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減字木蘭花·新月

鎖定
《減字木蘭花·新月》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作。此詞寫新月而聯想到人間情事,令人、物渾融,不粘不脱,自是上乘。上片以人擬物人手,摹畫出新月的形貌,繼而寫月色不明,為下片作了鋪墊。下片先述待月圓之心願,説唯恐繁星燦爛而見不到新月,由此期待之情又轉為紅樓閨怨,新月不明則似是人間天上同愁了。落句綰合,悽清含婉,情致全出。全詞詠物而不凝滯於物,亦月亦人,句句寫新月,又句句寫人情。境界悽迷朦朧,頗富藝術魅力。 [1-2] 
作品名稱
《減字木蘭花·新月》 [3] 
作品別名
《減字木蘭花·對月》 [4] 
作    者
納蘭性德 [8] 
創作年代
清代 [5] 
作品出處
通志堂集 [6] 
文學體裁
[7] 
詞    體
小令 [9] 
詞牌名
減字木蘭花 [10] 

減字木蘭花·新月作品原文

減字木蘭花·新月
晚妝1欲罷,更把纖眉2臨鏡畫。準待3分明4,和雨和煙兩不勝5
莫教星替,守取團圓6終必遂。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 [11] 

減字木蘭花·新月註釋譯文

減字木蘭花·新月詞句註釋

1、晚妝:女子梳理晚妝。
2、纖眉:纖細的柳眉。
3、準待:準備等待。
4、分明:清楚。
5、不勝:不甚分明。
6、守取團圓:本指等到月圓時,這裏雙關,另一層意思是與意中人團圓。 [12-14] 

減字木蘭花·新月白話譯文

晚妝梳罷,又手執畫筆。鏡中,你的纖纖柳眉,是否正如窗外的一彎新月。回首天邊,煙雨正朦朧,讓人看不分明的,是藏在煙雨後的一彎新月。
這樣的夜空,不需要有星星,和我一起守着永恆誓言的。是你,是在星海飄搖的一彎新月。寂靜的夜,寂寞的小樓。茫茫人間,你我同樣的哀愁。想必也如天邊的那彎新月。 [15] 

減字木蘭花·新月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納蘭為亡妻盧氏所作。詞中“莫教星替”之語出自李商隱的《李夫人》,詩中説“慚愧白茅人,月沒教星替”,李商隱借吟詠他人之事,抒發自己的忠貞志意。“月沒”是指他的妻子王氏已死,而自己不願以星代月,無心續絃。納蘭引出此語,同是表達妻子已死,自己心中的愛情也隨之離開。雖然天人永訣,仍然寄希望於和妻子片刻的團圓。 [16] 

減字木蘭花·新月作品鑑賞

減字木蘭花·新月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描寫新月,比喻擬人,巧妙別緻,頗有風格。
上片正面描寫,通過比喻擬人表現新月。看那天邊初生的新月,像一位美貌絕倫女子,正臨鏡梳妝時用那畫筆畫出的一條彎彎的眉毛。要等到夜色中的煙霧消散後,天空澄澈,那時才能看見這一輪新月的美麗——然而細雨煙中,不甚瞭然,滿目還是一片迷濛。上片雖主要寫的是新月,卻還應注意到一點,也就是情感上的表現。本來花了很長時間、很多心思,好好化了一番晚妝,要等有人來欣賞自己,然而“準待分明”時,卻發現“和雨和煙兩不勝”,竟然不能看清這美貌,如何不讓人悲傷。這裏將新月擬人化了,比成一位女子,彎彎的眉毛高高翹起,好像女子皺眉不高興似的。但實際的情感從下片可知並不單單是新月的悲傷,而是“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
下片從側面描寫新月,並且把情感也從新月落到人身上了。不要讓星星替代了新月,讓它們成為這漫漫黑夜的主角,須慢慢堅持,總會有變成玉盤圓月的那一夜。
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上片寫月,下片寫人,最後一句“天上人間一樣愁”將上下兩片、天上人間聯繫起來,情景交融。
這首詞中“紅樓”可以有多種解釋。一種是紅色的樓房,如史達祖雙雙燕》中:“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洪昇《長生殿·偷曲》:“人散曲終紅樓靜,半牆殘月搖花影”。兩句中的“紅樓”都是指這個意思。第二種解釋是富貴人家中,女子居住的閨房稱為“紅樓”,如白居易秦中吟》:“紅樓富家女,金縷繡羅襦”,王庭珪點絳唇》詞:“花外紅樓,當時青鬢顏如玉”。第三種解釋是舊事妓女居住的地方,周友良《珠江梅柳記》卷二載:“二卿有此才貌,誤落風塵,翠館紅樓,終非結局,竹籬茅舍,及早抽身。”當然還有《紅樓夢》之所謂“紅樓”,大概是由於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閲十載、增刪五次的緣故,這“紅樓”應是第一種意思。
至於此首詞中“紅樓”的意思,向來應該是第二種,富貴家庭中女子的閨房,因為這符合詞人的總體風格以及社會環境。事實上,明清以來,文人的詩詞中妓女的成分已經遠少於唐宋,原因就在於唐宋妓女一般是藝伎,她們多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或更歌善舞,或長於填詞寫詩歌,所以那時文人多喜歡來往其間;然而明清以來,妓院就成為真正的煙柳之地,文化氛圍也消失殆盡,藝伎就不是主流,文人也不齒於此了。所以從這兩方面看,納蘭性德這裏的紅樓應該是第二種意思,或者是第一種。 [17] 

減字木蘭花·新月名家評論

趙秀亭、馮統一《飲水詞箋校》:“詞上片寫新月,新月如眉,遂思及亡妻。下片示無心再娶,幻想與亡妻尚有再見之日。揆性德諸詞,繼娶官氏似非主動,且至少在盧氏卒三年後。”
中國古典文學薈萃》:新月迷朦新,不盡分明,天上人問,兩地愁狀。 [18-19] 

減字木蘭花·新月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因避諱改名性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太傅明珠長子。善騎射,好讀書,作詞主情致.尤工小令。詞的風格接近李煜,多寫離別相思及個人感受,許多詞寫得悽婉動人,其中又充塞着磊落不平之氣,在詞史上獨具一格。梁啓超在評價他的詞作時,説他“直追李主”,況周頤也認為“納蘭容若為國初第一詞人”。二十四歲那年,納蘭性德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詞》。顧貞觀後來重刊納蘭的詞作,更名為《飲水詞》。 [20] 
參考資料
  • 1.    張秉戍.《納蘭性德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1:404
  • 2.    王友勝.《西風吹夢:納蘭性德、項鴻祚、蔣春霖詞選 》.長沙:嶽麓書社,2002:81
  • 3.    張佳生.《清代滿族文學論》.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9:110
  • 4.    李勖.《納蘭詞箋》.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90
  • 5.    湖南古典文學研究會.《古典文學論文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389-390
  • 6.    俞曉紅.《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説》.北京:中華書局,2004:145
  • 7.    李壽岡.《納蘭詞》之謎,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79,(3).
  • 8.    張鈞.《納蘭容若》.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102
  • 9.    何雅苓.《納蘭的詞》.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3:106
  • 10.    高人雄.《古代少數民族詩詞曲家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44
  • 11.    秦圃.《一生最愛古詩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380
  • 12.    王友勝,童向飛.《納蘭詞注》.長沙:嶽麓書社,2004:149
  • 13.    李英健,李克.《納蘭詞》(插圖本).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8:87
  • 14.    劉飛.《最憶西窗同剪燭:納蘭容若詞全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175
  • 15.    子艮.《一生最愛納蘭詞》.瀋陽:瀋陽出版社,2009:82-83
  • 16.    蔡雯.《十年蹤跡十年心——納蘭詞解讀》.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41-42
  • 17.    聶小晴,王鵬,王青.《一生最愛納蘭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55
  • 18.    閔澤平.《納蘭詞全集》.武漢:崇文書局,2012:292
  • 19.    古敏.《中國古典文學薈萃:納蘭詞·下冊》.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361
  • 20.    陳芝國,鄧丹.《豪放詞賞讀》.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8:27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