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集區

鎖定
潘集區,隸屬安徽省淮南市。原名古溝區,1980年改為潘集區。潘集區地處黃淮平原南端,南瀕淮河,北臨茨淮新河,東與懷遠縣接壤,西與鳳台縣毗鄰,幅員面積590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10月,潘集區下轄1個街道、9個鎮、1個鄉。 [2]  2022年末,潘集區户籍人口45.56萬人。 [12] 
潘集區名優特產主要有潘集酥瓜、蘆集綠豆圓等,著名人物主要有程安東幸勝標等。
2022年,潘集區地區生產總值295.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7%。 [12] 
中文名
潘集區
外文名
Panji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340406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安徽省淮南市
地理位置
淮南市北部
面    積
590 km²
下轄地區
1個街道、9個鎮、1個鄉
政府駐地
田集街道
電話區號
0554
郵政編碼
2320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向亞熱帶過渡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5.56 萬(2022年末) [12] 
火車站
潘集站、潘集西站
車牌代碼
皖D
地區生產總值
295.4 億元(2022年) [12] 

潘集區建制沿革

潘集區人民政府 潘集區人民政府
潘集區境,先秦時期,屬州來國,後被楚國所滅。
秦代,置下蔡縣,先後屬泗水郡九江郡
漢朝,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國廢,下蔡縣屬沛郡
隋代,仍置下蔡縣,屬淮南道
唐朝,為下蔡縣,屬穎州
宋初為壽州,屬淮南西路;政和六年(1116年)壽州升為壽春府,下蔡為府治。
元代,下蔡縣隸屬安豐路
清代,初屬鳳陽府。
雍正十一年(1733年),將壽州(即壽縣)城內北大街一線暨城東北隅6坊和原併入壽州前的下蔡縣劃出改設鳳台縣。今區境內除高皇鎮的閘口、光明、蘇咀、老圩、曹尹5個村外,皆屬其治。
民國,撤坊設區,鳳台縣國民政府下轄7個區,今潘集區境內屬三區,後改為二區,轄太平、王姚、泥河、潘集、順河、高皇、陶王、東店、武集、羅集、田集、仁和、萬福13鄉。民國29年(1940年),潘集區境內仍屬原二區改稱的古溝區(署古溝)。民國34年(1945年),鳳台縣國民政府又將古溝區轄屬的九鄉整頓為高店、王姚、武羅、潘集、邊寧、陶泥、大田、順平八鄉。1948年、潘集地區全部解放,鳳台縣設置人民政府,區境內設置有古溝、潘集兩區和城關區3部分。
1952年,從古溝區中又分設高皇區。
1959年,鳳台縣轄的高皇、古溝、潘集3個公社及懷遠縣轄的朱疃、耿集兩個公社與永西公社的一部分劃入淮南市。
1964年4月,淮南市郊區撤銷,原劃入的公社及郊區增設的祁集、夾溝廟新、尹家溝、陶王5個公社歸回鳳風台縣,除閘口、光明、蘇嘴、老圩、曹尹5個大隊外,由懷遠劃入的朱瞳、耿集兩個公社仍歸回懷遠縣。
1972年9月,鳳台縣轄的高皇、夾溝、古溝、泥河、潘集五個公社及架河公社的部分劃入淮南市,成立古溝區。
1980年11月,撤銷古溝區,改為潘集區。 [1] 

潘集區行政區劃

1973年12月,從高皇分設龔集公社、從古溝分設祁集公社、從潘集分設賀疃公社,又從古溝、潘集劃出部分設置田集公社,區署古溝。
1974年,劃鳳台縣的架河、蘆集兩個公社入境,此時古溝區轄11個公社。
1989年3月,賈莊、楊元、朱集3個村從鳳台縣武集鄉劃入潘集區。 [1] 
截至2022年10月,潘集區下轄1個街道、9個鎮、1個鄉:田集街道高皇鎮平圩鎮泥河鎮潘集鎮蘆集鎮架河鎮夾溝鎮祁集鎮賀疃鎮古溝回族鄉 [2]  共有16個社區、161個行政村。

潘集區地理環境

潘集區位置境域

潘集區,位於淮河中游,淮南市北部。地處東經116°21′—117°11′,北緯32°32′—33°06′。東及東北與懷遠縣接壤;南依淮河與大通區田家庵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隔河相望;西及西南與鳳台縣相鄰;北以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線與蒙城縣交界。最東端為高皇鎮閘口村,南臨淮河與大通區洛河鎮隔河相望,北與懷遠縣常墳鎮毗鄰;最南端為平圩鎮的下六坊行洪區,與謝家集區的二道河農場相連。最西端是蘆集鎮的石集村,與鳳台縣丁集鎮接壤;最北端為賀疃鄉朱集村在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線與蒙城縣交匯,總面積590.08平方公里。 [4] 

潘集區地形地貌

潘集區地層屬華北地層區,經長期地質作用,發育為寒武系、奧陶系、二迭系、三迭系等,以上地層均被第四系表土層所覆蓋,厚度在1201—564米之間。由於表土層厚,且夾有多層流沙層,含水量大。
區境地處黃淮平原的南端,地貌為西北高,東南低,坡度緩,坡降為五千分之一,海拔在18—22米之間,最高點為賀疃鄉的古路崗,海拔23.86米,最低點為高皇鎮的湯漁湖,海拔為16.9米。區境由於河道變遷,歷次黃、淮泥沙氾濫淤積,地形多為河谷淤積平原和不規則的土阜崗頭。 [4] 

潘集區氣候

潘集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影響,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氣温年平均15.1℃,最高年份16.1℃(1961年),最低年份14.3℃(1969年);極端最高氣温41.6℃(1959年8月28日),極端最低氣温零下22.2℃(1955年1月16日)。平均日照時數2298小時,最高年份2603.9小時(1962年),最低年份1891.3小時(1982年)。年平均降水量905.6毫米,最高年份1558毫米(1991年),最低年份347毫米(2001年)。無霜期年平均215.5天。 [4] 

潘集區水文

潘集區地處淮河流域,最大的地表水為淮河。淮河自架河閘上流入區境,經南部邊緣向東至尹家溝閘向東流出,流經區境34公里。區境淮河一級支流有架河、泥河,二級支流有黑河、伊河等。此外還有人工河流茨淮新河從境北部自西向東流過,流長6.7公里。境內人工河有利民新河、顧高新河等。 [4] 

潘集區政治

潘集區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區委書記
區長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區政協主席
區紀委書記
參考資料
[13-14] 

潘集區人口民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潘集區常住人口為326077人。 [11] 
2022年末,潘集區户籍人口45.56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4.02萬人,女性人口21.54萬人。全區城鎮人口16.76萬人,鄉村人口28.79萬人。全年出生3301人,出生率為7.2‰;死亡2507人,死亡率為5.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7‰。據人口抽樣調查顯示,全區常住人口為32.27萬人,比上年減少0.21萬人。 [12] 
潘集區是以漢族為主的市轄區。少數民族主要是回族,分佈於古溝回族鄉太平村,溝北、聶圩、新河等地。

潘集區經濟

潘集區綜述

2022年,潘集區地區生產總值295.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7%,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5.7個百分點,位居六區兩縣第1位。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4億元,同比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210.1億元,同比增長11.6%;第三產業增加值60.9億元,同比下降0.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9.4:66.8:23.8調整為8.3:71.1:20.6,服務業在全區經濟中的比重比上年下降3.2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生產總值達 91243元,比上年增加14545元。 [12] 
人民生活
2022年,潘集區常住人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099元,同比增長6.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4441元,比上年增加2296元,增長5.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476元,比上年增加1055元,增長5.7%。 [12]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潘集區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3億元,同比下降12.7%,其中煤化工園區完成投資13.6億元,同比增長40.5%。在全區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4.7億元,同比下降44.7%,第二產業完成投資64.86億元,同比增長14.4%,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3.4億元,同比下降55.0%。 [12] 
2021年,潘集區C4C5綜合利用及苯烯(一期)項目、投資60億元的潘集電項目、粉煤灰綜合利用循環經濟項目、地面瓦斯區域治理2020年度工程項目、泥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劉圩社區棚户區改造、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中安聯合物流及儲運系統優化項目(技術改造)、淮南市泥河水利樞紐引河疏浚和泵站改造安裝工程項目等32個超億元重點項目快速推進,億元以上項目共完成投資39.76億元,增長31.7%。房地產開發投資4.6億元,增長7.8%。在建民營經濟投資項目91個,佔全社會投資項目數的51.4%;民營經濟投資37.1億元,佔投資總量的39%。其中500萬元以上民營經濟投資項目84個,完成投資33.3億元,佔區屬5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總量的39.0%。 [8] 
財政
2022年,潘集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016萬元,同比下降1.0%。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共完成税收43348萬元,同比下降0.64%,其中:增值税21895萬元,城市維護建設税7050萬元,企業所得税939萬元,個人所得税1495萬元,房產税3303萬元。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更加側重於社會保障和就業、農林水、教育等民生的投入。全年財政支出159031萬元,比上年增長19.6%,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6512萬元,同比增長11.7%;教育支出34991萬元,同比增長1.1%;農林水支出29108萬元,同比增長68.4%;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6663萬元,同比增長53.0%。 [12] 

潘集區第一產業

潘集區農業科技園 潘集區農業科技園
2022年,潘集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5億元,實現增加值24.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4%。 [12] 
2022年,潘集區糧食種植面積55213公頃,同比增長1.6%。其中,小麥種植面積26868公頃,同比增長1.9 %,水稻種植面積23420公頃,同比增長0.05 %;豆類種植面積3689公頃,同比增長7.3%;油料種植面積1802公頃,同比下降11.6%;蔬菜種植面積5749公頃,同比增長2.8%。
2022年,潘集區糧食總產34.08萬噸,比上年增長0.3%。其中,小麥產量16.12萬噸,同比增長2.7%;水稻產量16.82萬噸,同比下降2.3%;油料產量5352萬噸,同比下降14.4%;蔬菜總產量19.3萬噸,同比增長2.3%,其中食用菌產量1.06萬噸,同比下降18.5%。 [12] 
2022年,潘集區生豬出欄7.3萬頭,同比增長1.9%;牛出欄0.62萬頭,同比下降0.9%;羊出欄9.5萬隻,同比增長9.9%,家禽出欄775.2萬隻,同比下降1.1%。全年肉類總產量2.42萬噸,同比增長2.8%,禽蛋產量1.85萬噸,同比增長1.4%。水產養殖面積達4480公頃,水產品產量1.9萬噸,同比增長2.2%。
2022年末,潘集區農業機械總動力48.95萬千瓦,同比增長3.7%。農用拖拉機14018台,同比下降3.0%,聯合收割機2897台,同比增長1.8%,旋耕機4458台,同比增長0.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33208.5 噸,同比下降9.9 %,農藥施用量892.6噸,同比下降7.6%。 [12] 

潘集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末,潘集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88户,完成工業總產值529.7億元,同比增長27.9%;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205億元,同比增長16.5%,總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第1位。工業經濟運行特點是:一是煤炭行業貢獻突出。1-12月份全區原煤產量1440.8萬噸(含中安聯合煤化有限責任公司原煤產量),同比增長8.1%,洗煤產量1017.7萬噸,同比增長3.6%,煤炭行業累計完成總產值238.3億元,同比增長53.3%;累計實現增加值143.9億元,同比增長19.9%,拉動規上工業增長12.7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9.1%。 二是電力行業增勢平穩。1-12月份電力企業發電量387.1億千萬時,同比增長1.3%,累計完成總產值170.1億元,同比增長24.3%;累計實現增加值38.1億元,同比增長16.2%,拉動規上工業增長3.4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1.1%。三是製造業由負轉正。1-12月份,全區製造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17.3億元,同上年持平;實現工業增加值22.4億元,同比增長0.7%,實現了由負轉正,增幅比1-11月份提高2.0個百分點,比全市高2.9個百分點,位居全市第3位。四是“雙新”產業發展滯後。1-12月份全區19家戰略性新型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96.8億元,同比下降1.9%,增速高於全市12.9個百分點,位居全市第4位;全區高技術產業共實現增加值0.36億元,同比增長2.5%,增速低於全市15.3個百分點,位居全市第6位。 [12] 
建築業
2022年,潘集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7.2億元,比上年下降30.8%。2022年全區新增資質內建築企業12户,年末全區資質以上建築企業達29户,完成總產值2.9億元,同比下降34.3%;實現利税4144萬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9.9萬平方米。

潘集區第三產業

商貿
潘集體育館 潘集體育館
2022年,潘集區新增民營企業765户、新增個體工商户3731户、新增限上商貿企業9户。截止12月底,全區共有民營企業5241家、個體工商户25388户、限上商貿企業57家,同比分別增長10.1%、12.2%和5.6%。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6億元,同比下降1.4%。按經營地統計,城鎮實現零售額20.9億元,同比下降1.4%;鄉村實現零售額24.8億元,同比下降1.6%。2022年限額以上單位實現零售額3.1億元,同比下降2.5%,其中商品零售額2.2億元,同比下降5.0%,餐飲收入0.9億元,同比增長4.7%。 [12] 
2021年,潘集區引進內資新簽約項目33個,新開工項目10個,實際到位市外資金57.69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省外億元資金42.16億元,增長3.3%。實際利用外資2081萬美元,增長7.3%,外貿進出口總額2688.65萬美元,下降40.4%。 [8] 

潘集區社會事業

潘集區教育事業

潘集區四小 潘集區四小
2022年,潘集區擁有幼兒園68所,在園兒童11632人。年末全區擁有各類中小學校61所,專任教師2904人,在校學生38114人,畢業生8215人,招生8255人。 [12] 

潘集區文化事業

國家二級文化館:淮南市潘集區文化館。 [3] 

潘集區醫療衞生

2022年末,潘集區共有衞生機構217個(含村衞生室),其中醫院、衞生院19個,衞生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站1個。醫院、衞生院牀位1595張,專業衞生技術人員186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35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7.97‰,嬰兒死亡率4.48‰,產婦住院分娩比例達到100%。 [12] 

潘集區社會保障

2022年末,潘集區城鎮低保人口635人,農村低保人口9133人,五保户供養人口2163人,全年發放低保資金6637.4萬元,發放五保户補助資金2096.6萬元,敬老院牀位使用率達到60%,全年實施城鄉醫療救助19361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1429萬元。全區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5806人,城鄉居民參加養老保險235555人,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0957人,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326668人。 [12] 

潘集區交通運輸

淮南淮河大橋 淮南淮河大橋
截至2010年,潘集區境內鐵路有淮阜鐵路、潘謝鐵路,公路有淮潘公路、225省道、潘姬公路、陶唐公路、賀羅公路等。其中,位於平圩鎮東南端的淮南淮河大橋,是淮河上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

潘集區風俗民情

花鼓燈藝術
潘集採蓮燈 潘集採蓮燈
花鼓燈是分佈於淮河流域的一種以舞蹈為主要構成部分的綜合性藝術形式。潘集區處在花鼓燈流行區域的腹地和中心地帶。2008年12月,夾溝鄉(今夾溝鎮)被文化部命名為“首批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淮南市農民文化節
淮南市農民文化節原為潘集區夾溝鄉農民文化體育節,創辦於1984年,2009年更名為淮南市農民文化節,每年4月20日舉辦。
潘集採蓮燈
採蓮燈起源於明朝時期,是流行於淮河沿岸的一種民間舞蹈藝術形式,尤以架河、王巷、廖家灣等村鎮為甚。2010年5月,被安徽省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潘集區名優特產

潘集酥瓜
潘集酥瓜 潘集酥瓜
潘集酥瓜,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潘集酥瓜個大肉厚,而且肉質脆嫩,熟透後肉質呈金黃色,味極香甜。但由於酥瓜熟透後特別酥脆不易運輸,只能在淮南及周邊地區見到。 [5] 
2013年11月,由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專家審查會召開,專家組對潘集酥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報審查予以通過。
蘆集綠豆圓
蘆集綠豆圓,又稱“小豆圓”、“糊蝦圓”,為“淮河三豆”之一。原料主要選取優質天然綠豆,經去殼、磨將等八道工序,以純植物油精緻而成。

潘集區著名人物

程安東
程安東,1955年畢業於遼寧省阜新煤礦學校(今遼寧工程技術大學),198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高級工程師。曾任陝西省省長,省委副書記等職。
幸勝標
幸勝標 幸勝標
幸勝標,潘集區蘆集鎮人,少將。1964年入伍,1965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6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連政治指導員、營副教導員、師政治部宣傳科幹事、團副政委、67軍師政治部主任、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山東省軍區副政委等職。

潘集區風景名勝

新四軍紀念林景區
新四軍紀念林景區,位於淮南市東部,總面積43333平方米,是一處集紀念、教育、休閒於一體的旅遊景區。
八公山
八公山 八公山
八公山,位於淮南市,距市區約15公里,是集遊覽、觀光、休閒、人文歷史和地質地貌為一體的綜合型風景旅遊區。1998年8月開發建設景區,2001年9月15日對外開放。
卧龍山風景區
卧龍山風景區,位於淮南市境內,距市區15公里,是集遊覽、觀光、休閒、人文歷史為一體的綜合型風景旅遊區。面積10餘平方公里。有龍窩泉、姐妹泉、元女泉、青石匣、御史碑、聖旨牌坊、千里坂子、跑魚窩等20多處景點。 [6] 

潘集區所獲榮譽

2021年1月,被國家衞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7] 
2021年7月,潘集區入選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9] 
2022年5月,潘集區入選安徽省農業生產“大託管”示範縣。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