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棲曲

(徐陵詩作)

鎖定
《烏棲曲》是一首南朝梁陳間的詩人徐陵作的詩。徐陵(507~583)字孝穆,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陳間的詩人,文學家。早年即以詩文聞名。八歲能文,十二歲通《莊子》、《老子》。長大後,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蕭衍時期,任東宮學士,常出入禁闥,為當時宮體詩人,與庾信齊名,並稱“徐庾”,與北朝郭茂倩並稱“樂府雙壁。”入陳後歷任尚書左僕射中書監等職,繼續宮體詩創作,詩文皆以輕靡綺豔見稱。至德元年去世,時年七十七,贈鎮右將軍特進,其侍中、左光祿、鼓吹、侯如故,諡曰章。 有四子:徐儉,徐份,徐儀,徐僔。
作品名稱
烏棲曲
作    者
徐陵
創作年代
南北朝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烏棲曲作品全文

烏棲曲其一

卓女紅粉期此夜,胡姬沽酒誰論價。 [1] 
風流荀令好兒郎,偏能傅粉復薰香(1)。

烏棲曲其二

繡帳羅帷隱燈燭,一夜千年猶不足。
唯憎無賴汝南雞,天河未落猶爭啼(2)。

烏棲曲註釋

(1)卓女:指漢卓文君。紅粉: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鉛粉。化妝。借指美女。期:期待。胡姬:原指胡人酒店中的賣酒女,後泛指酒店中賣酒的女子。沽酒:賣酒。從市上買來的酒;買酒。沽,買,賣。論價:議定價格。討論價格。風流:灑脱放逸;風雅瀟灑。傑出不凡。荀令:荀彧為尚書令,故稱荀令。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襄陽記》:“劉季和性愛香,嘗上廁還,過香爐上,主薄張坦曰:‘人名公作俗人,不虛也。’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為我如何令君。而惡我愛好也。’”兒郎:青年,小夥子。偏:表示出乎意料或與意願相反。很,最,特別。傅粉:搽粉。傅,使附着。復:又。再。薰香:燻蒸香氣。
(2)繡帳:繡花的帷帳。羅帷: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製成的帷帳。燈燭:油燈和蠟燭。一夜千年:一夜勝似千年。猶不足:猶感覺不足。唯憎:唯有憎恨。無賴:無聊。謂多事而使人討厭的。汝南雞:古代汝南所產之雞,善鳴。汝南郡周代屬於蔡國沈國的轄地。西漢高帝二年(前205年)始建汝南郡,郡治在上蔡。現今河南駐馬店地區。天河:即銀河。未落:沒有落下。猶:就。仍然。爭啼:競爭着啼叫。

烏棲曲作品賞析

這首歌的大意是:東邊天際漸漸亮了起來,但夜空中星星依然明亮地閃爍着,汝南晨雞站在高台上開始鳴叫。這時,汝南宮中專門設置的雞鳴衞士們開始列隊高唱《雞鳴歌》。
一曲終了,記錄時間的沙漏也漏完了,城裏家家户户的女主人已經起牀,把化妝用品從妝盒中拿出來。此時,月亮和星星都從天空中淡去。天已大亮,城裏的家家户户傳出鑰匙開門的聲音,而宮中城牆上面到處都是飛翔的烏鵲。
這首《雞鳴歌 [2]  》還有一段題注,十分詳細地記載了此歌的出處:“樂府廣題曰:漢有雞鳴衞士。主雞唱宮外,舊儀。宮中與台並不得畜雞,晝漏盡,夜漏起。中黃門持五夜,甲夜畢傳乙,乙夜畢傳丙,丙夜畢傳丁,丁夜畢傳戊。戊夜為五更。末明三刻,雞鳴衞士起唱。晉太康《地記》曰:後漢固始、鮦陽、公安、細陽四縣衞士習此曲:於關下歌之,今雞鳴歌是也。然則此歌蓋漢歌也。”
這段文字翻譯過來就是:樂府廣題上説:漢朝汝南城專門設有雞鳴衞士,每天早晨負責在宮牆外高唱《雞鳴歌》,這是當時的禮儀,宮中與亭台則不能養雞。當時,宮中記錄時間都用沙漏。白天的沙漏漏完之後,夜間的沙漏開始工作。在宮城外的黃門有衞士值班專門管理沙漏,他們把夜分成五個時段,衞士甲值完班就傳給乙,乙值完班就傳給丙,丙再傳丁,丁再傳給戊。等戊值班時已到五更時分,此時雞鳴衞士們開始列隊起唱。
而有關這首歌的內容,晉太康《地記》專門做過註解,説後漢時,汝南郡所屬的固始、鮦陽、公安、細陽四縣衞士們都習此曲。當時劉邦與項羽在垓上決戰,所唱楚歌就是這個《雞鳴歌》,也正是這首楚歌蓋住了漢歌。這便是四面楚歌的來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