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淥水曲

(吳均詩作)

鎖定
《淥水曲》是南北朝吳均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作品名稱
淥水曲
作    者
吳均
創作年代
南北朝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字    數
20

淥水曲作品全文

香曖金堤滿,湛淡春塘溢。 [1] 
已送行台花,復倒高樓日。

淥水曲註釋

淥水:清澈的水。淥,水清。
香曖:有香花有暖日的。
金堤:堅固的堤堰。後作為堤堰的美稱。
滿:充滿淥水。
湛zhàn淡:亦作“湛澹”。清澈。迅疾貌。
春溏:春天的池塘。
溢:溢出淥水。
行台:舊時地方大吏的官署與居住之所。台省在外者稱行台。魏晉始有之,為出征時隨其所駐之地設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機構。
花:落花。
復:再。又。
倒:倒映出。
高樓日:高樓上的日頭。

淥水曲作者簡介

吳均(469~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貧寒,性格耿直,好學有俊才。沈約見其文,倍加稱賞。梁天監二年(503),吳興太守柳惲召為主簿,常引與賦詩。建安王蕭偉趨賢重士,召吳均為記室,掌文翰;蕭偉遷江州(今江西九江),補吳均為國侍郎,兼府城局。後柳惲又轉薦吳均於梁武帝,帝召之賦詩,深為賞識,任為侍詔,累升至奉朝請
吳均通史學。在任奉朝請期間,先是上表欲撰《齊書》,求借《齊起居注》及《羣臣行狀》,武帝不許。遂私撰《齊春秋》,成稿30卷。如實稱武帝為齊明佐命,武帝不悦,以“其書不實”為名,使中書舍人劉之遴詰問數十條,竟支離無對。武帝下令焚之,並免其職。不久,武帝又召令撰《通史》,起三皇迄齊代。吳均撰本紀世家已畢,惟列傳未就而卒。吳均還注范曄後漢書》90卷,著《廟記》10卷、《十二州記》16卷、《錢唐先賢傳》5卷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