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煙墩堖

鎖定
煙墩堖,位於武漢市新洲舊街問津書院門前的孔子河南岸山頂,遺蹟是為黃土堆成的圓形,高約五尺,直徑約兩丈,是孔夫子時代築成在大別山脈用於戰事傳遞軍情的烽火台,其在元末明初聞名於世的“蘄黃四十八寨”仍發揮着重要作用。與孔子游經新洲相關。 [1] 
中文名
煙墩堖
地理位置
孔子河南岸山頂
特    徵
黃土堆上卻草木不生
高    度
約五尺
形    狀
圓形
直    徑
約 0.007 km

煙墩堖景點簡介

煙墩堖近景 煙墩堖近景
煙墩堖,位於武漢市新洲舊街問津書院門前的孔子河南岸山頂,遺蹟是黃土堆成的圓形,高約五尺,直徑約兩丈,保留着明顯的古代人工夯土痕跡,周邊植被樹木茂密,但黃土堆上卻草木不生。據考證,“煙墩堖”就為孔夫子那個時代築成在大別山脈用於戰事傳遞軍情的烽火台,在元末明初聞名於世的“蘄黃四十八寨”仍發揮着重要作用。 [1] 

煙墩堖地理環境

煙墩堖遠眺 煙墩堖遠眺
煙墩堖的傳説有2000多年的歷史,與孔夫子有關。據清光緒《問津院志》,清嘉慶元年五月,當地老百姓在問津書院對面的山腳下鋤田,挖出—塊青石碑,是—塊宋代紹聖二年的墓誌銘碑。根據銘文記載,早在宋代此地名為“絃歌裏”、山名“鷹山”、山頂有“煙墩堖”,而這些地名均與孔子游經新洲相關。 [1] 

煙墩堖傳説故事

傳説當年孔老夫子周遊列國,途經此地,被河水擋住了去路,使弟子子路問津於楚國隱士長沮桀溺而不得。無奈坐在河邊岩石上嘆息,抬頭向河對岸望去,見大別山延綿到此的餘脈恰似—個之乎者也的“之”字,而美中不足是“之”字缺—點。於是他順勢將手中的旱煙灰向山頂磕去,就成了“之”的—點。當地人們為了紀念孔老夫子,就將他磕煙灰形成的土堆取名日“煙墩堖”,流傳到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