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渡(拼音:dù),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 [2]  。本義指通過水麪,後引申出通過、渡口等義 [3]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氵(水)
五    筆
iyac(86)、ioac(98)
倉    頡
EITE
鄭    碼
VTEX
字    級
一級(編號2765) [1] 
平水韻
去聲 七遇 [5] 
注    音
ㄉㄨˋ
統一碼
U+6E21
四角碼
30147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總筆畫
12
筆順編號
441413122154
異體字
𣳥
類    型
漢語漢字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會意兼形聲字。形旁為水,表示其本義與水有關。聲旁為度,表示其讀音與“度”相近。從水從度會意,表示其本義指通過水麪。 [6] 
《説文》中解釋“渡,濟也”,《史記·項羽本紀》中“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都是用其渡水之本義。後引申為凡通過、越過之義,如《史記·高祖本紀》中“淮陰已受命東,未渡平原”,即為此義。又由本義引申為渡口、擺渡處,如唐代王維所作《歸嵩山作》中“荒城臨古渡”,唐代韋應物所作《滁州西澗》中“野渡無人舟自橫”,都是此義。又通“度”,表過去義。也用作古州名。 [3]  [7] 

詳細釋義

詞性
詞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過河;通過水麪。
cross
《史記·項羽本紀》: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聞陳嬰已下東陽,使使欲與連和俱西。
通過;跨過。
cross
《史記·高祖本紀》:淮陰已受命東,未渡平原。
名詞
渡口;擺渡處。常用於地名。
ferry
晉書·杜預傳》:預又以孟津渡險,有覆沒之患,請建河橋於富平津。
同“度”。過去。
past
廣雅·釋詁二》:渡,去也。王念孫疏證:渡者,《九嘆》“年忽忽而日度”注云:“度,去也。”度與渡通。

古州名。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字典》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渡
濟也。從水度聲。徒故切 [9] 

説文解字注

(渡)濟也。上文濟篆下無此義。此補見。《邶風》傳曰:濟,渡也。《方言》曰:過度謂之涉濟,凡過其處皆曰渡。假借多作度。天體三百六十五度,謂所過者三百六十五也。從水,度聲。徒故切。五部。 [10]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渡
唐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並音度。《説文》:濟也。《廣雅》:去也,通也。
又通作度。《前漢·賈誼傳》:度江河亡維楫。《集韻》:或作𣳥。 [11] 

近義辨析

渡、度
在古漢語中,是先有“度”再有“渡”的,“度”和“渡”是古今字。“度”的本義指計量長短的標準,後引申出尺度、法度、限度等義,再引申出度過、通過之義,“渡”的本義就是承擔了“度”字中通過水麪這一義項。據王力《同源字典》:“在度過的意義上,‘度’‘渡’實同一詞。後世分用,渡河不寫作‘度’。”
在現代漢語中,“渡”和“度”都有表示由此及彼的義項。兩者的區別在於,“渡”指與空間相關的概念,如渡海、渡輪、遠渡重洋;“度”指與時間相關的概念,如度日、度假、虛度光陰。 [12-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演示

【筆順】①丶(點)②丶(點)③㇀(提)④丶(點)⑤一(橫)⑥ノ(撇)⑦一(橫)⑧丨(豎)⑨丨(豎)⑩一(橫)⑪㇇(橫撇)⑫㇏(捺)
【寫法提示】❶“氵”窄“度”寬,頂部“氵”低,底部“度”低。❷“氵”,第二點偏左,在橫中線。❸“度”,“廣”的點筆在豎中線右側,撇筆伸向“氵”下;“廿”的左豎在豎中線,底橫在橫中線下側;“又”,㇇和捺筆相交點與上點垂直對齊,捺腳收筆超出“廣”右端。 [14] 
書寫演示(楷體) 書寫演示(楷體)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
小韻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合口呼
全濁
徒故切
dʰuo
集韻

去聲

合口呼
全濁
徒故切
do
韻略


去聲





徒故切

增韻


去聲





徒故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魚模



全清

tu
中州音韻


去聲
魚模





唐路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全濁
獨故切
d‘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1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2-03]
  • 2.    張守中撰集.睡虎地秦簡文字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02:171
  • 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992
  • 4.    渡的解釋|渡的意思|漢典“渡”字的基本解釋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2-03]
  • 5.    平水韻 七遇 渡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2-03]
  • 6.    谷衍奎編.漢字源流字典[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01:1500
  • 7.    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0.06:603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804
  • 9.    [漢]許慎撰.説文解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05:233
  • 10.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0:556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06:581
  • 12.    黨懷興,王輝主編.漢字基礎與常見使用問題辨析[M].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9.01:106-107
  • 13.    劉志基,鵬宇著.字辨百題[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08:54-55
  • 1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76
  • 15.    渡的音韻方言(韻書)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2-03]
  • 16.    渡的音韻方言(上古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2-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