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孔子河

鎖定
孔子河,是一條千年文明古河,以“孔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聞名遐邇,孕育了當地文人薈萃、儒學豐盛的局面。今處於武漢市新洲舊街街與黃岡市分界處,流傳下一座與其同名的行政村。已歸納入“問津書院”風景區進行大規模維護和開發。
中文名
孔子河
發源地
孔子使子路問津
地    點
武漢市新洲區舊街街與黃岡市分界

目錄

孔子河概況

孔子河發源於大別山東南支的五雲山,是一條綿長十多公里的山間小河。周邊山崗林立,林茂竹密,松濤陣陣,鳥語聲聲,田壟縱橫,村莊聚落。她流經清清沙河、舉水,匯入萬里長江,奔向無涯大海。千百萬年來,流水潺潺,不捨晝夜,從上古流過春秋,又從春秋流到如今。她因為曾留下孔子的足跡,因孔子發出過千年一嘆,而更加令人神奇嚮往,而承載着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藴。

孔子河歷史由來

公元前489年,楚、吳兩國陳兵陳國,兩軍對峙、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負函(今河南信陽)成為前線。居於負函的孔子師徒不得不告別於對他們禮遇有加、勤於問政的楚大夫葉公,接受楚昭王之聘,準備前往楚國都城郢都。金秋十月,丹桂飄香,麥浪翻滾,稻穀金黃。孔子帶着子路、子貢、顏回等高足,沿大別山經邾國準備前往郢都。
孔子師徒一行繼續往舊街的東南方向馳行。約走了3公里,前邊一條山谷河流擋住了去道。河流水深岸闊,不知津口在哪兒。孔子一行躊躇岸邊,忽見河的上游有兩名身材高大頎碩的男子正在田間並頭而耕,便叫子路去問渡口之處。
子路來到那兩人的身旁,恭敬地揖揖手,問道:“先生,請問這條河流的渡口在何處?”
一農夫答非所問,反問道:“車上坐着的執轡的人是誰呀?”
“是孔丘。”
“是魯國的孔丘嗎?”
“是。”
“那麼,他應該知道渡口在何處。”
另一農夫又問道:“你又是誰呢?”
“我是子路。”
“是孔丘的徒弟?”
“是。”
農夫説:“你看,天下哪兒都是一樣的動盪不安,誰可以改變它呢?你與其跟着這種避人之人四處奔波,不如跟着我們這種避世之人還更安逸自在。”
子路不僅未問到津口,反而還遭一番奚落、教訓,沮喪地回告孔子。孔子聽説後,悵然長嘆。説道:“人是應該有社會責任的,怎麼能夠隱居山林,置天下的黎民蒼生於不顧,而終日與鳥獸為伍呢?如果天下太平的話,那也用不着我孔丘四處奔波了。”
這兩位在田間耕作的農夫便是當時有名的隱者長沮和桀溺。人各有志,儒家一直主張入世,匡時濟世,“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隱者認為天下大亂,已無可救藥,只能自保。因為孔子曾在此地使子路問津於長沮與桀溺,人們便將那條擋住孔子去路的河流稱作孔子河。在河流的兩旁,長沮、桀溺耕種過的那片呈梯形的田壟,一邊稱之為長沮衝,一邊稱之不桀溺畈。
這便是孔子使子路問津的故事。後人為紀念孔子,把擋住孔子去處的這條小河取名為“孔子河”。
如今,孔子河以奔流不息數千年,從未乾涸截斷,孕育的雄才俊傑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