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鎖定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境內,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9°42'31.092"—119°50'53.357",北緯28°16'44.245"—28°27'23.267"之間,總面積1815.99公頃。 [2]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地處碧湖平原東側邊緣地帶,土壤以潮土為主,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截至2022年7月,有維管束植物113科376屬612種,有脊椎動物5綱32目80科305種,昆蟲類12目77科247屬289種。 [2] 
2008年,浙江麗水九龍濕地公園被原國家林業局列為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單位。 [2]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入選。 [7] 
中文名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地理區域
碧湖平原東側邊緣地帶
地理位置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
面    積
1815.99 公頃
氣候帶
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管理單位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
批准時間
2008年11月19日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地理環境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位置境域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9°42'31.092"—119°50'53.357",北緯28°16'44.245"—28°27'23.267"之間,距離麗水城區8—30千米。範圍涉及大港頭鎮、碧湖鎮、聯城街道和南明山街道境內的28個行政村以及蓮都林場,從玉溪水利樞紐大壩以下至南明湖回水尾部在建的白巖大橋處,包括大溪幹流兩岸的防護林帶、泛洪濕地、水體及少量沿江自然山體,規劃總面積1815.99公頃。 [2]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地形地貌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地處碧湖平原側邊緣地帶,東部主要為丘陵地貌,海拔在100—150米左右。 [2]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氣候條件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所在的蓮都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温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1]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水文特徵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境內水系主要為甌江水系中游河段,起於龍泉溪,進入蓮都區大港頭鎮,與松陰溪會合後的大溪河段向下至白巖大橋。甌江在濕地公園範圍內,河段全長約28千米,河寬60—1000米,多年平均流量為256m³·S,水源補給主要來自上游補給和降雨。 [2]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自然資源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生物資源

  • 植物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截至2022年7月,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植物區系是從暖温帶向亞熱帶過渡的類型,有維管束植物113科376屬612種(人工栽培植物不計),包括蕨類植物12科17屬18種,裸子植物1科1屬1種,被子植物100科358屬593種。植物主要有銀葉柳、白茅、水竹、楓楊、南川柳、朴樹、烏桕、楓香樹、構樹、白背葉、毛竹、馬屋松、香樟、碩苞薔薇、雀梅藤、金色狗尾草、鵝觀草、五節芒、斑茅、天胡荽、菜蕨、葎草、小蓬草、喜旱蓮子草、黃花水龍、求米草、活血丹、書帶薹草、插田泡、菝葜、水芹等,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有三種有野大豆、野蕎麥和野菱 [2] 
  • 動物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截至2022年7月,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內有脊椎動物5綱32目80科305種,包括哺乳類動物6目10科25種,兩棲類動物2目8科23種,爬行類動物2目8科34種,鳥類17目40科159種,魚類5目14科64種。昆蟲類12目77科247屬289種 。動物資源有藍喉蜂虎、紅點頦、藍點頦、畫眉、黃鼬、東方蠑螈、秉志肥螈、中國雨蛙、沼水蛙、大綠臭蛙、天目臭蛙、布氏泛樹蛙、大泛樹蛙、寧波滑蜥、王錦蛇、玉斑錦蛇、黑眉錦蛇、滑鼠蛇、舟山眼鏡蛇、鳳頭鸊鷉、綠翅鴨、羅紋鴨、綠頭鴨、斑嘴鴨、赤麻鴨、藍胸秧雞、四聲杜鵑、鷹鵑、噪鵑、戴勝、蟻鴷、灰頭綠啄木鳥、牛頭伯勞、紅尾伯勞、棕背伯勞、黑枕黃鸝、壽帶、叉尾太陽鳥等。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種有黿、中華秋沙鴨;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中國瘰螈、虎紋蛙、烏龜、鴛鴦、棉鳧、赤腹鷹、鳳頭鷹、松雀鷹、黑冠鵑隼、普通鵟、黑鳶、蛇雕、遊隼、燕隼、紅隼、水雉、翻石鷸、小鴉鵑、斑頭鵂鶹、領角鴞、白胸翡翠等。 [2] 
△白眼潛鴨 △白眼潛鴨
2022年11月24日,蓮都區野生動物資源本底調查團隊在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記錄到多個雁鴨類越冬候鳥羣,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普通秋沙鴨赤頸鴨等,並發現了蓮都區鳥類新記錄——一雌一雄2只白眼潛鴨 [6]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濕地資源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截至2022年7月,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內有濕地面積956.31公頃,濕地率52.66%。濕地面積中,自然濕地954.59公頃,佔濕地面積的99.82%;人工濕地1.72公頃,佔濕地面積的0.18%。其中自然濕地面積中,河流水面865.81公頃,佔濕地面積的90.54%;沼澤濕地(草本沼澤)88.79公頃,佔濕地面積的9.28%。人工濕地面積中,庫塘0.36公頃,佔濕地面積的0.04%;輸水河1.06公頃,佔濕地面積的0.11%;水產養殖場0.30公頃,佔濕地面積的0.03%。河流濕地主要分佈於公園內甌江河道,沼澤濕地(草本沼澤)主要分佈在濕地公園南側及北側港汊墩島較多的區域,人工濕地(庫塘)主要分佈在公園範圍內同心村、南山村境內的坑塘水面,人工濕地(輸水河)主要分佈在公園東側石龍村、大港頭村和公園西側的概頭村的輸水河道及灌渠。 [2]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主要景點

  • 通濟堰
通濟堰位於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堰頭古村內,建於南朝蕭梁天監四年(505年),大壩呈弧拱形,長275米,寬25米,高2.5米。初為木條結構,南宋時改為石壩,是一個以引灌為主,蓄泄兼備的水利工程,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 
  • 通濟古道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通濟古道是歷史上麗水通向松陽、遂昌、雲和、景寧等縣的大道,因途經拱形古堰壩—通濟堰而得名。在保定圩上有一處古亭叫六和亭,在甌江渡口旁有一處古亭叫晴雨亭。 [2] 
  • 九龍廊橋
九龍廊橋是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入口處標誌物,也是亞洲最長的木拱廊橋,總長203米,寬4.5米。 [2] 
  • 坪地半島
坪地半島位於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古堰畫鄉景區對岸的七座小山,呈七星狀排列,又稱之為七星山。 [2]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開發建設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基礎建設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截至2022年,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建設了遊客接待中心和公園入口停車場,建設生態停車場面積20033平方米;建立了九龍濕地監控平台,有106台攝像機;建設道路及廣場面積1437平方米,綠化面積10195平方米;配套建設和改造室外水、電、氣及環境基礎設施;還建設了觀景平台和科普休憩長廊、公共廁所等一系列接待服務設施。 [2]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品牌建設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2008年,國家林業局發文同意開展20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名列其中。 [3] 
2015年,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通過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4] 
2017年,在2017年中國(國際)休閒發展論壇上,麗水市九龍國家濕地公園獲評中國十大品質休閒基地。 [5]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交通線路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交通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東側緊鄰長深高速、S328省道,西南側有溧寧高速,西側主要為S222省道,東側毗鄰在建麗水機場。 [2]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線路

濕地風光體驗型路線:宣平溪口→萬步灘→甌水探幽→濕地迷宮→尋螢浮橋→竹博園→自然觀察園→古堰畫鄉。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浙江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濕地學習教育路線:濕地綜合體驗基地→濕地科普宣教館→濕地水生植物園→濕地迷宮→的厲小苑→森林拓展研學基地→自然探索教育基地→數字農耕科普基地→芳香研學基地。
濕地文化體驗路線:鄉村文化體驗→林區茶園→資福樟蔭→濕地文化創作基地→古堰畫鄉→古村落文化體驗→畫鄉景窗。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