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濱河鎮

(原江蘇省宿遷市宿豫縣下轄鎮(已撤銷))

鎖定
濱河鎮是一個歷史行政區,前身是趙埝鄉、閆集公社,存在於1996年~2000年(約4年),是江蘇省宿遷市宿豫縣下轄鄉鎮級行政區,於2000年與原皂河鎮、駱馬湖鄉合併,設立新的皂河鎮,新的皂河鎮行政區域為原濱河鎮、皂河鎮、駱馬湖鄉的行政區域,調整後,新的皂河鎮人民政府駐街東社區通聖街與北大街交叉口處(即原皂河鎮鎮政府所在地,後遷移至行宮路1號),面積266平方千米、人口約5萬。
原濱河鎮介紹:
濱河鎮,江蘇省宿遷市宿豫縣下轄鎮,位於宿豫縣西北,距城區25千米,轄域面積42.5平方千米。境內系黃墩湖滯洪區,南高北低,屬暖温帶季風性氣候。截至1999年,濱河鎮下轄1個居民社區、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新農村,總人口2.2萬人 [1] 
濱河,因該處位於河湖之濱而得名。1961年,組建閆集公社。1981年,更名趙埝公社。1983年,復鄉 [2]  。1996年,改建濱河鎮。濱河鎮是“蘇北水鄉”,是南水北調的重要節點之一,境內河湖縱橫,東有駱馬湖、北有小閆河、中有黃墩小河 [3]  。現原濱河鎮境內有環湖大道宿黃線250省道等道路過境。
1998年,濱河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2億元,人均純收入2650元,個體私營經濟有板材加工、水泥預製、糧食加工、飼料生產、黃砂開採、飲食服務等6大行業 [4] 
中文名
濱河鎮
外文名
Binhe Town
別    名
閆集、趙埝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縣
地理位置
宿豫縣西北部(現湖濱新區西部)
面    積
42.5 km²
下轄地區
1個居民社區、1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新農村
電話區號
0527
郵政區碼
2238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季風性氣候
人口數量
2.2 萬(1999年) [1] 
著名景點
劉甸閘(現皂河船閘)
車牌代碼
蘇N
地區生產總值
1.2 億元(1998年)

濱河鎮建置沿革

1961年,組建閆集公社,時屬宿遷縣 [2] 
抗戰時期境內所屬示意圖 抗戰時期境內所屬示意圖
1981年,因宿遷縣閆集公社與沭陽縣顏集公社同音,且兩縣均為淮陰地區所轄,宿遷縣閆集公社更名為趙埝公社 [2] 
1983年,恢復鄉村制,稱趙埝鄉。
1987年,撤銷宿遷縣,設立縣級宿遷市,趙埝屬之。
1996年,設立地級宿遷市,趙埝鄉改建濱河鎮,由宿豫縣所轄。
2000年,撤銷濱河鎮建制,將其轄域併入皂河鎮,仍由宿豫縣所轄。

濱河鎮行政區劃

濱河鎮區劃沿革

1961年,黃墩公社析出閆集、袁甸、袁宅、金莊等大隊和皂河公社析出新化、新農、王圩、劉莊、劉甸等大隊組成閆集公社(後更名為趙埝公社) [3] 
1981年,博愛大隊更名為要武大隊,新化大隊更名為孫柳大隊 [5] 
1982年,趙埝公社下轄新農、劉莊、張埝、劉甸、金莊、袁甸、袁宅、閆集、閆南、要武、孫柳、王圩12個大隊以及趙埝農科站 [5] 
1983年,公社改建為鄉鎮,大隊改建為村居,生產隊改建為村(居)民小組,趙埝鄉(後更名為濱河鎮)下轄村居數量未變。
1999年,濱河鎮下轄1個居民社區、12個行政村 [1] 

濱河鎮區劃詳情

截至1999年,濱河鎮下轄1個居民社區、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新農村境內 [1] 
序號
居民社區\行政村
備註
1
劉甸社區
2
新農村
鎮府駐地,現新農社區
3
張埝村
已撤銷,併入劉莊村
4
金莊村

5
袁甸村

6
袁宅村
已撤銷,併入要武村
7
要武村

8
閆集村

9
閆南村

10
孫柳村
已撤銷,併入閆南村
11
王圩村

12
劉莊村

13
趙埝村
已撤銷,併入新農社區
參考資料: [1] 

濱河鎮地理環境

濱河鎮位置境域

濱河鎮位於宿豫縣(現宿豫區)西北25千米處,東傍駱馬湖,西抵睢寧縣浦棠鄉(現魏集鎮),南臨皂河鎮,北界黃墩鄉(現皂河鎮閆集村與皂河鎮曹瓦社區交界),地理座標在東經118°5'、北緯34°5',總面積42.5平方千米 [4] 
濱河醫院

濱河鎮地形地貌

濱河鎮鎮域90%以上處在黃墩湖滯洪區範圍內,地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境內地面高程19.7米至28.7米之間 [2] 

濱河鎮氣候

濱河鎮屬温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旱多風,夏熱多雨,秋旱少雨,冬寒晴燥 [6]  ,年平均降雨量在900毫米左右,降水量年內分佈不均,約50%的降雨量集中在6—8月份,降雪主要集中在1月、2月、12月。

濱河鎮水文

濱河鎮境內有邳洪河小閆河、中閆河等河流過境。
小閆河 小閆河

濱河鎮人口

截至1999年,濱河鎮境內人口為2.2萬人,主要民族為漢族 [1] 

濱河鎮經濟

濱河鎮綜述

1990年,濱河鎮財政總收入36萬元。農業人口人均收入488元,人均住房19平方米。1998年,濱河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2億元,人均純收入2650元。

濱河鎮第一產業

濱河鎮有耕地2.91萬畝,土質為沙土、淤土。1950年以後,在黃墩湖窪地開挖邳洪河、黃泥河、民便河、小閆河、導流河、新河、十里長河等7條河。1958年開始,在黃墩湖窪地區搞河網化,建4大圩區,建排灌站27個,共有排灌機械64台。開挖支渠3條、大溝4條、斗渠9條、中溝11條、農渠74條、小溝76條。1966年,糧食總產0.30萬噸。1987年,糧食總產1.54萬噸,油菜、花生總產234.20噸。1990年,糧食、油料總產分別為16609噸、22噸。農業總產值1898.64萬元。農業機械總動力0.94萬千瓦。擁有各種農業機械1687台,其中農用汽車2台、大中型拖拉機3台、手扶拖拉機590台 [2]  。1994年,境內糧食總產達1.83萬噸,多種經營創產值1496萬元,其中種植蔬菜2000畝,飼養家禽家畜16.2萬隻,生豬出欄6510頭,水產品總量達81.1萬公斤,全年財政收入157萬元。境內基本實現民舍瓦房化,農業耕作機械化,多種經營規模化 [3] 

濱河鎮第二產業

1980年,境內僅有1座小土窯,年產值10萬元。1990年鄉辦企業發展到6家,其中3家資不低債,無法啓動;2家處於半停產狀態,無以為繼的1家全面停產,陷入癱瘓。趙埝鄉於1992年下半年率先對鄉辦企業經營機制進行改革,到1993年,11個鄉辦企業實現產值1243.08萬元,利税157.7萬元 [3]  。截至1999年,境內個體私營經濟有板材加工、水泥預製、糧食加工、飼料生產、黃砂開採、飲食服務等6大行業 [4] 

濱河鎮社會事業

濱河鎮教育事業

閆南小學
閆南小學(2張)
新中國成立以前,境內基本沒有學校,僅有一些私塾,這些私塾窮人家的孩子是上不起的,只有那些富人家的子弟才可以上得起。新中國成立後,境內建起了學校數所,但因當時政府對教育這方面不重視,學校沒有固定的場所,有的是在民房辦學,有的在牛棚辦學,有的乾脆直接露天上課;當時的教具基本可以説沒有,在牛棚或者民房辦學的“學校”,只有一塊黑板。物理、化學課因沒有教具,只能“開口説話”,不能實踐。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生們把老師稱作“牛鬼蛇神”,老師不敢教、學生不願學,境內學校多次倒閉,又多次復學。“不學ABC,照當接班人”,當“白卷英雄”張鐵生的學風在學生們當中流傳,認真學習的學生基本沒有。體育器材、教學儀器,圖書資料等設施為零。教學質量低下,學齡兒童入學率不足70%。1978年以後,教育風氣漸好,境內陸續建起小學12所,初中1所,1990年,在校學生達到了2500餘人 [3]  [2]  。20世紀90年代以後,又以新農小學為基礎,設立了趙埝中心小學(後更名濱河中心小學)。2000年,因鄉鎮合併,濱河中心小學改稱皂河第二中心小學,此後生源不斷減少,村小也相繼撤併。2010年,境內初中(皂河二中)也被撤銷,其在校學生教育教學設備一次性併入湖濱新區皂河初級中學。截至2020年,濱河鎮原所轄境內小學1所(湖濱新區皂河第二中心小學),幼兒園3所(皂河二小本部、閆南幼兒園、袁甸幼兒園,民辦幼兒園未統計)。

濱河鎮文化事業

電影電視
露天電影 露天電影
新中國成立前境內沒有電影隊,宿遷縣相關部門曾到這裏放過幾次幻燈和無聲電影。20世紀70年代,公社購買了1部放映機,放映方式基本為露天放映。2000年以後,隨着互聯網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影放映隊 [2]  放映電影的次數越來越少。截至2020年,電影放映隊早已解散多年。
20世紀70年代,部分大隊和公社購買了電視機,電視由專人看管,供閒時全村老少前來觀看,十里八村的也前來觀看。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截至2000年,境內居民多數都購買了電視機,且多數為彩電。隨着電腦、智能設備的普及,看電視的人的越來越少。
廣播
20世紀70年代,境內僅有放大機1台,文化站工作人員兼做廣播線路工作,在街上安裝1只大喇叭,主要是轉播縣站節目。20世紀末期,境內在行政村電線杆上安裝大喇叭數只,以達到廣播電視的目的,為此相關部門還專門設立了水泥電線杆、線纜等設備設施。

濱河鎮醫療衞生

截至1994年,趙埝衞生院有病牀21張,衞技人員38人;境內有村衞生室10個,衞技人員20人 [3]  。截至2020年,趙埝衞生院(現稱濱河醫院),位於新農社區境內。
濱河醫院:據2020年該院內張貼的信息顯示,濱河醫院位於皂河鎮新農社區境內,是宿遷市衞健委直屬管轄的一級非營利性綜合醫院,該院佔地面積9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其中醫療用房佔地3000平方米,院內綠化面積達38%。該院設有各類臨牀及醫技科室:內科、外科、婦科、中醫科、針灸推拿康復醫學室,藥房,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超聲診斷室、心電診斷室、DR室等。該院牀位有20張,均有符合標準的牀單元和各類輔助用硬件設備。該院有職工34人,其中主任中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5人、執業醫師(助理醫師)6人,另有藥劑師6人。
濱河醫院 濱河醫院

濱河鎮鎮村建設

現狀濱河街(圖片作舊處理,2021年1月攝)
現狀濱河街(圖片作舊處理,2021年1月攝)(4張)
1980年前,新農街僅100米長、寬不足10米,俗稱“泥鰍街”,兩旁房屋破舊低矮,泥棚土牆隨處可見。1990年後,趙埝鄉先後投入400多萬元鋪設3.7萬平方米的水泥大街,修建2000多米長的下水道,栽植2000多棵槐樹和松柏,架設20盞路燈,並且形成“三區一中心”的建設格局 [3]  。截至1998年,鎮區已建成面積2平方千米 [4]  ,後因鄉鎮撤併,鎮區逐漸荒涼,截至2020年,鎮區南北東西各一條街,形成“十”字街區,非逢集日,鎮區人流較少,逢集日擺攤售貨主要集中在東西路上(南北路為宿黃線)。

濱河鎮交通運輸

截至2000年初,濱河鎮境內通車裏程11千米,有宿黃線穿境而過。截至1990年,境內中運河總噸位1200噸,通航里程10餘千米,有碼頭1個,渡口3個,橋樑16座,運輸船泊1.8萬噸位。
現原濱河鎮境內,有環湖大道250省道一斗渠路等高質量公路過境。

濱河鎮歷史文化

濱河鎮地名溯源

濱河,因該處位於河(中運河)湖(駱馬湖)之濱而得名。

濱河鎮趕集

截至2000年初,濱河鎮境內有濱河(現新農社區)、劉甸閘(現船閘社區)2個集市。濱河集集日為農曆每月一、四、六、九日逢集;劉甸閘集為常市集 [2]  。截至2020年,濱河、劉甸閘仍為一個小集,劉甸閘集人流較少。
環湖大道(船閘社區,原劉甸閘集) 環湖大道(船閘社區,原劉甸閘集)

濱河鎮風景名勝

皂河樞紐水利風景區
皂河樞紐水利風景區位於原濱河鎮劉甸社區境內(現皂河鎮船閘社區),位於駱馬湖西大堤和邳洪河之間,南至皂河節制閘,北至皂河二站。面積約0.98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約0.414平方公里。
亞洲第一泵 亞洲第一泵
皂河樞紐主要包括皂河抽水站、皂河閘、皂河二站等大型水工建築物及其附屬工程。皂河樞紐是一座集抗旱灌溉、排洪泄澇、水利發電、航運於一體的大型水利工程,主要擔負向駱馬湖補水和黃墩湖地區排澇任務,為江蘇省內的徐、宿、連地區1200萬畝水稻用水提供部分水源。正常情況下可以保證沿湖地區200多萬畝農田灌溉用水,還可以給黃墩湖地區335平方公里的窪地排除內澇。工程建成以來,對徐、宿地區生產生活用水以及中運河的航運都發揮了作用 [7] 
參考資料
  • 1.    《中國政區大典》編委會.中國政區大典2[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8:320-321.
  • 2.    宿遷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宿遷市志[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12:158.
  • 3.    《中國鄉鎮·江蘇卷》編輯委員會.中國鄉鎮 江蘇卷 第3卷[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7:513-514.
  • 4.    宿遷年鑑編纂委員會.宿遷年鑑(1999)[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12:215.
  • 5.    宿遷縣地名委員會編.江蘇省宿遷縣地名錄[M].未知:未知,1982:46-48.
  • 6.    劉亞文, 程建敏, 王東芳. 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測算分析初探[J]. 治淮, 2016, 000(005):58-59.
  • 7.    最美水地標 江蘇省皂河樞紐水利風景區  .江蘇省水利廳[引用日期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