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娜·威爾克

鎖定
漢娜·威爾克1940年生於紐約,早年在費城的泰勒美術學院(Tyler School of Art)學習雕塑和美術,1961年獲得藝術學士學位,畢業後在紐約曼哈頓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教授雕塑,1993年因癌症病逝於紐約。漢娜·的威爾克作品既難以歸類定型,也難以通俗和市場化,儘管她的作品受到抽象表現主義、極簡主義和概念主義的影響,但隨着後期作品的特殊化,其作品越來越難以劃入某種特定的人體藝術的類別,相反的,她的作品甚至可以反向定位在反/身體唯美的範疇。在美國,主流地位的藝術機構向來羞於展示漢娜的作品,但她的作品卻在巴黎和北歐地區大放異彩。
中文名
漢娜·威爾克
籍    貫
紐約
性    別
國    籍
美國
出生年月
1940年
去世年月
1993年
職    業
藝術 攝影師
畢業院校
泰勒美術學院
代表作品
《求救,滿是傷痕的物體系列》

目錄

漢娜·威爾克簡介

年輕的時候,身材苗條的美國藝術家漢娜·威爾克(HannahWilke,1940-1993)的確迷人,但她滿腦子都是性的念頭,認為每個男人都對她的身體充滿幻想。她最初搞雕塑,用陶土製作生殖器官系列,不久後乾脆直接為藝術獻“身”,進入表演和攝影行列。

漢娜·威爾克人物生平

她説:“我不把我的藝術與我的身體分開,我的藝術就是我的身體的一部分。”身體本錢既然這麼好,不如直接用身體做藝術。
她早年最有名氣的作品是1974年到1982年創作的《求救,滿是傷痕的物體系列》。展覽過程中,她先向觀眾分發口香糖,請他們咀嚼,再要回殘渣捏成一個個微型的女性生殖器形狀的雕塑,粘在自己的臉上和身體上,擺出種種女性經典姿勢,由僱來的專業攝影師拍攝下來。畫面上,她的身體密佈斑點,像是長滿水皰,或其他皮膚病。這件作品旨在批判男性總是色眼眯眯地看待女性身體,對女性造成傷害。
作為女性主義運動早期的成果,這件作品還比較簡單。包括她全身赤裸,手中緊攥一把手槍(男性生殖與權力的象徵)到處呼救的行為藝術,也顯得過於直接。她真正有震撼力的作品,卻是她罹患癌症之後創作的《內部維納斯》。
沒有人願意將自己丑陋病痛的一面展現給別人觀看,除了乞丐——又多了藝術家。漢娜·威爾克曾經給飽受癌症折磨並於1982年去世的母親拍攝了幾百張照片,當她發現自己也患有淋巴癌時,她決定將這具軀體的垂死過程變成藝術。年過半百,開始肥胖的她此時無復當年美貌,而嚴厲的化療和服藥,更使她逐漸脱光頭髮。她就讓這具衰敗的身體全裸出境。這套作品極具衝擊力,不但有展現癌細胞每日吞噬她生命過程的照片,還有由脱落的頭髮血跡斑斑的紗布和盛放藥物的容器構成的裝置,抽象水彩自畫像,此外還包括她似乎從不曾停止創作的女性生殖器官雕塑。
1993年,53歲的漢娜·威爾克去世了。看她留給世界的最後一些照片,頭髮日漸稀疏,淒涼而無助,然而她眼睛明亮,目光嚴肅又熾烈。我們知道這具孤獨的肉體內部正在崩潰,不可救藥地走向死亡,但她仍然表現出一種尊嚴。女性主義者批評説,男人總是以色情的態度觀看女性身體的,但這樣一具被疾病折磨的身體,不會讓人產生慾望。它僅僅呈現生命的殘酷真相,讓我們感同身受。
在雜誌封面,在廣告招貼,我們看到的都是青春靚麗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這遠非女性存在的全部。威爾克要告訴我們,女性還要獨自面對衰老疾病死亡,以及這種灰暗時刻的性問題。她以自己的經歷戳穿我們社會虛構的女性神話。
美國女詩人西爾維婭·普拉斯説:“死是一門藝術,我要使之分外精彩。”想來威爾克聽説過這句詩。普拉斯是悄悄自殺的,她把死的藝術當成一種私人體驗。威爾克則公開自己的死亡進程,把它變成一個舉世皆知的行為藝術。的確,死神擦拭過她的衰朽軀體,比青春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