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底摩擦

鎖定
海底摩擦屬於潮汐摩擦的一種,一般指海潮運動中海水與地球固體表面以及海水質點間發生的摩擦現象。潮汐是海水在月亮和太陽的引力影響下,加上地球自轉動的離心力,產生有規律的上漲和下落現象。 [1] 
中文名
海底摩擦
外文名
Sea bottom friction
作    用
使地球自轉速度減慢
提出時間
1754年
指導人物
恩格斯

海底摩擦定義

潮汐包括陸潮,氣潮和海潮,而以海潮最為顯著。海洋水體在月球的引潮力作用下(太陽的引潮力僅為月球對地球引潮力的1/2.2,故作用很小),產生潮汐變形,由於內摩擦的作用,地球潮汐形變的產生需要一段延遲的過程,這就是所謂潮汐摩擦。潮汐摩擦的延遲作用將產生一種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的力偶,因而使地球自轉減慢。早在1754年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就提出過這個理論。經過對古代日食紀錄的研究表明地球自轉週期每個世紀變長1~2毫秒。通過對珊瑚化石生長線的研究,得知三億七千萬年前每年約有400天,這是由於長期潮汐摩擦作用使地球自轉變慢的證明。另外,地球自轉速度不均勻的週期性變化,如春季長0.001秒,秋季短0.001秒,上半年慢0.03秒,下半年快0.03秒,也和潮汐摩擦有關。 [2] 

海底摩擦原理

地球水體受日月引力而發生潮汐。月球質量雖然比太陽質量小得多,但離地球近,對地球的引力比太陽大。由於淺海區海岸對潮水的摩擦阻力作用,潮水上升要滯後一段時間,於是潮汐凸出部分受日月引力牽制,產生同地球自轉方向相反的力矩,對地球自轉起“剎車”作用,使地球自轉速度逐漸減慢。它所帶來的後果有:①日的變長,約每百年為千分之一點七秒;②月的變長,地球自轉變慢,其角動量必減小,但不消失,而使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角動量增加,即月球軌道增大,公轉週期增長,月的時間變長。 [3] 

海底摩擦相關辯論

在恩格斯看來,潮汐摩擦問題實際上包含着兩個問題:潮汐問題和潮汐的摩擦問題。前者注重潮汐現象被引起的原因,後者注重潮汐所引起的摩擦即重點在摩擦問題上。關於潮汐問題,對於它產生的原因古代人就有不少天才的猜測。但只是到了牛頓的經典力學的創立才第一次科學地説明了潮汐現象產生的原因。

海底摩擦牛頓

1687年,牛頓在其《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一書中,運用他所發表的萬有引力定律解釋了引起潮汐現象的原因,他認為:“海洋之潮漲潮落,系由太陽及月球之影響。”牛頓把這一結論作為一個定理,並通過萬有引力定律給予了證明。同時又運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地球上的海水每一晝夜有兩次漲潮和兩次落潮,並且由於太陽與月球同地球之間距離的遠近程度不同和相關位置不同來確定某一地區的最大潮和最小潮的發生時間。

海底摩擦康德

康德也探討過潮汐的起因問題,但那是在應普魯士王家科學院1754年的懸賞徵文中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康德在《對地球從其最初生成的時期起在其引起日夜更替的自轉中是否發生過若干變化和怎樣才能證實這種變化的問題的研究》(1754年)的論文中,提出了一個新的見解,這就是恩格斯所指出的“地球自轉因潮汐摩擦而逐漸遲緩”。康德認為:“確實存在着外在的原因,而且是這樣一個外在的原因,它使地球的運動逐漸減弱,並且在不可計量的長時期中,甚至會消滅地球的轉動。”

海底摩擦恩格斯

但卻是恩格斯運用辯證法和運動形式轉化的思想,揭示出地球自轉減慢的根本原因在於潮汐摩擦。這就是説,地球表面含有大量的海水,它在月球引力的影響下產生地球上的潮汐摩擦作用。正是由於潮汐摩擦反抗着地球的自轉,消耗掉無法補償的運動量,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過程必然會使地球自轉逐漸變慢。進入20世紀以來,由於科學的飛速發展,潮汐理論的不斷完善,進一步説明恩格斯關於潮汐摩擦的基本觀點的正確性,再次表明以辯證法的觀點指導自然科學的研究多麼的必要。 [4] 

海底摩擦潮汐進化學説

潮汐經常伴隨着潮流,因為摩擦以及與海底之間的摩撩而失去能量。但鬧汐是一種長波現象,所以潮流的速度在垂直方向上變化不大。因而可以認為內摩擦要小於海底摩擦。泰勒(G.I.Taylor)等人認為,這種海底摩擦的大小,與其上層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潮流一般是淺處要比深處顯著,因此潮汐摩擦在淺水區域要遠大於深水區域。傑弗里斯(H.Jeffreys)根據這種假定,計算了全世界由於海底摩擦所引起的能量損失,結果為:大潮時每秒
爾格。如果這種潮汐摩擦作用發生於港灣內,那麼就要使潮汐失去能量,潮差減小,同時潮波失去駐波性質,而接近於前進波。並且,這種潮汐摩擦不斷作用於地球,使地球自轉速度變慢。作為其反作用,則是使月球公轉速度加快,遠離地球。達爾文基於這一事實,説明了月球離開地球,逐漸遠離地球,直到現在的過程,提出了著名的潮汐進化學説。他還認為,每秒必需要向月球提供
爾格的能量,月球才能得到現在的加速度。這結果與傑弗里斯通過潮汐摩擦算出的值大致相同。 [5] 
參考資料
  • 1.    劉延勃 張弓長等.哲學小辭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01月第1版:412
  • 2.    李慶臻.簡明自然辯證法詞典:山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01月第1版:735-736
  • 3.    地質礦產部地質辭典辦公室編輯.地質大辭典(一)普通地質 構造地質分冊 上冊:地質出版社,2005-06:231
  • 4.    劉猷桓.走進恩格斯 《自然辯證法》探索:吉林大學出版社,2005-07:192-199
  • 5.    (日)各達清夫主編 於夫 呂彩霞主譯.海洋百科辭典:海洋出版社,2001年04月第1版: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