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哲羅魚

(鮭科哲羅魚屬動物)

鎖定
哲羅魚是鮭形目鮭科哲羅魚屬冷水性大型淡水魚。 [9]  哲羅魚體長而厚,略呈圓筒狀;頭部扁平;吻尖;口端位,口裂大,上頜較下頜突出,上頜骨呈遊離狀,向後延伸達眼後緣之後;齒小而鋭,佈於舌上、上下頜及鋤骨上;背鰭居中偏前,胸鰭小;尾鰭分叉較淺;背部青褐色,體側和腹部銀白;頭部和體側部有許多暗黑小斑點。 [10] 
哲羅魚分佈於中國東北各大河流;俄國西伯利亞一帶水域也有分佈, [11]  棲息於水質清澈、水温最高不超過20℃的水域中。 [9]  哲羅魚為肉食性,捕食魚類及依水生活的蛙類、蛇類、齧齒類、水禽類等。 [9]  哲羅魚性成熟期為5年,產卵期在5月上旬,一生可多次繁殖,懷卵量1萬-3.4萬粒,平均22萬粒,受精卵需30-35天孵化; [12]  壽命長,最長為83齡。 [13] 
哲羅魚作為中國高寒山區溪流名貴特產魚類,受自然環境所限自然種羣本已不大,加之過度捕撈等人為因素,數量急劇減少。 [9]  哲羅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14] 
中文名
哲羅魚
拉丁學名
Hucho taimen
別    名
者羅魚
哲羅鮭
哲綠魚(東北)
大紅魚(新疆) [2] 
外文名
Siberian Taimen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輻鰭魚綱
骨鰾總目鮭形目
鮭科
哲羅魚屬
哲羅魚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Pallas,1773
保護級別
易危(VU)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哲羅魚形態特徵

哲羅魚
哲羅魚(8張)
體形大,一般個體在3千克以上,大者可達50千克,身長在1米以上,但曾經有發現長達4米,重達90千克的個體。體長形,略側扁,呈圓筒形;頭部略扁平,吻尖,口端位,口裂大;上頜骨明顯、遊離,其末端延伸達眼後緣之後;上、下頜骨、犁骨、齶骨和舌上均有向內傾斜的鋭齒;具脂鰭,較發達;鱗極細小,橢圓形,鱗上環片排列極為清晰,無輻射溝,側線完全;正尾型,尾鰭分叉較淺;鰓弓外側鰓耙粗壯;胃較明顯而大,中間有一彎曲,形成“V”字形,分前後兩部分,消化管一般等於體長;具有幽門盲囊;頭部、體側和鰓蓋有分散排列的暗黑色小“十”字形斑點;背鰭條Ⅲ-Ⅳ:10-11,臀鰭條Ⅲ- Ⅳ:9-10,胸鰭條Ⅰ:13-15,腹鰭條Ⅰ:9-10,側線鱗141-211,側線上鱗26-30。側線下鱗26-30,鰓耙11-12,腮弧骨11-13,幽門垂184-195,脊椎骨72-75。體背部呈蒼青色,腹部呈銀白色。生殖期雌、雄魚體均出現婚姻色,體背部為棕褐色,腹鰭及尾鰭下葉為橙紅色,雄魚更為明顯。 [2] 

哲羅魚棲息環境

哲羅魚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溪水中,冬季在較深的水體如大江干流、湖泊中越冬,春季向溪流洄游產卵。哲羅魚為純淡水冷水性魚類,絕大部分時間棲息在低温(20℃以下)、溶解氧量較高、底質為粗沙或石礫、水深流急、水質清澈、兩岸植被繁茂的山區溪流;夏季多生活在山林區支流中,秋末冬季受水位影響,結冰前逐漸遊向較深水體,尋找合適的越冬場所;春季開江後,向山區溪流生殖洄游,8月以後向幹流移動。 [2] 

哲羅魚生活習性

哲羅魚非常貪食,是淡水魚中最兇猛的魚種之一,遊動速度較快,善於追捕獵食魚類。一年四季均攝食,冬季食慾仍很強,僅在夏季水温升高時或在繁殖期攝食強度變弱,甚至停食,生殖期停止攝食。覓食時間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後,由深水遊至淺水岸邊捕食魚類或水中活動的蛇類、蛙類、鼠類和水鳥等(冷水性魚類居多,攝食魚類依所棲息的水域生態環境而有差異),其他時間多潛伏在溪流兩岸有廕庇的水底。哲羅魚稚魚以捕食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 [2] 

哲羅魚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 [4]  主要分佈在亞洲北部地區,西至伏爾加河流域、東至伯朝拉河流域、南至黑龍江流域、北至勒拿河流域均有發現,在中國分佈於黑龍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烏蘇里江、松花江、鏡泊湖、額爾齊斯河。 [2] 
哲羅鮭分佈圖 哲羅鮭分佈圖

哲羅魚繁殖方式

哲羅魚性成熟需5齡,體長達40-50釐米,一年可多次繁殖。雄性個體成熟年齡為4年左右。生殖期於5月中旬開始,水温在5-10℃,親魚集羣於水流湍急、底質為石礫、沙礫的小河裏產卵;懷卵量1-3.4萬粒,平均22萬粒,成熟卵呈淺黃色,圓形,無黏性,卵徑3.5-4.5毫米。親魚有埋卵和護巢的習性,產卵後大量死亡,尤以雄魚為更多。受精卵經30-35天孵化,仔魚喜潛伏在沙礫空隙之間,不常遊動。 [2]  [1] 

哲羅魚養殖技術

  • 仔魚培育
採用平列槽進行仔魚培育,平列槽規格為40釐米×40釐米×17釐米。放養密度為每槽1萬尾,剛孵出的哲羅魚仔魚全長為14-16毫米。這期間仔魚貼卧水底,其發育完全依靠卵黃囊的營養。仔魚易因堆積過多或水流不暢缺氧而窒息死亡,注水量應適當加大,每10萬尾保持在20升/分鐘以上。 [5] 
  • 稚魚培育
稚魚池規格為長10米、寬2米、深30釐米。哲羅魚仔魚在卵黃囊吸收2/3時,逐漸上浮,並在水中游泳。上浮仔魚可在平列槽中飼養兩週,再移入稚魚池中,也可直接放入稚魚池中飼養。稚魚池水深度控制在20釐米左右。水温以9-12℃為好,在該温度條件下,飼養稚魚不易患病,成活率較高。稚魚放養密度:在平列槽內為6000尾/平方米,在稚魚池中為3000尾/平方米。每10萬尾稚魚的適宜注水量為1升/秒,隨着稚魚的生長和游泳能力的增強,可加大注水量,但應以稚魚不貼排水閘門能避開傷害為度。上浮稚魚畏光,要逐漸使稚魚適應。
當稚魚上浮率達到50%以上時,投餵開口飼料,開口飼料以人工配合飼料為宜。可選用虹鱒魚稚魚的人工配合飼料,但脂肪含量應在12%以上。稚魚開口期間索食不積極,應由面到點的馴化。經30-40天培育,稚魚體長可達3-5釐米,體重可達1-2克,可以分池進行魚種培育。 [5] 
  • 魚種培育
採取流水池培育,流水池多采用水泥池,單池面積30-90平方米,池深60-80釐米,水深50-60釐米。池寬1.2-2.5米。流水池的水流量為100升/秒,保持水深為50-60釐米,放養密度為600-800尾/平方米。飼料採用脂肪超過8%的虹鱒人工配合苗種飼料,規格按魚體長確定,日投飼率為2-5%。經3個月養殖,魚種體長可達18-20釐米,體重50-100克。經2-3個月的越冬期(水温3-4℃)後,就可進行成魚養殖。 [5] 
  • 成魚養殖
採取流水池養殖,流水池最好採用水泥池,以長方形為宜,單池塘面積100-200平方米,池深80-100釐米,水深60-80釐米,池寬4-6米,池長20-30米。池塘以並聯排列為宜。可採用虹鱒成魚池。水源可選擇水温較低的山澗溪流、湧泉水等。哲羅魚適宜生長水温13℃-20℃,最適生長水温13℃-16℃,最高水温不得超過23℃。池水交換率應在2次/小時以上,流速保持0.02-0.16米/秒。水中溶解氧為60毫克/升以上。根據哲羅魚生長規格調整放養密度。規格20-50克的魚種,放養密度一般在80-100尾/平方米;規格100克的魚種,放養密度一般在40-50尾/平方米;規格150克的魚種,放養密度一般在20-30尾/平方米;規格200克的魚種,放養密度一般在15-25尾/平方米。 [5] 
  • 病害防治
1、鰓腫病
病魚鰓蓋向外張開難閉合,鰓絲髮紅,遊動遲緩,攝食較差,主要出現在魚苗孵化上浮至稚魚(3釐米左右)期間,發病一週後出現死亡現象。發病原因為養殖用水為地下冷泉水,多數未經處理直接用於哲羅魚魚苗的孵化與稚魚培育,水中雜質掛腮引起不適。 [6] 
治療方法可採用3%濃度的氯化鈉(食鹽)和碳酸氫鈉(小蘇打)混合溶液(1:1),浸泡30分鐘,連續3天,隔天使用1×10-6的聚維酮碘全池潑灑,靜水消毒40分鐘,間隔4-5天后重複一次,即可治癒。日常養殖過程中可在進水口放置10毫米厚的過濾棉2-3層過濾水質(每天清洗過濾棉)可達到預防作用。 [6] 
2、爛鰭病
哲羅魚在100克以上的魚種及親魚均易出現爛鰭現象,高峯期發病率可達到20%。主要在背鰭、尾鰭發生腐爛現象,嚴重時病灶可延伸至肌肉組織,可採用在患病處塗抹獸藥消炎爛瘡膏,主要成分維生素B2、維生素C、油腦、凡士林,每隔1天塗抹一次,3次即可治癒,使用獸藥消炎爛瘡膏治癒哲羅魚爛鰭病,治癒率達95%。為預防爛鰭病發生,在日常養殖過程中,可使用200×10-6巧甲醛靜水浸泡30分鐘(水温8-9℃),連續3天;飼料中增加維生素C、E、複合維生素,或多加2%的預混料。 [6] 

哲羅魚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3年 ver 3.1——易危(VU)。 [4]  由於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哲羅魚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 [2]  俄羅斯、蒙古將哲羅魚列為Ⅴ級瀕危保護動物,相當於中國的Ⅰ級。 [7]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僅限野外種羣) [8] 
保護措施: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黑龍江上游呼瑪河段捕獲的哲羅魚和細鱗鮭的天然雜交種。在中國哲羅魚和細鱗鮭的人工繁殖都已經宣告成功,且都處於人工擴繁階段。中國很多學者已對這兩種魚的人工繁殖、馴化養殖、生物學特性、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007年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就已經解決了這兩種魚屬間雜交難題,並獲得了大量雜交魚苗和幼魚。 [2]  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魚類試驗站於2005年成功進行人工繁殖,獲得人工馴化培育的魚苗。 [2] 

哲羅魚相關事件

巨型哲羅魚是中國北方一種珍稀的冷水型食肉魚類,體長數米。生性兇猛、機警,長年隱藏在深水中,繁殖季節魚體呈紅褐色。有大紅魚之稱。有關研究表明,哲羅魚幼魚以小魚為食,大魚常吞食浮游水面的野鴨等野生水禽,也吃湖中的水獺、大水鼠。魚類學家曾經認為巨型哲羅魚已經在世界上滅絕,沒想到在喀納斯湖中竟然發現了它們的蹤跡。2005年6月,神秘的喀納斯“湖怪”頻頻現身,2012年6月21日早晨,中國新疆喀納斯景區出現疑似湖怪的不明的生物,掀起巨大浪花。新疆生態學會理事長、新疆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國映認為,“湖怪”“水怪”肯定是哲羅魚。 [2] 
參考資料
  • 1.    毛洪順主編.鮭鱒、鱘魚健康養殖實用新技術.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225-228頁
  • 2.    石瓊,範明君,張勇主編.中國經濟魚類志[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01,第14-16頁
  • 3.    哲羅魚  .gbif[引用日期2020-01-01]
  • 4.    Hucho taimen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19-12-28]
  • 5.    高天宇.哲羅魚人工養殖技術[J].黑龍江水產,2011,(第5期): 7-8
  • 6.    趙曉臨,徐浩然,孫玉芝,李赫,王興兵,王炳剛,李徵遠,李曉晨.哲羅魚養殖關鍵技術與病害防治措施[J].水產養殖,2018,(第3期):43-44
  • 7.    佟廣香,匡友誼,張永泉,徐偉,尹家勝.哲羅魚全人工繁殖和養殖技術體系構建[J].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19,(第7期):73-75
  • 8.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第32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2-23]
  • 9.    曲偉主編,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黑龍江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09,第313頁
  • 10.    任慕蓮編著,黑龍江魚類,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1.05,第18頁
  • 11.    王長工編,實用釣魚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06,第72頁
  • 12.    董崇智等編著,中國淡水冷水性魚類,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第47頁
  • 13.    黨伯傑主編;《中國釣魚》雜誌編輯部編輯,《中國釣魚》雜誌精選本 1984-1992,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08,第253頁
  • 14.    Chinchilla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引用日期2023-06-2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