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原地震地質公園

鎖定
海原地震地質公園是以1920年12月16日發生在海原縣固原縣大地震為背景而形成的地震遺蹟和海原活動斷裂帶的地質構造形跡,因震中在海源縣城以西的哨馬營和大溝門之間,故稱海原大地震。海原地震地質公園是國家級典型地震遺蹟遺址。
中文名
海原地震地質公園
地理位置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衞市海原縣

目錄

海原地震地質公園簡介

海原地震地質公園包括1920年大地震形成的地震遺蹟和海原活動斷裂帶的地質構造形跡,為全球地學界開展大陸地震構造環境、大陸動力學研究,地震預測預報、地震危險性評估,以及地震防禦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第三十屆國際地質大會,曾將海原活動斷裂帶列為專家考察的兩條路線之一。建設海原地震地質博物館和海原地震萬人墳遺址地大門是十分必要的,為地質觀光遊覽提供服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澤千秋的大好事。
海原地震地質公園地震地質遺蹟類型豐富、稀有,保存完整,在世界上十分罕見,為開展大陸地震構造環境學、大陸動力學、地震預測預報、地震危險性評估以及震災防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實物依據。 [1] 

海原地震地質公園發展

2006年12月,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寧夏海原地震地質公園。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