線的運用,皺擦和渲染表現給我們的是一個深度空間,我們仔細看,熊老給雞舍開窗户真是神來之筆,這扇窗户左右兩邊的線如果和門框的線對齊,和這扇窗户上面露出來低於門框的上面的線的話,這個雞舍的空間感就不強烈了,在西洋畫表現空間感,必須是三維空間,尤其是當代繪畫是利用三維以上空間,但熊老這幅畫就是二維空間,平面構圖,他利用中國傳統技法在線的運用和墨的濃淡變化表現空間,還運用中國的留白表現了光的變化。
他利用渲染把門前的紫藤和窗户外柳枝,表現得厚重柔和,他利用皺擦把雞舍門壁的質感也感覺出來,這個雞舍是老式的農家雞舍,雞舍的材料是用木頭和木板做成的,這就是中國畫傳統技法的魅力,熊老是在中國畫傳統技法上卓有成就的畫家。
二、“師造化”,熊老所有的畫,都給人一種濃濃的生活氣息,都是描繪自然的點點滴滴。他是一個真正走進生活,描繪自然的畫家,我有幸幾次被邀請到他家觀看他作品,前前後後、大大小小大約有六百多幅作品,但沒有一幅是重複的,無論是作品的題材和構圖都不一樣。這是很不容易的,這就説明熊老對自然的敏鋭觀察能力,和生活的理解,使他有豐富的創造素材,熊老經常去大自然寫生,所以對禽鳥魚蟲、花卉草木動靜變化都仔細觀察,並用畫筆捕捉。熊老的紫藤、八哥栩栩如生,幾隻八哥各種姿態,在紫藤中穿來穿去,彷彿聽到八哥相互呼喚的叫聲。熊老的路鴛、蘆雁,把我們帶到蘆葦叢生的河邊,在它們的飢鳴聲中,感到河邊的寂靜與清涼,熊老畫的魚,鱗光閃耀、活靈活現,伸手可捉。彷彿一股清晰魚腥味撲鼻而來,如此種種。熊老的每幅畫都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他的畫意境開闊,格調清新,這是對自然現實生活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在作品中把握了社會生活的情調基本旋律。
齊白石説過這樣一段話:“見古人之所長,摹而肖之而不誇,師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誹。然後再觀天地之造化,來腕底之鬼神,對人方無羞愧。”是的,熊老在繪畫上的成就,正在於吸收傳統繪畫的精華又不斷深入觀察體驗所畫對象的結果。
熊大炎花鳥畫 熊大炎花鳥畫
熊老的繪畫還有過人之處,這就是畫面的構圖。我見過熊老畫丈二和八尺的大畫,非常神奇,他用大筆沾墨加水後在紙上刷刷幾筆掃過,這樣在紙上就出現幾枝濃淡相間枝幹或藤蔓,這就是這幅畫的構圖主線,基本上都成幾何圖,再順勢加葉添花,再以禽鳥配之,這樣的大畫,一般在兩小時完成。完成的作品畫面,構思奇巧,非常亮眼,有一種加一筆太多,減一筆太少的感覺,真是恰到好處。中國畫的章法是很難的,你就是再怎樣“師古人,師造化”也是不容易學到的,這還要一點天分,還要大腦聰慧,還要情感的衝動。往往有人在不經意時,隨手一揮,一幅好畫就出來了。這就是這幅畫構圖成功了。我看過熊老六百多幅畫構圖不一樣,熊老在繪畫方面,慘淡經營、自成章法。熊老在繪畫方面,不是自鳴得意,固步自封,而是海納百川、博採眾長。他除在傳統繪畫方面自成面貌外,他還對現代繪畫也有研究。如一幅四尺豎式的“春光爛漫”和一尺四尺橫式的“繁花滿幽谷”等作品就採用了傳統與現代技法,整個畫面厚重而明快。我記得是在五老畫展上我就聽到著名花鳥畫家柯桐枝對熊老説“我原以為你只畫傳統畫,不知道你對現代繪畫也有研究。”可見熊老不是因循守舊而是與時俱進的畫家。
熊老一生,律己極嚴,淡泊自奉,從不講求生活享受,不計名利、不超時習、不慕浮榮、坦坦蕩蕩、光明磊落。而且受不得半點別人的恩惠,滴水之恩也得湧泉相報。
我這三年跟隨熊老,受惠頗多,他對後學誨人不倦,使我真真認識了中國花鳥畫,熊老的人品藝術,都是我一輩子要學的。

熊大炎作品欣賞

熊老作品題材非常廣泛

熊大炎展覽

2012年4月15日由湖南省文化廳主辦,《湖南書畫》編輯部、湖南國畫館畫廊承辦的“熊大炎花鳥畫展”在湖南省畫院美術館(營盤東路)開幕。
展出作品(選)
熊大炎花鳥畫展作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