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風帶

(小風或靜風的緯度帶)

鎖定
無風帶(calm belt)通常指小風或靜風的緯度帶。著名的海洋上的馬緯度(30°~35°N,S)和赤道附近南、北緯5°間就是無風帶。
中文名
無風帶
外文名
calm belt
定    義
通常指小風或靜風的緯度帶
無風帶地區
赤道附近南
釋義
無風帶與信風帶的分佈 無風帶與信風帶的分佈
赤道附近南、北緯5°間,太陽終年近乎直射,這是地表年平均氣温最高地帶。氣温高,地面氣壓降低,產生赤道低壓帶(Equatorial Low)。由副熱帶高壓向赤道低壓輻合的信風,加強空氣垂直運動,但此上升氣流地面不感覺有風,因此又稱為赤道無風帶(Equatorial Calm,Doldrums)。無論是熱赤道赤道低壓帶或,一年中均隨太陽直射點作南北移動,夏季移至北半球,冬季移向南半球。 赤道無風帶內天氣狀況單調而富規律。持續的高温全年各月在攝氏二十六度上下,氣温年差最小,無年變化可言。旺盛的對流作用,容易產生積雨雲及午後的雷陣雨,這是地表雲量最多,降雨最豐的地帶。在正常情形之下,春分和秋分前後,應是雨量曲線上的兩個高點;夏至、冬至前後,是兩個低點。 赤道無風帶內氣壓梯度小,風力和緩,風向不定,常出現靜風天氣,雖有午後陣雨可以消暑,但仍感暑熱難耐。倒是濱海地帶,晝夜間海、陸風環流,有調節温度之作用,適於健康和居住。 赤道無風帶除南美的亞馬遜及非洲剛果盆地外,均分佈於海洋及島嶼(東印度羣島)之上,氣候上表現海洋性。(崔尚斌)海峽處於赤道無風帶,全年風平浪靜的日子很多,有利於航行。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開闢了大西洋印度洋航線。1869年,蘇伊士運河貫通,大大縮短了從歐洲到東方的航路。馬六甲海峽的通航船隻急劇增多。近年來,過往海峽的船隻每年達8萬多艘,成為世界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大港,吞吐量為世界第四。 馬六甲海峽地處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航道的"十字路口",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特別是太平洋西岸的國家,如中國、日本、朝鮮等要到南亞西亞、非洲去,馬六甲海峽是必經之地。所以它又有"遠東十字路口"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