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極村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北極鎮下轄村)

鎖定
北極村位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北極鎮,地處北緯53°33′30″、東經122°20'27.14",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素有“金雞之冠”、“神州北極”和“不夜城”之美譽,是全國觀賞北極光的最佳觀測點,是中國“北方第一哨”所在地,也是中國最北的城鎮。北極村憑藉中國最北、神奇天象、極地冰雪等國內獨特的資源景觀,與三亞天涯海角共列最具魅力旅遊景點景區榜單前十名。
北極村民風純樸,靜溢清新,鄉土氣息濃郁,植被和生態環境保存完好。每年夏至前後,一天24小時幾乎都是白晝,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像傍晚又像黎明。夏至前後以及深秋朗月夜常常萬里晴空,是觀賞北極光的最佳時節。北極村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它逐漸成了一種象徵、一個座標,每年都有很多從世界各地到這裏的遊客,來體會那份最北的幸福。 [4] 
中文名
北極村
外文名
Beiji Village
別    名
不夜城
行政區劃代碼
232701104200 [1]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
地理位置
大興安嶺山脈北麓的七星山腳下
面    積
16 km²
電話區號
0457
郵政編碼
165303
著名景點
神州北極石碑
古水井
著名景點
日偽電廠遺址
最北第一家
中國界碑
機    場
漠河古蓮機場
火車站
漠河站
車牌代碼
黑P
年平均氣温
-5℃
江    魚
哲羅魚細鱗魚重唇魚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35元 [3] 
建議遊玩時長
1天
適宜遊玩季節
冬季和夏季適宜遊覽
景點等級
國家AAAAA級景區

北極村歷史發展

北極村(原名漠河村
1860年(清咸豐十年)開始有人居住,
1866年發展為通往胭脂溝的江上驛站。
1914年(民國三年)設治局公署駐地,
1917年由設治局改升為二等縣城所在地,
1947年解放後併入呼瑪縣
北極村
北極村(5張)
1981年漠河重新建縣後,選西林吉鎮為縣址,北極村為今北極鎮政府所在地。 [2] 

北極村自然環境

北極村處於北緯53°以上的高緯度地區,因此夏季白天通常長達17個小時以上,而冬季剛好相反,是北極村的一大特色。 北極村全年平均氣温在-5℃左右,冬季的極端最低氣温可降至-50℃。

北極村旅遊觀光

航拍北極村
航拍北極村(7張)
北極村於1997年開闢為北極村旅遊風景區,成為全國最北的旅遊景區。民風純樸,靜溢清新,鄉土氣息濃郁,植被和生態環境保存完好。每當夏至前後白夜發生時,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像傍晚,又像黎明。人們在室外可以下棋,打籃球,如果幸運的話可以看到氣勢恢弘,絢麗多彩的北極光。
煙波浩淼的黑龍江從村邊流過,江裏盛產哲羅、細鱗重唇鰉魚等珍貴冷水魚。用江水燉江魚,其味之鮮,其情之美,無與倫比。還可以用絲網掛魚,江邊垂釣,其樂無窮。冬季在冰封的江面上鑿開堅冰,用絲網從冰眼裏拽出一條條鮮魚,更增添了北國的情趣。
搭乘哈爾濱飛往漠河航班可去往北極村。下了飛機,無需大巴接送,只要步行幾十米便可到達出口,真可謂是中國最北的迷你機場。神秘遙遠著稱的邊陲古鎮,已是深秋時節,但山路兩旁的松林卻依然翠綠。偶有黃色枝葉點綴,又襯着雪白挺直的白樺,看得人一陣清涼。步行兩個多小時後,一座古色古香的木刻楞大門呈現眼前,這裏就是中國最北的邊陲古鎮——北極村,此時突然有種漁人終於尋得桃花源的心情。

北極村一路向北

到了北極村,幾乎人人都會想到一件事——找北,記者也不例外。沁芳園的老闆在北極村土生土長,對這裏的一草一木瞭如指掌,他告訴記者,北極村有中國的最北點,“沿着路一直向北,最北點在黑龍江和樹林之間,除非徒步,否則無法到達。”
帶着好奇,記者沿着一排排農舍、田地向北行進,大約二十分鐘左右,一個“最北點”的指示木牌出現眼前。這是通往叢林深處的一條木板路,由木吊橋、木板路組成,蜿蜒曲折。一路上記者發現了無數的“北”字,有的寫在樹上、有的刻在石中;有的是經典顏體、有的是唐太宗所書,包攬了古今所有能找到的名家所書的“北”字。
沿着形態各異的“北”字,記者終於走到了我國最北端的廣場——北望埡口。“東經122°20′43.48″,北緯53°29′52.28”的標誌就立在這裏,旁邊一塊巨石上刻着“中國北極點”。

北極村界江飛雪

進村後,記者迫不及待地想先一睹大界江的風采,於是沿着小街前行,不過十分鐘,一座奇石林立的山峯出現眼前,走近後就是“神州北極”的大石碑。石碑身後,一江碧水緩緩在山下靜靜地流淌着,碧綠的江水似乎能將天地都盪滌殆淨。
為了在江邊靜靜體會這份意味,記者決定在附近找一個農家客棧住下。回身向南十幾米,看到一處民居,院內的牌匾上寫着“沁芳園”。看記者有些不信,老人笑着説,“這兩天一準下雪,不信等等看。”帶着疑問,記者住了下來,每天在江邊流連。3日早上一起牀,感覺屋內冷了許多。打開窗簾,窗外竟然飛舞着雪花,匆匆穿衣來到江邊,飛舞的雪花將整個廣場層層圍繞。這雪,落地即化,只留下一汪清水;入江即逝,尋不到一絲痕跡。

北極村追尋極光

到了中國的最北端,記者最想看的莫過於北極光了,曾經目睹過北極光的人都説那是終生難忘的體驗,而最有機會邂逅極光的地方就是號稱“神州北極”的北極村。這裏每年夏至前後,一天24小時幾乎都是白晝,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像傍晚又像黎明。這裏的夏至前後以及深秋朗月夜常常萬里晴空,是觀賞北極光的最佳時節。
聽説極光都是後半夜出現,在北極村的幾日,記者幾乎每天凌晨一兩點鐘都會起身到室外看看,遺憾的是並沒有幸運地與極光牽手,欣慰的是每次冷夜推門而出,總能看到滿天璀璨的星斗,尤其是“勺子”一樣的北斗星,赫然掛在房頂,那麼亮、那麼近。極光現象並不常出現,需要運氣才能看到。夏至時節遊客很多。
陪記者一起踏訪北極村的漠河縣副縣長侯振坤説,北極村已不僅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它逐漸成了一種象徵、一個座標。每年都有很多人從世界各地來到這裏,來體會那份最北的幸福。

北極村交通信息

北極村班車時刻表 北極村冬季一天兩趟班車,夏季一天四趟班車。
冬季:北極村發車 8:00抵達 漠河10:00 漠河發車 14:00 抵達北極村 16:00
夏季:早 北極村發車 7:00 抵達 漠河 9:00 漠河發車10:00抵達北極村12:00
下 北極村發車 14:00 抵達漠河 16:00 漠河發車18:50抵達北極村20:00
去北極村火車最好在哈爾濱中轉,哈爾濱K7041次哈爾濱直達漠河,全程21小時。
在黑龍江邊上住着一對老夫婦與專門負責為西王母取水的七個小侍女赤霞、橙練、黃衣、綠玉、籃裳、青霓、紫露之間發生的一段美麗傳説。據説每年夏至這一天的晚上,北極村的人們經常能看到飄舞於天空中的七彩條帶,即所謂的北極光,人們説那是西王母的七個侍女又回來看望她們的爹孃來了。
人們為了紀念她們,每年夏至這一天,較別的地方多出了一個節日,叫夏至節。按照北極村的習俗,這一天人們都會自發來到黑龍江邊,點起篝火,邊跳舞邊等待北極光的出現。哪怕年年都見不到北極光,人們也仍然會到黑龍江邊來,虔誠地等待女兒們回家……
漠河七星山
七星山,夏季景色優美,空氣清新。到了冬季,這裏是天然的“滑雪場”,白皚皚的大雪覆蓋整個大地,生活在七星山腳下的人們自制小木爬犁,爬到半山腰處,順坡而下,雪霧蓬起,耳邊生風,體驗風馳電掣的刺激與快樂,品味齊腰深的大雪和令人嘖舌的寒冷。關於七星山,她那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在民間廣為傳揚。
北極村風景 北極村風景
相傳很早以前,這裏是泥濘的沼澤和貧瘠的土地,森林中橫行着各種野獸。到了冬天,常常幾天看不到太陽。就是在這惡劣的環境中,生活着一個具有頑強生命力的民族——鄂倫春民族。
他們以捕獵為生,沒有固定的住所,馬背上馱着全部的家當,他們勇敢堅強,諳熟森林裏的大自然法則,他們使用自己的語言,卻沒有文字,他們用繩索記錄他們的歷史,神秘的薩滿讓他們洞悉生命的奧秘……
觀音山
講述了觀音菩薩幻化出三頭六臂,一手持鐵卷書篋,一手持一百零八棵念珠,一手持一半開的荷花,為一方百姓降妖除魔的傳説故事……
黑龍治江
講述小黑龍每年春天破開厚厚的冰層,保江水一瀉而下,不阻流,不倒流。避免有“倒開江”的出現。讓村子裏的父老鄉親或取水種地或放船捕魚。免遭水淹之苦的傳説故事,展現着小黑龍為解救父老鄉親的一種舍已救人的大無畏精神……
漠河的老溝盛產上好的金子,對此,民間還有許多傳説。其中有一個關於第一個發現這裏有金子的人的傳説,很耐人尋味……
飛來松
大興安嶺莽莽森林的樹種中,大都是樟子松或落葉松,從理論上講,紅松是不適於在這苦寒之地生存的。但30多年前,七星山腳下一個叫楊更遠的林業工人在這裏中發現了兩株紅松,引為奇談。後於87年死去了一株。僅有一株存活下來,成為漠河一獨特風景。受到遊人的普遍關注。
北極村 北極村
在這裏也有着一段美麗的傳説。關於它的來歷,沒有人能説得清,有人猜測是小鳥吞食樹種後,排到了這裏,落地生根發芽;還有人説是西伯利亞紅松島狀分佈等等,眾説紛紜,説法不一。但出於人們的喜愛,人們為它起了個美麗的名字叫“飛來松”。這裏的恩愛情仇飛來松講述着一段關於它動人的故事……
元寶山
這裏有一座山被人們稱為“元寶山”。這是一座常有奇怪現象發生的山,從它的外形看,頗似一個巨大的金錁子,據村民敍述,這座山在近午夜時半山腰經常有火光現出,就像是人攏起的大堆篝火。有好事的,第二天去那裏,卻什麼痕跡也找不到。
再就是夏天從北極村向這裏看,如果於半山腰出現濃霧,那第二天準保下雨;還有就是漠河發現的第一塊金子,就是從這元寶山南溝中發現的。因此,許多北極村老人都認為,這元寶山有上好的風水。關於這座元寶山,還有許多撲朔迷離的傳奇……
古驛站
為了與中原達到信息迅速互通,物資迅速到位的目的,康熙下令調用民工,砍樹築路為驛道,伐木建屋為驛站,自嫩江墨爾根起一直到額木爾河口站(今二十五站村),共計二十五站,同時建設了大量與之相配措施,完全適合當時東北邊防戰爭的需要和特點。開闢水陸交通線和籌集運輸工具,從而保障反擊作戰的勝利,雅克薩反擊戰結束,雙方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締結了《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以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
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此戰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在遼闊的東北邊界為保衞邊防而進行的長期反覆鬥爭的一次勝利,它挫敗了沙俄跨越外興安嶺侵略我國黑龍江流域的企圖,遏制了幾十年來沙俄的侵略,使清東北邊境在以後一個半世紀裏基本上得到安寧,譜寫了一曲反侵略鬥爭的凱歌……
杯酒定邊患
也許是天氣特別寒冷的緣故,生活在北方的人大都離不開酒,因此也產生了許多與酒有關的故事、傳説和習俗。在漠河就有這樣一種飲酒習俗,就是不論誰請客或辦事,在開席時,總是要在主人的倡導下先幹三杯,然後才能正式開席。這三杯主人總要説出些名堂來,客人才肯喝。
這也是這頓宴席的目的或者説是宗旨,話説明白了,酒喝得也明白,喝得也痛快;説不明白,這酒便喝得就鬱悶,客人會有不明不白的感覺,酒喝在嘴裏也不盡興。那這種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什麼人首開先河,那就請您慢慢品味李金鏞三杯定邊患的故事……
四不燒
1987年5月6日那場震驚中外的大興安嶺火災讓人心有餘悸,給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心裏落下了深深的疤痕。特別讓人記憶猶新的是當時火災中出現的種種奇特現象,讓人百般猜疑,終難得其解。於是一個個離奇的故事便在尋常百姓口中流傳開來。其中“四不燒”的故事流傳得最廣,版本也最多。説法各不相同,常常成為酒桌上爭論的話題。
所謂“四不燒”是指在那場大火中,有四個地方本該玉石俱焚的,卻離奇地留存了下來。這四個地方就是:松苑、清真寺、廁所和墳地。這些地方都有十分充足的燃料,且處於大火中心地帶。人們從現場火燒過的痕跡上看到,火燒至這些地方時,突然就停止了。儘管前面存在着許多可燃之物,看上去卻好像是人為將火生生截斷了一樣。有的地方甚至形成基本標準的一條直線,如依然保存完好的松苑,這樣的怪事實在令人所思匪夷。那它們是如何避過這場曠世劫難的呢……

北極村地理位置

位於黑龍江省漠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