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平樂·蕙心堪怨

鎖定
《清平樂·蕙心堪怨》是北宋文學家晏幾道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着重回憶過去詞人與戀人兩人的交往;下片着重抒情,以假想的“舊時薄倖”和確實存在的“今日無情”相對比來突顯詞人的痛心。全詞巧妙運用虛字,用追憶之筆淋漓盡致地反襯出詞人的自責無奈,意切而情真。
作品名稱
清平樂·蕙心堪怨
作    者
晏幾道
創作年代
北宋
出    處
全宋詞
作品體裁

清平樂·蕙心堪怨作品原文

清平樂1
蕙心2堪怨,也逐春風轉。丹杏牆東當日見,幽會綠窗題遍。
眼中前事分明3,可憐如夢難憑4。都把舊時薄倖5,只消6今日無情。 [1] 

清平樂·蕙心堪怨註釋譯文

清平樂·蕙心堪怨詞句註釋

  1. 清平樂:詞牌名,雙調,正體為平仄韻轉換格,四十六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四仄韻;下片四句二十四字,三平韻。
  2. 蕙(huì)心:女子的心意,猶“芳心”,比喻女子心地純潔,性情高雅。鮑照《蕪城賦》:“東都妙姬,南國麗人。蕙心紈質,玉貌絳唇。”賀朝《孤興》:“君子在遐險,蕙心誰見珍?”蕙,即蕙蘭,一種香草,花氣芳香。
  3. 分明:明明白白地。杜甫《歷歷》:“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
  4. 憑:憑藉,依據,相信。
  5. 薄倖:薄情,無情。杜牧遣懷》:“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幸,寵愛。
  6. 只消:只抵。辛棄疾臨江仙·再用韻送祐之弟歸浮樑》:“只消閒處過平生。” [2-3]  [4] 

清平樂·蕙心堪怨白話譯文

她純潔的心忍受着怨恨情緒,隨着流轉的春風而改變了。想當初相見,她在妝牆東邊,倚着紅杏。此後,二人頻頻幽會,在綠窗上題滿了新詞。
此前的歡事還清清楚楚地呈現眼前,可惜都像夢境一樣難以憑證。細數舊時我有過的薄情行為,剛好和她如今的無情相抵消。 [5] 

清平樂·蕙心堪怨創作背景

就內容來看,此詞記錄了詞人與一女子之間的一段感情糾葛,詞人因以前曾有負於她而自責無奈,於是創作此詞強作排遣,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6] 

清平樂·蕙心堪怨作品鑑賞

清平樂·蕙心堪怨文學賞析

此詞上片着重回憶過去詞人與戀人二人的交往。首二句“蕙心堪怨,也逐春風轉”開門見山寫“怨”,閨婦的蕙心承當着怨恨情緒,隨着流轉的春風而改變。歇拍“丹杏牆東當日見,幽會綠窗題遍”二句以幽會為典型,寫兩人情深:當時,紅杏牆東,繼而相見,繼而相約幽會,綠窗之中,處處題寫下歡愉蹤跡。
下片着重抒情。過片“眼中前事分明,可憐如夢難憑”二句寫二人相愛的前事清清楚楚呈現眼前,可惜都像夢境一樣,難以叫人相信為實。結拍“都把舊時薄倖,只消今日無情”二句寫詞人細數舊時有過的薄倖行為,剛好和她如今的無情相抵消。其中,“都把”、“只消”,虛字運用入妙;“舊時薄倖”是假想的而“無情”卻是實在的,相比之下,詞人的痛心愈加突顯。
全詞用追憶之筆淋漓盡致地反襯出詞人的自責無奈,意切而情真。 [3]  [4] 

清平樂·蕙心堪怨名家點評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張草紉:當日幽會題詩,滿心喜歡,而如今好夢難憑,心生怨恨。然而“舊時薄倖”,説明叔原以前曾有負於她,所以自責無奈,只得強作排遣。(《二晏詞箋註》) [6] 
原西北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房日晰:夢是虛幻的,正如詩人在《清平樂》“蕙心堪怨”中所説:“眼中前事分明,可憐如夢難憑。”雖然如夢難憑,但面對去者杳無音信的現實,這極端痛苦的生活,又迫使思念者不得不苦苦地追尋虛幻的夢境,以求得片時的歡愉。(《宋詞比較研究》) [7]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寂:小山(晏幾道)對女性一往情深,這首詞反説自己薄倖,意在表示這個女子無情可恕。言外仍有無限留戀,正見出他的真情忠厚處。(《二晏詞選》) [8] 

清平樂·蕙心堪怨作者簡介

晏幾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由於父親晏殊愛好文學,平日又多喜宴賓客,文士們常在其家來往唱酬,充滿了詩的氣氛,故而從小深受濡染,很早就從事詩歌創作,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詞風受“花間”、南唐影響,工於言情,悽婉清新,秀麗精工,哀怨自然處頗近李煜。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傳世。 [9] 
參考資料
  • 1.    唐圭璋 主編.全宋詞 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163
  • 2.    王雙啓 編著.晏幾道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7年:115-116
  • 3.    宋·晏殊,宋·晏幾道 著;何新所,賈倩 注析.晏殊 晏幾道詞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203-204
  • 4.    林兆祥 編撰.唐宋花間廿四家詞賞析.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754
  • 5.    劉逸生 主編.晏殊晏幾道詞選.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香港分店,1984年09月第1版:149-150
  • 6.    宋·晏殊,宋·晏幾道 著.晏殊詞集·晏幾道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05月第1版:132
  • 7.    房日晰 著.宋詞比較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年:204
  • 8.    陳寂 撰.二晏詞選.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06月第1版:83-84
  • 9.    謝豔明 譯著.英譯中國古典詩詞精選:漢英對照.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6年: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