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璧禮

鎖定
托馬斯·漢璧禮爵士(Sir Thomas Hanbury 1832-1907),英國籍商人、慈善家、園林設計師、英國林奈學會會員 [1]  。1832年出生在英國薩里郡克拉彭。 [1] 
漢璧禮1853年來華,在上海與人先後合開漢璧禮洋行及寶威漢璧禮洋行,經營絲綢、茶葉、棉花及房地產致富。1865年漢璧禮當選為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 [2]  ,他對公共事業十分關注,其中尤以教育為重。漢氏多次捐助各類私立與公立學校,並促使工部局積極改革公共教育。 [1] 
漢璧禮晚年醉心於園林設計,並委託其長兄,同時也是知名園林設計師的丹尼爾·漢璧禮(Daniel Hanbury 1825-1875)在意大利的拉莫托拉(La Motola)為其設計著名的漢璧禮莊園(Giardini Botanici Hanbury/ Villa Hanbury)。1907年,漢璧禮歿於其莊園內,並葬於其中。 [1] 
漢璧禮所創立的“漢璧禮蒙養學堂”(後改為“漢璧禮西童公學”“漢璧禮僑童學校”“),後來成為今日的市西中學 [3] 
中文名
漢璧禮
外文名
Sir Thomas Hanbury
別    名
漢布里
國    籍
英國 [1] 
民    族
盎格魯撒克遜 [1] 
出生日期
1832年6月21日 [1] 
逝世日期
1907年3月9日 [1] 
畢業院校
貴格會學校 [1] 
職    業
商人、慈善家、園林設計師 [1] 
主要成就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漢璧禮蒙養學堂”創辦者 [1] 
出生地
薩里郡克拉彭 [1] 
信    仰
基督教貴格會
妻    子
凱瑟琳•漢璧禮 [1] 
托馬斯·漢璧禮爵士(Sir Thomas Hanbury 1832.6.21-1907.3.9) [1] 
漢璧禮側相 漢璧禮側相
漢璧禮於1832年6月21日出生於薩里郡克拉彭的貝德福德路,他是其父丹尼爾·貝爾·漢璧禮(Daniel Bell Hanbury 1794-1882)的第四個孩子暨第三個兒子。其母為瑞秋·漢璧禮(Rachel Hanbury c.1802-1876)。漢璧禮的長兄,丹尼爾·漢璧禮(Daniel Hanbury 1825-1875)是一位植物學家暨生藥學家。漢氏家族從屬貴格會(Quakers),並且始自17世紀即為基督教公誼會(Society of Friends,即貴格會的正式名稱)的成員。漢璧禮早年在克羅伊登(Croydon)和埃平(Epping)的貴格學校就讀,且終身為貴格會會員。 [1] 
1849年起,漢璧禮在倫敦民辛巷(Mincing Lane)的的威廉·詹姆斯·湯普森茶行(William James Thompson & Sons) 供職。漢璧禮1853年來華,在剛剛開埠10年的上海與三人齊辦漢璧禮洋行(Hanbury & Co.,),主營絲、茶進出口貿易;1857年原行解散後,改其名為寶威漢璧禮洋行(Bower, Hanbury &Co.,)。 [1]  新行擴增業務至貨幣貿易及棉花經紀。由於經營洋行帶來的鉅額利益,漢璧禮身價猛增,並於1865年4月25日的租界工部局會議上當選為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 [2]  ,成為上海公共租界西人納税人會議的首領。對公共事業十分關注。同年,漢氏引進西方菜場機制,在今金陵東路延安東路西藏南路的空地上搭建起若干個大棚,命名為“中央菜市場”,按照西方近代城市的市政管理模式闢建的,菜販納捐後給予固定攤位,同時制定菜販租用攤位的收費標準。但不為華人接受。 [4]  直至1892年修建的“虹口三角地菜場”才使菜市場不僅生存下來,而且還日益壯大,最終成長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菜市場延續至今。1871年捐資擴大擁有10間房屋的歐亞混血兒學校(即“Eurasia School”,一譯“尤來旬學校”,由邦妮夫人始建於1869年),教育歐亞旅滬混血兒僑童,併成立一個委員會管理該學校。漢璧禮也是中國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的執行董事,中國第一封電報(從上海到香港)亦從他的辦公室發出。 [1] 
漢璧禮莊園(Giardini Botanici Hanbury) 漢璧禮莊園(Giardini Botanici Hanbury)
漢璧禮在1866年至1869年期間在歐遊覽,並於1867年在法國蔚藍海岸駐留。爾後,漢氏在意大利拉莫託(La Motola)拉購下一處廢棄莊園,並計劃藉助其兄的園林技術在此修築一植物園。漢璧禮於1868年在布里斯托於凱瑟琳·阿德漢姆·碧絲(Katharine Aldham Pease)成婚,兩人於1869年共同造訪中國,漢璧禮遂忙於在華業務。漢璧禮與其妻育有三子一女,分別為塞西爾(Cecil)、賀拉斯(Horace)、丹尼爾(Daniel)與希爾達(Hilda)。
漢璧禮在中國 漢璧禮在中國
1868年12月,漢璧禮在歐洲期間,僱請植物學家暨園林設計師路德維希·温特在意大利的拉莫托拉(La Motola)設計漢璧禮莊園(英語:Villa Hanbury,意大利語:Giardini Botanici Hanbury),該花園於1882年接待了維多利亞女王的造訪。曾拜訪該園的名人亦囊括康諾特公爵皇太子亞瑟(Prince Arthur,Duke of Connaught 1850-1942)、阿爾巴尼公爵皇子利奧波德(Prince Leopold, Duke of Albany 1853-1884)、薩克森國王阿爾伯特、拿波里王子、清朝駐歐公使郭嵩燾等。
1871年,漢璧禮離滬到意大利其莊園內定居。 [1] 
公立暨漢璧禮男童公學校舍 公立暨漢璧禮男童公學校舍
1882年,漢氏提出以只收歐亞混血兒及以其名字命名為條件,將所辦學校贈給工部局,工部局以還不具備接收條件為由予以回絕,但開始對該學校實行年度資助。1889年,將歐亞混血兒學校與新成立的“幼兒之家”的幼兒園合併,成立“漢璧禮蒙養學堂”,並把學校移交工部局管理。1890年,公共租界工部局接收該學堂,改為“公立暨漢璧禮西童公學”,成為工部局第一所局立公學。1891年,又在蓬路(即文監師路,今塘沽路117號)15號為該校修建新校舍。 [4]  而該校學生也從歐亞混血兒擴大至多個國籍的貧困兒童。1892年,漢璧禮向工部局捐款5萬元用於文化事業,工部局遂於次年在有共濟會背景的上海公學基礎上成立上海西童公學(Shanghai Public School ),該校原校舍在蓬路和乍浦路口,並於1914年分成男女校。其中,西童公學男校(Shanghai Public School for Boys)原址設在蓬路23號,後遷至北四川路200號(今上海市復興初級中學內)。1893年,漢氏曾回上海,捐助5000兩給慈善機關,另捐獻100株適合種植在公共街道的梧桐樹。工部局以其名字命名了租界內一條馬路為漢璧禮路(即今漢陽路)。1894年,獲上海開埠五十週年紀念章。1895年,漢璧禮捐贈4000兩給校舍基金以建造蓬路和乍浦路口西童公學新校舍 [4] 
1907年3月9日,漢璧禮在意大利利古里亞大區因佩里亞省的拉莫托拉(La Mortola)的自家莊園逝世,享年75歲。 [1] 
1914年,原“漢璧禮蒙養學堂”分成’漢璧禮男童公學”和“漢璧禮女童公學”,之後兩者分別成為“公立暨漢璧禮西童男校”和“公立暨漢璧禮西童女校”。 [4] 
1930年,工部局為紀念他,把北四川路的西童公學男校(Shanghai Public School for Boys)和“漢璧禮男童公學”合併,更名為”公立暨漢璧禮西童男學”(Public & Hanbury School for Boys)該校抗戰期間遷至滬西地豐路10號與西區西童公學合併,日後成為了“公立暨漢璧禮僑童男校”(今市西中學 [5]  的一部分。
漢璧禮在意大利的墳墓 漢璧禮在意大利的墳墓
漢氏遺產根據其遺囑,由工部局建立了“漢璧禮基金會”,主要用於發展上海文教事業。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