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鷹山

(武漢新洲問津書院景點)

鎖定
鷹山,位於武漢市新洲舊街街問津書院孔子河南岸,與孔子山南北中軸相對峙,即問津書院案山。頂有小墩如冢形,傳為秦代烽火台。清代曾出土宋故傅夫人之墓誌銘 [1-2] 
中文名
鷹山
別    名
之字山
地    址
武漢市新洲區問津書院孔子河畔
出土文物
宋故傅夫人之墓誌銘

鷹山景點簡介

鷹山,位於武漢市新洲舊街街問津書院孔子河南岸,與孔子山南北中軸相對峙,即問津書院案山(又名煙墩堖)。頂有小墩如冢形,傳為秦代烽火台。山勢自頂台至山腳走向猶如“之” 字形狀,當地又稱“之字山”。 [1] 

鷹山文物出土

清嘉慶元年(1796年)孔子河畔村民在孔子河南岸鷹山腳下掘出,石碑呈長方形狀,上首平行,下端碑腳凸出,青石材質,平面橫排雕刻。碑中題頭篆刻“宋故傅夫人之墓誌銘”和部分小楷書法刻記銘文,以及落款“宋紹聖二年X月X日”等字跡還基本可辨。 [2] 
參考資料
  • 1.    《問津文化叢書·問津史話》:問津書院前孔子河南岸,與孔子山南北中軸相對峙,即問津書院案山(又名煙墩堖)。頂有小墩如冢形,傳為秦代烽火台。山勢自頂台至山腳走向猶如“之” 字形狀,當地又稱“之字山”。
  • 2.    問津書院文史展覽館內介紹:這塊腐蝕風化嚴重,大部分雕刻銘文表皮現已剝落毀損的墓誌銘碑,為清嘉慶元年(1796年)孔子河畔村民在孔子河南岸鷹山腳下掘出,石碑呈長方形狀,上首平行,下端碑腳凸出,青石材質,平面橫排雕刻。碑中題頭篆刻“宋故傅夫人之墓誌銘”和部分小楷書法刻記銘文,以及落款“宋紹聖二年口月口日”等字跡還基本可辨。 經長期走訪調查當地知情長者,整編講述記錄,查閲《問津院志》等文獻,對應碑中可辨的每個字詞予以斟字酌句,考證研究,基本廓清了碑中墓誌銘文的內容。 一、題頭篆刻“宋故傅夫人之墓誌銘”幾個大字,落款“宋紹聖二年口月口日”等字跡,準確無誤地記明瞭墓主人為已故的“傅氏夫人”,卒於北宋紹聖二年(1095年)(生年不詳),墓誌銘刻記的是墓主人生平等內容。 二、碑中精美的小楷書法墓誌銘文記述了已故“傅氏夫人”兩個方面的內容: 1. 墓主人身份及生平:“傅氏夫人”系北宋年間黃州傅姓知府的夫人,出生於書香門第世家,琴棋書畫無不精熟。崇儒尊孔,效仁義禮智信之德操;孝長扶幼,行温良躬儉讓之人品。為人賢肅良善,處世聰慧謙和,行事婦隨夫唱,嫁夫相敬如賓。 2、墓葬選址及景物名稱:“傅氏夫人”卒前就親自選好了孔子河南岸鷹山腳下這塊山水靈秀的風水寶地(宋以前鷹山名日“煙墩堖”,為秦代“峯火台”。後人將鷹山視為“問津書院”之案山),卒後葬於此地。墓葬座南朝北,前俯孔子河為朱雀,後靠鷹山如玄武,左右在石開山古道形似青龍白虎,與河北岸的“孔子山廟學”大成殿及其後孔子山頂“講經台”中軸對線,並將孔子山頂“講經台”和“孔子山廟學”建築羣地帶,記稱為“絃歌裏”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