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湯莊村

(安徽省靈璧縣高樓鎮湯莊村)

鎖定
湯莊村 湯莊村是靈璧縣高樓鎮東北角的一個村落,位於淮海經濟區徐州都市圈中心部位,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羣中原經濟區重要節點。全村有五個自然莊(東小王莊、蔣莊、湯莊、大王莊、西小王莊)組成。十一個村民小組,人口2888人。土地面積3368畝。
湯莊村交通便利,縣道X44鮑虞路豎穿而過,村內又修了數條水泥路。湯莊村東接江蘇省睢寧縣魏窪村,由縣道X55直通到104國道。 到徐州觀音國際機場直線距離28公里,駕車僅需半個小時,西有宿州東高鐵站,104國道繞莊而走。
湯莊自古有“舟車匯聚、九州通衢”,“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衝”之説。是楚漢文化淮河文化徐文化重要發源地,唐朝詩人白居易故里,歷史戰役有大澤鄉起義垓下之戰。有泗州戲墜子戲花腔漁鼓等本地特色的戲曲。
湯莊氣候從亞熱帶向暖温帶氣候過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生態村、宜居之村、有靈璧第一村、淮海龍眼、果糧倉等美譽。特產有碭山梨靈璧石、美食有湯莊鹽豆 鹹蘿幹 辣閣絲的 大秫面稀飯等 。 著名人物:湯阿杏,湯幸福,三毛,小要等
中文名稱
湯莊村
別    名
南北莊
行政區類別
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高樓鎮湯莊村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電話區號
0557
郵政區碼
234224
面    積
3368畝
人    口
2888人(2009)
方    言
靈璧話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性氣候
著名景點
虞姬墓垓下古戰場、靈璧奇石公園、靈璧磐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機    場
徐州觀音國際機場
火車站
靈璧站 宿州站宿州東站
車牌代碼
皖L

湯莊村地理位置

湯莊村是靈璧縣高樓鎮東北角的一個村落,全村有五個自然莊(東小王莊、蔣莊、湯莊、大王莊、西小王莊)組成。十一個村民小組,人口2888人。土地面積3368畝。
  湯莊村交通便利,縣道X44鮑虞路豎穿而過,村內又修了數條水泥路。湯莊村東接江蘇省睢寧縣魏窪村,由縣道X55直通到104國道。

湯莊村主要農作物

本村以種植傳統玉米小麥為主,還大量種植湖桑發展養蠶業.單湖桑一項人均年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在村書記王榮寶村長杜新祥領導班子帶領的帶領下繼續對村進行規劃和為羣眾引進市場行情一直較好的辣根。全村養豬大户8户年出欄3000-5000頭,養雞大户15户,每户養蛋雞和肉雜2000-5000只。村裏有兩個分別由村民蔣光輝、王桂民創辦的板材場,採取從原料採集到成品一條龍生產模式。

湯莊村名稱來源

湯莊村原名“南北莊”,是一個由剛開始的十幾家人口組成,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到此定居形成的小村子,隨着社會的發展,湯莊大隊和現在命名的湯莊村。村內有一所小學,始建於解放前,1979年改名為“湯莊小學”,並於1998年重新建了新式的教學樓。湯莊小學為國家、社會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在1999年教學樓建成時,縣人大副主任湯道允、土管局局長湯道仁、宣傳部副部長湯道之、--大隊指導員湯傑等皆以曾經是此校學生的名義參與剪彩儀式。為提高村民文化素質,接受新思想、新技術。特在村內建設農家書屋。

湯莊村落實的政策

北村一直堅持擁護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多年來,人口增長一直控制在計劃內,人口增長率穩定。保持了良好的發展趨勢。村廣播長期向村民轉播天氣預報。在新農村建設上,本村一直本着堅決配合上級領導,自己積極努力謀求發展的思想建設新式的湯莊村。在新農村的建設道路上,村內已經完成了道路整修,在村內建成了新式的農村衞生院並已投入使用。其他的如文化建設、改善衞生措施、人口和土地集中等正在建設中。 [1] 

湯莊村黨員

本村共有黨員55人,其中預備黨員3人,女黨員4人,分四個小組。

湯莊村幹部

兩委班子:村支書 王榮保 男 漢族 大專文憑 ;
村主任 杜新祥 男 漢族 大專文憑
支部委員 湯慶彥 男 漢族 初中文化;
村副主任 王茂發 漢族 團支書 初中文化;
村委員 王玉付 男 漢族 初中文化民兵營長、
報賬員;顧現彩 女 漢族 計生專幹 婦代會主任 。

湯莊村文化特色

湯莊自古有“舟車匯聚、九州通衢”,“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衝”之説。是楚漢文化淮河文化徐文化重要發源地,唐朝詩人白居易故里,歷史戰役有大澤鄉起義垓下之戰。有泗州戲墜子戲花腔漁鼓等本地特色的戲曲。

湯莊村美食特色

湯莊氣候從亞熱帶向暖温帶氣候過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生態村、宜居之村、有靈璧第一村、淮海龍眼、果糧倉等美譽。特產有碭山梨靈璧石、美食有湯莊鹽豆 鹹蘿幹 辣閣絲的 大秫面稀飯等 。 著名人物:湯阿杏,湯幸福,三毛,小要等。

湯莊村基本事項

村務、黨務公開:每季度首月十五號為公開日,對村民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本村黨員每月27日準時收看“遠程教育”瞭解國內時事政治,黨課,科學技術及致富信息等。
  發展中的湯莊村歡迎投資者前來投資,村兩委幹部及其廣大人民羣眾將給以投資者一個良好的環境,為更好的為投資者提供方便,村兩委進一步落實土地置換工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