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秋沙鴨

(鴨科秋沙鴨屬鳥類)

鎖定
中華秋沙鴨,是雁形目鴨科秋沙鴨屬鳥類,無亞種分化。羽冠長而明顯,成雙冠狀,嘴長而窄,呈紅色。雌雄異色,雄鳥頭、上背及肩羽黑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翼鏡白色,下體白色,兩脅具黑色鱗狀紋;雌鳥頭和頸棕褐色,具有羽冠。喉部淡棕色,上體灰褐色,胸部白色雜以褐色鱗斑。 [34]  因身上兩側有魚鱗斑,頭上長着雙冠羽被稱鱗肋秋沙鴨,又因頭頂硬毛組成的羽冠像滿清官員頭上的花翎。 [35] 
中華秋沙鴨是中國的特有的野鴨種類。 [35]  繁殖在中國東北部的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地區、俄羅斯東南部、朝鮮,大多數越冬於中國中部和南部地區,少數越冬於日本、韓國、緬甸和泰國,零星個體越冬於俄羅斯東南部和朝鮮。 [34]  越冬期常集小羣棲息于山間河流、水庫湖泊中。主食魚類、石蛾科昆蟲。 [36]  中華秋沙鴨的飛行和游泳能力都很強,能夠每年長途跋涉數千千米,從東北飛到江南,也能夠較長時間水下捕魚捉蝦或啄食水草。除遷徙時集合成大羣,平時都以家族方式活動。 [37]  一般春季交配,不築巢,只在樹叢中尋找樹洞,雌鴨通常1天產1枚,每窩8-14枚,平均10枚左右。 [38] 
中華秋沙鴨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野鴨,在地球上已經生存1000多萬年,成為如活化石般孑遺動物。 [37]  中華秋沙鴨的棲息繁殖地現已呈孤島狀,破碎化嚴重,中國能夠確認的繁殖地主要有兩處:一處是吉林的長白山,另一處是小興安嶺林區。 [38]  中華秋沙鴨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為EN(瀕危)等級。 [39]  同時也被中國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為一級保護等級。 [40] 
中文名
中華秋沙鴨
拉丁學名
Mergus squamatus
別    名
鱗肋秋沙鴨
外文名
Chinese Merganser
Scaly-sided Merganse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雁形目
鴨科
秋沙鴨屬
中華秋沙鴨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無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Gould, 1864
保護級別
瀕危(EN)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稀有種、Ⅰ級保育類 [1] 

中華秋沙鴨動物學史

中華秋沙鴨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野鴨,在地球上已經生存1000多萬年,成為如活化石般孑遺動物。 [37] 
因身上兩側有魚鱗斑,頭上長着雙冠羽被稱鱗肋秋沙鴨,又因頭頂硬毛組成的羽冠像滿清官員頭上的花翎,故稱。 [35] 
兩脅的羽毛上具有黑色鱗紋是這種秋沙鴨最醒目的特徵,所以早先的名字叫鱗脅秋沙鴨。後來,鳥類學家發現它們的原產地是中國吉林省長白山地區,所以才改稱它為中華秋沙鴨。 [2] 

中華秋沙鴨形態特徵

中華秋沙鴨,是雁形目鴨科秋沙鴨屬鳥類,無亞種分化。羽冠長而明顯,成雙冠狀,嘴長而窄,呈紅色。雌雄異色,雄鳥頭、上背及肩羽黑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翼鏡白色,下體白色,兩脅具黑色鱗狀紋;中華秋沙鴨全長約49-63釐米。鼻孔位於嘴峯中部,羽冠長而明顯,成雙冠狀。此外,像鳳頭一樣,腦後有兩簇冠羽也是它的特有標誌。 [2]  [34] 
中華秋沙鴨
雌鳥頭和頸棕褐色,具有羽冠。喉部淡棕色,上體灰褐色,胸部白色雜以褐色鱗斑。雄鳥的頭和上背及肩羽黑色;長而窄近紅色的嘴,嘴形側扁,前端尖出,其尖端具鈎,與鴨科其它種類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黑色的頭部具厚實的羽冠。胸白而別於紅胸秋沙鴨,體側具鱗狀紋有異於普通秋沙鴨 [2]  [29] 
大小量度:體重♂1025-1170克,♀800-1000克;體長♂542-635毫米,♀491-584毫米;嘴峯♂50-58毫米,♀40-54毫米;翅♂226-265毫米,♀216-245毫米;尾♂92-146毫米,♀108-141毫米;跗蹠♂47-63毫米,♀40-53毫米。(注:♂雄性;♀雌性) [2] 
(注:中華秋沙鴨圖冊網址 [3] 

中華秋沙鴨近種區別


中華秋沙鴨
體量
體重♂1025-1170克,♀800-1000克;體長♂542-635毫米,♀491-584毫米
體重♂936-1925克,♀650-1686克;體長♂630-680毫米,♀540-660毫米
特徵
羽冠長而明顯,成雙冠狀,嘴長而窄,呈紅色。雌雄異色,雄鳥頭、上背及肩羽黑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翼鏡白色,下體白色,兩脅具黑色鱗狀紋;雌鳥頭和頸棕褐色,具有羽冠。喉部淡棕色,上體灰褐色,胸部白色雜以褐色鱗斑
雄鳥頭和上頸黑褐色而具綠色金屬光澤,枕部有短的黑褐色冠羽,使頭頸顯得較為粗大。下頸、胸以及整個下體和體側白色,背黑色,翅上有大型白斑,腰和尾灰色
圖片
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
普通秋沙鴨 普通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棲息環境

中華秋沙鴨越冬期常集小羣棲息于山間河流、水庫湖泊中。據在吉林省長白山的觀察,它們於每年4月中旬沿山谷河流到達山區海拔1000米的針、闊混交林帶。 [2]  [30] 

中華秋沙鴨生活習性

中華秋沙鴨主食魚類、石蛾科昆蟲。 [36]  中華秋沙鴨的飛行和游泳能力都很強,能夠每年長途跋涉數千千米,從東北飛到江南,也能夠較長時間水下捕魚捉蝦或啄食水草。除遷徙時集合成大羣,平時都以家族方式活動。 [37] 
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
春季遷徙到長白山後,它們很快就由集羣狀態分散開,以家族和雌雄配對的方式活動,家族和家族之間通常會保持一定的距離。亞成體和沒參與繁殖的個體會選擇水流相對平緩的河段棲息,而已經成功配對的成體則會選擇距離它們的巢位不遠的河段活動,通常岸邊有很多粗壯的老齡闊葉樹。它們很少鳴叫,不像綠頭鴨和斑嘴鴨那樣喧鬧。它們的身體具有更好的流線性結構,因此飛行速度要比其他鴨科動物迅速。 [2] 
成對或以家庭為羣。潛水捕食魚類。性機警,稍有驚動就昂首縮頸不動,隨即起飛或急劇遊至隱蔽處。常成3-5只小羣活動,有時和鴛鴦混在一起。覓食多在緩流深水處,潛水前上胸離開水面,再側頭向下鑽入水中,白天活動時間較長,捕到魚後先銜出水面而行吞食。主食魚類、石蛾科昆蟲,也能夠較長時間沉於水下捕魚捉蝦或啄食水草。 [2]  [30] 
中華秋沙鴨是中國蘇州地區的冬客,深秋時自北方南遷到太湖流域的葦塘裏來避寒越冬,它們與各種野鴨匯成數以萬計的大羣,漂浮游蕩在湖面上,嬉耍和捕食游魚,氣勢宏偉,蔚為壯觀,就像是一個規模宏大而喧囂熱鬧的鴨類集市。它們目光敏鋭,警惕性高,稍感異情就迅即遊向湖岸隱身躲藏起來;夜間露宿在葦叢中或岸邊的樹上,把頭轉向後方插入翅膀下,神情悠然而自得。 [2] 

中華秋沙鴨分佈範圍

中華秋沙鴨是中國的特有的野鴨種類。繁殖在中國東北部的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甘肅白水江地區、俄羅斯東南部、朝鮮,大多數越冬於中國中部和南部地區,少數越冬於日本、韓國、緬甸和泰國,零星個體越冬於俄羅斯東南部和朝鮮 [34-35]  [41] 
越冬地在中國的江蘇沿海,洞庭湖,貴州平塘,都勻,掌布,台灣屏東。日本及朝鮮;偶見於東南亞。遷徙經於東北的沿海,偶在華中、西南、華東、華南和台灣越冬。 [2] 
中華秋沙鴨分佈圖 中華秋沙鴨分佈圖 [4]

中華秋沙鴨繁殖方式

一般春季交配,不築巢,只在樹叢中尋找樹洞,雌鴨通常1天產1枚,每窩8-14枚,平均10枚左右。只在樹叢中尋找現成的樹洞,樹洞距離地面一般都超過10米。中華秋沙鴨的雛鳥在剛剛孵化出來的一兩天之內,要從樹洞裏跳出來,然後快速進到水中,所以通常中華秋沙鴨選擇距離水體較近的樹營巢。對於中華秋沙鴨來説,水裏要比陸地安全得多。 [2]  [38] 
繁殖季節成對,偶爾見有一雄二雌結合,求偶期間亦常出現爭雌現象。4月中旬到達繁殖地後,就開始尋找天然樹洞做巢。雄鳥常有偽巢。巢多築在緊靠河邊的老楊樹的天然樹洞中,洞口距地面13米左右。洞內直徑27釐米,洞口為20釐米×9釐米。巢內墊以木屑,上面覆蓋着絨羽,並混有少量羽毛和青草葉。其在溪流中交配。交配前雄鴨圍繞雌鴨遊動嬉戲,當雌鴨靠近時雄鴨猛撲到雌鴨背上進行交尾。 [2] 
卵平均大小為63.25×45.91毫米,平均重量61.9克。卵為長橢圓形,淺灰藍色,遍佈不規則的鏽斑,鈍端尤為明顯。雌鴨在產完最後1枚卵後開始孵卵,孵卵期內每日坐巢時間很長,除中午出巢約1小時外,雌鴨每日外出覓食的時間比較穩定,孵化末期有一定波動。影響覓食行為的主要因素是天氣,晴天覓食時間較長,外出次數也較多。每日清晨和午間覓食活動頻繁,並集中在1天的2小時之內。其餘時間都在孵卵,孵卵期為28-35天。每年開始產卵時間的日期同當年氣温回升的快慢有關。雛鳥出巢時,由親鳥帶領跳出洞口,進入水中,成家族羣活動。 [2]  [31] 
孵化期間,雌鴨的活動比較有規律。它每天外出覓食2-3次,每次外出覓食的時間大約1個小時左右。晴天並且氣温較高時,成鴨外出覓食的次數多,覓食時間也要稍微長一些。陰天或氣温較低時,尋食的次數減少,覓食時間也稍短一些。在雛鳥出巢前的2-3天內,母鴨外出尋食的次數明顯減少,並且每次外出尋食的時間也由原來的1個小時左右縮短為每次20分鐘到半個小時左右。 [2] 

中華秋沙鴨保護現狀

中華秋沙鴨保護級別

中華秋沙鴨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為EN(瀕危)等級。同時也被中國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為一級保護等級。 [39-40]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稀有種。
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一Ⅰ級保育類。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為EN(瀕危)等級。 [32]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為一級保護等級。 [33] 

中華秋沙鴨種羣現狀

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數量極其稀少,中華秋沙鴨屬於比揚子鱷還稀少的國際瀕危動物。
中華秋沙鴨以往在中國廣有越冬記錄,但分佈點零散,且多為小羣或零星個體,很少在同一地見到10只以上的個體記錄。1989-1990年冬季水鳥調查共記錄28只,其中江蘇鹽城6只、高寶湖17只、洞庭湖4只、丹東1只;1990-1991年共記錄20只,其中蘭州4只、江蘇灘塗12只、洞庭湖4只,可見在越冬地數量十分稀少。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個別地點雖發現有中華秋沙鴨的越冬羣體,但缺少持續性觀察結果。安徽、山東、遼寧、吉林是近來新發現的中華秋沙鴨越冬地。安徽主要見於肥東,山東主要見於榮成、長島及沿海一帶。吉林和遼寧見於鴨綠江。
21世紀初在贛東北的弋陽、婺源相繼發現中華秋沙鴨的較大越冬羣,總數量至少超過100只,且數量和分佈地點相對保持穩定。兩地記錄到的最大數量分別超過該種全球總量的1%。2004年3月,吉林省集安市境內的鴨綠江上發現8只中華秋沙鴨。黑龍江省共有170只左右.其種羣數量保持較穩定。 [13] 
黑龍江省伊春市帶嶺區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成功完成世界首例人工繁殖秋沙鴨。
2021年1月,陝西省商洛市洛南縣洛河流域發現中華秋沙鴨種羣,共有12只,4雄8雌。 [11] 
2021年11月,在廣東南嶺地區發現了中華秋沙鴨。 [16] 
2021年12月29日,在廣西上思縣發現一隻雄性中華秋沙鴨。 [18] 
2022年2月,福建泉州德化縣發現了中華秋沙鴨。這是泉州市當地首次採集到的中華秋沙鴨影像資料。 [19] 

中華秋沙鴨保護措施

中華秋沙鴨的棲息繁殖地現已呈孤島狀,破碎化嚴重,中國能夠確認的繁殖地主要有兩處:一處是吉林的長白山,另一處是小興安嶺林區,這兩處都設立了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中國在中華秋沙鴨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已建立了一系列保護區,同時跨國的保護協作也在推進。2014年開始持續四年的全國中華秋沙鴨越冬同步調查更是覆蓋了24個省區,增進了人們對這一物種生存情況的瞭解,為有效保護奠定了基礎。 [22]  [38] 
  • 黑龍江碧水自然保護區
中華秋沙鴨的棲息繁殖地已呈孤島狀,破碎化嚴重。中國能夠確認的中華秋沙鴨繁殖地主要有兩處;一處是吉林的長白山,另一處是小興安嶺帶嶺林區的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通過保護與管理,在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繁殖的有近10對,由建區前的不足10只的偶見種成為種羣數量達70餘隻的常見種,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被認為是中華秋沙鴨在國內最大的集中繁殖棲息地。 [14] 
黑龍江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於1997年5月經伊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市級自然保護區,同年11月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關心和幫助下,保護區在資源保護和建設乃至科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初具規模。黑龍江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伊春市帶嶺區境內,地處中國東北東部山地小興安嶺山脈的東南段——永翠河流域的中段,距帶嶺鎮9公里。區內森林茂密,植被類型齊全,風景優美。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物種資源使之成為理想的保護、科研和宣教基地。保護區內的主要河流——永翠河不僅是保護區內野生動植物所需水份的主要供應地,也是帶嶺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湯旺河、松花江的水源涵養地,有着極其重要的保護意義和保護價值。保護區的建設和發展,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珍貴稀有的中華秋沙鴨及其賴以生存的森林溪流生態系統,促進帶嶺區經濟的良性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4] 
1997年保護區成立以來先後與帶嶺林業科學研究所、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等科研院所進行了廣泛合作,開展了《黑龍江中華秋沙鴨的現狀及其保護》;《帶嶺林區中華秋沙鴨數量的與棲息地調查》等課題的研究。重點開展了中華秋沙鴨野外繁殖生態學的科學觀測工作,2005年保護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歷時1個月的時間找到了4處中華秋沙鴨巢,其中最多的一個巢內有14枚卵,最少的有9枚,工作人員有選擇的在其中兩處鴨巢內安裝了兩套監控設備,密切跟蹤觀測中華秋沙鴨的生活習性,用6個監控攝像頭多角度監測記錄中華秋沙鴨孵化全過程,研究結果總結髮表了學術論文《中華秋沙鴨巢址選擇及孵化期活動節律的研究》(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四期)。
此項研究是在中國首次利用現代化電視監控系統記錄了中華秋沙鴨孵化的全過程,研究中獲取的關於親鳥孵化行為、孵化週期、鴨雛的出巢過程及在水中生活習性等數據與資料添補了中國中華秋沙鴨孵化研究過程中無資料、無定論的空白,為研究中華秋沙鴨的繁殖生物學和繁殖生態學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資料,也為保護區採取保護措施提供了有效及時的科學依據。
在監測後期,科研人員意外發現被親鳥丟於巢內最後孵出的4只雛鳥,於是對它們開展了救護,將其取出進行人工飼養。在取鴨雛時發現該巢的位置較深(樹洞深為70釐米),剛出殼的這4只鴨雛活動能力較弱,沒能及時跳出這個樹洞。這4只鴨雛與後期被救護的一隻鴨雛和一隻亞成體中華秋沙鴨一起在保護區工作人員的精心飼養下生長髮育良好。
保護區的科研人員在幾年的工作實踐中已探索出一套中華秋沙鴨人工馴養和越冬的成功經驗。保護區在保護的基礎上,正策劃通過人工馴養繁殖並野化放飛這一手段來增加中華秋沙鴨的野外種羣數量,以此來拯救中華秋沙鴨這一全球性瀕危物種。保護區的森林溪流生態系統保存完整,中華秋沙鴨營巢的巢樹充足,河水無污染,冷水魚類及其它水生生物豐富,為中華秋沙鴨的種羣數量能較大幅度的增加提供了保障。 [14] 
  • 江西弋陽縣自然保護區
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1000多萬年,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列入國際自然資源保護同盟瀕危鳥類紅皮書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瀕危鳥類名錄,是與大熊貓、華南虎、滇金絲猴齊名的國寶,全球僅存不足1000只。中華秋沙鴨每年冬季在該縣清湖鄉信江河畔過冬。2000年8月,該縣成立了“弋陽縣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為了從源頭上杜絕捕殺候鳥的行為,清湖鄉中華秋沙鴨保護站通過懸掛宣傳標語、公示禁捕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村民的教育和警示。今後在中華秋沙鴨遷徙期內,所有進出保護站的車輛人員均必須接受檢查,任何人不得攜帶獵捕工具和電源進入保護區。1999年冬季。在信江清湖段發現了這一珍禽,一次發現多達數百隻。經省有關專家論證。基本確定清湖段為中華秋沙鴨的越冬地之一,也是迄今在中國南方發現的秋沙鴨最大種羣越冬地。2000年8月,江西省弋陽縣政府已成立了“弋陽縣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使之成為弋陽縣城景區又一個難得的生態旅遊觀光點。 [15] 

中華秋沙鴨熱點新聞

2017年11月20日,湖北省林業廳濕地保護中心在湖北隨縣封江口國家濕地公園組織的冬季野生候鳥專項調查活動中,發現了6只中華秋沙鴨的野生候鳥。12月11號,拍攝人員對當時現場拍攝影像轉碼放大後確定,所拍攝到的野生鳥類確為中華秋沙鴨。 [5] 
2018年1月27日、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觀鳥會兩個調查小組分赴桂西北開展中華秋沙鴨越冬同步調查,共觀察並記錄到中華秋沙鴨45只。本次的調查範圍是針對之前有發現記錄的點進行調查,分別是天峨縣的龍灘自然保護區、百色的澄碧湖水庫和福祿河國家濕地公園,共發現了45只中華秋沙鴨。其中,龍灘自然保護區發現了25只,澄碧湖發現了18只,福祿河國家濕地公園發現了2只。 [6] 
2020年4月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鹿寨縣黃冕鎮西岸水電站庫區及嬉水覓食的畫面,電站下游攝影愛好拍攝到七隻中華秋沙鴨嬉水覓食的畫面,這也是中華秋沙鴨首次現身鹿寨縣域內。 [7] 
2020年1月22日,浙江省温州市永嘉縣楠溪江水域飛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在此棲息覓食 [8] 
2020年12月30日,湖南省邵陽市生態環境局城步分局在南山國家公園核心區兩江峽谷水庫區監測水生態環境時,拍到3只中華秋沙鴨。 [9] 
2021年1月2日,貴州省貴陽市南明河水東路段出現1只中華秋沙鴨。 [10] 
“鳥類大熊貓” 中華秋沙鴨現身浙江永嘉水域 “鳥類大熊貓” 中華秋沙鴨現身浙江永嘉水域
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末期遺留下來的古老物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瀕危物種,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段俊利/人民圖片)
2021年1月,陝西省商洛市洛南縣洛河流域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種羣,共有12只,4雄8雌。 [11] 
2021年1月,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再度光臨湖南桃源沅水濕地。從2008年開始,這已經是他們連續13年來到這裏歡度“寒假”。 [12] 
2021年12月,廣東南嶺地區監測到45只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秋沙鴨,這是南嶺首次記錄到此鳥種,也刷新了廣東省近十年來此鳥種的數量紀錄。 [17] 
2022年2月,泉州觀鳥攝影愛好者張泉春在德化國寶溪記錄到了中華秋沙鴨,這是泉州第一次有中華秋沙鴨的影像記錄。 [20] 
2022年12月,重慶萬州首次發現中華秋沙鴨。 [24] 
2023年3月,2023年湖北越冬水鳥調查報告正式發佈,中華秋沙鴨共記錄到362只,其中宜昌市最多,達176只,襄陽市77只,荊州市72只。 [28] 
2022年8月,青海省林草局在全省鳥類保護管理新聞發佈會上公佈,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秋沙鴨為青海有記錄但無影像記錄的稀有罕見鳥種。 [21] 
2022年12月7日,中華秋沙鴨出現於東湖梅園遊船碼頭附近的水域。 [23] 
2023年1月10日,管委會水域管理處的專家們首次在西湖觀測到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中華秋沙鴨,它在湖中暢遊,閒庭信步般地休憩、捕食。 [25] 
2023年1月11日,湖北省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陳芬、湖北省水鳥調查專家李振文等一行到麻城市三河口省級濕地公園開展越冬水鳥資源狀況調查時,首次記錄到30餘隻有鳥類“活化石”之稱的中華秋沙鴨。 [26] 
2023年2月消息,中華秋沙鴨造訪了江蘇常州溧陽,被攝影愛好者王國波在大溪水庫抓拍到。這是常州地區首次觀測並記錄到中華秋沙鴨的蹤跡。 [2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