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深淵

(深度6000米的海域)

鎖定
“海洋中深度大於6000米的海域被稱為‘深淵’,只佔海洋總面積的1.2%。能夠進入這個深度作業的只有中國的蛟龍號,國際上超過7000米的載人潛水器還正在研發過程中。”王越超分析稱,“如果蛟龍號試驗性應用進展順利的話,中國可能在深淵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一些國際領先的成績。”
科技部2011年開始啓動了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研究,其潛水深度雖然低於蛟龍號,但對於海洋平均深度約4000米來説,4500米載人潛器更具實用性,並且該潛器將全部使用國產設備。“蛟龍號載人潛器中最關鍵的部分——駕駛艙,還是引進的。”
“從蛟龍號開始,我國對海洋的投入也在逐漸加強。”海洋擁有豐富的礦產、生物、油氣資源,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從海底資源開發和利用角度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中文名
深淵
主要地形
海溝和海槽
已發現數量
全球已發現46個
意    義
海洋中深度大於6500米的海域

目錄

深淵簡介

海洋中深度大於6500米的海域被稱為‘深淵’,只佔海洋總面積的1.2%。能夠進入這個深度作業的只有中國的蛟龍號,國際上超過7000米的載人潛水器還正在研發過程中。”王越超分析稱,“如果蛟龍號試驗性應用進展順利的話,中國可能在深淵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一些國際領先的成績。”
科技部2011年開始啓動了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研究,其潛水深度雖然低於蛟龍號,但對於海洋平均深度約4000米來説,4500米載人潛器更具實用性,並且該潛器將全部使用國產設備。“蛟龍號載人潛器中最關鍵的部分——駕駛艙,是引進的。”
“從蛟龍號開始,我國對海洋的投入也在逐漸加強。”海洋擁有豐富的礦產、生物、油氣資源,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從海底資源開發和利用角度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1] 
2020年11月10日,“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裏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從“蛟龍”號到“奮鬥者”號,中國深潛勇士不斷向洋底最深處進軍。 [4] 

深淵秘密

每時每刻,數萬艘船隻航行在各大洋麪,上百條潛艇隱匿在海水之間。然而人類仍對數千米下的深海知之甚少,僅有寥寥幾艘“限量版”的深潛器可探入深淵一窺究竟。夏天,它們中的一位新鋭——中國“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將首次挑戰7000米深度,測試地點則是著名的馬裏亞納海溝
除了在地理課本上出現,海溝進入公眾視野的機會並不多。不過正如巍峨的喜馬拉雅山是兩大地殼板塊碰撞的見證,海溝同樣有着不凡身世。 [2] 

深淵調查

深淵區主要有海溝和海槽兩種地形。截至2018年12月,全球已發現46個深淵區,包括33條海溝和13個海槽。33條海溝中有26條分佈在太平洋,馬裏亞納海溝是全球最深的海溝。 [3] 
早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蘇聯和丹麥的科考調查船就曾經對全球13條深度超過6000米的海溝開展了一系列調查。科學家在其中8條海溝發現了300多個新物種,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新物種都只存在於深淵環境。這些發現使科學家認識到,黑暗的深淵世界生活了極其獨特的“深淵生物羣落”。
隨着深海調查技術進步,全球近年來又陸續開展了多項大型深淵調查活動,發現了更多深淵新物種,深淵生物量和生命活力也遠超預期。例如,在深度超過10000米的湯加海溝,科學家發現了成千上萬只端足類生物;在最大深度約8000米的阿塔卡馬海溝,小型底棲生物的密度可達每平方釐米6378只;在10542米的千島海溝,中小型底棲生物的丰度甚至高於附近較淺的海底平原。
隨着深淵考察不斷深入,“魚類分佈的最大深度”這一科學懸案也不斷有新的發現。魚類的分佈最深記錄一次次被刷新。科學家在馬裏亞納海溝8145米深處已發現魚類分佈,在波多黎各海溝8370米深處還採集到魚類樣品,這是所知的魚類分佈最深記錄。
研究發現,深淵生物圈中微生物的丰度、多樣性以及活性均非常高,絕非想象中的“死氣沉沉”。通過對馬裏亞納海溝沉積物分析,科學家發現,地球海洋最深處的微生物羣落保持着極高的代謝活性。
在深淵海溝,科學家還觀察到一些令人詫異的生命現象。例如,生活在深淵環境的端足類生物,“個頭”明顯比淺海中的同類大得多。人們曾在克馬德克海溝7000米處捕獲到體長達35釐米的端足類生物,而在淺海區生活的親緣物種,體長僅幾釐米。 [1]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