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流鶯

(唐代李商隱詩作)

鎖定
《流鶯》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此詩是作者託物寓懷的詩篇,借流鶯暗喻自身,寄託身世之感,抒寫自己漂泊無依、懷才不遇、抱負難展、佳期難遇的悲憤之情。首聯寫流鶯翻飛不定之狀,先以“漂盪”“參差”“渡陌臨流”點出“流”字,再用“不自持”三個字道出漂泊的原因;頷聯寫“巧囀”,從聲音的角度揭示流鶯的不幸,以反問句突出流鶯叫聲中的“真諦”,暗含無人肯定、無人能懂的悲哀處境;頸聯承前兩聯,雖然翻飛身不由己,“巧囀”無人聆聽,但是流鶯風雨兼程、不捨晝夜,從未停止;尾聯即表達詩人對流鶯的同情,先是“不忍”,再發出“何枝能棲”的質問,既是對流鶯命運的擔憂,亦是象徵着對自己居無定所、流寓蹉跎人生的懷疑和厭棄。全詩詠物抒情,風格輕倩流美,情思深婉。
作品名稱
流鶯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題    材
詠物詩

流鶯作品原文

流鶯
流鶯漂盪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裏,萬户千門開閉時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1] 

流鶯註釋譯文

流鶯詞句註釋

⑴流鶯:指漂盪流轉、無所棲居的黃鶯。一説鶯聲圓轉流滑,故稱流鶯。
⑵飄蕩:飄泊無定;流浪。唐杜甫羌村》詩之一:“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參差(cēn cī):本是形容鳥兒飛翔時翅膀張斂振落的樣子,這裏用如動詞,猶張翅飛翔。
⑶不自持:不能自主,無法控制自己。自持,謂自己掌握或處理。
⑷囀(zhuàn):鳥宛轉地鳴叫。
⑸良辰:好時光。鶯啼正值暮春,所以稱“良辰”。佳期:美好的時光。
⑹“風朝”二句:寫京華鶯聲,無論風露陰晴、門户開閉,皆漂盪啼囀不已。《漢書·郊祀志》:“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户。”《漢書·東方朔傳》:“起建章宮,左鳳闕,右神明,號千門萬户。”
⑺傷春:因春天到來而引起憂傷、苦悶。春,一作“心”。忍:一作“思”。
⑻鳳城:此借指京城長安。馮注引趙次公注杜詩:“弄玉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後曰京師之盛曰鳳城”。花枝:指流鶯棲息之所。此句言鳳城雖有花枝,而流鶯難以借寓,故有傷春之苦吟,而令人不忍卒聽。 [1]  [2]  [3]  [4] 

流鶯白話譯文

流鶯到處四蕩惶然上下翻飛,飛過阡陌河流命運無法自持。
巧囀千聲怎能沒有真心本意?春日良辰未必就有所盼佳期。
穿梭在風霜雨露早晚陰晴裏,振翅在千門萬户或開或閉時。
我苦於傷春那啼叫不忍再聽,京城何處有它可棲息的花枝? [2]  [3] 

流鶯創作背景

此寫作年份不易確定。張採田《玉谿生年譜會箋》系此詩為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春長安之作。從詩中寫到“漂盪”“巧囀”和“鳳城”來看,可能是“遠從桂海,來返玉京”以後所作。大中三年(849)春,作者在長安暫充京兆府掾屬,“天官補吏府中趨,玉骨瘦來無一把”(《偶成轉韻》),應是他當時生活和心情的寫照。 [4]  [5] 

流鶯作品鑑賞

流鶯整體賞析

這首詩借流鶯漂泊不定、無枝可倚的處境,暗喻詩人四處漂泊、輾轉流離的身世。通過描寫流鶯陰晴雨雪啼囀不止的“傷春真意”,寄託詩人自己理想抱負,沉痛哀婉。
開頭兩句,正面重筆寫“流”字。漂盪復參差,是説漂盪流轉之後又緊接着再飛翔漂泊。“度陌”“臨流”,則是在不停地漂盪流轉中所經所憩,應上句“復”字。流鶯這樣不停地漂泊、飛翔,究竟是為什麼呢?又究竟要漂盪到何時何地呢?詩人對此不作正面交代,只淡淡接上“不自持”三字。這是全聯點眼,暗示出流鶯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彷彿是被某種無形的力量控制着。用流鶯的漂盪比喻詩人自己的輾轉幕府的生活,是比較平常的比興寓託,獨有這“不自持”三字,融和着詩人的獨特感受。詩人在桂林北返途中就發出過悵然的嘆息:“昔去真無奈,今還豈自知”(李商隱《陸發荊南始至商洛》)。“去真無奈”“還豈自知”,正像是“不自持”的註腳。它把讀者的思緒引向“漂盪復參差”的悲劇身世後面的社會原因,從而深化了詩的意境。
漂盪流轉,畢竟是流鶯的外在行動特點,接下來三、四兩句,便進一步通過對流鶯另一特點——巧囀的描寫,來展示它的內心苦悶。“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流鶯那圓轉流美的歌吟中分明隱藏着一種殷切的願望——希望在美好的三春良辰中有美好的相會。然而,它那“巧囀”中所含的“本意”卻根本不被理解,因而雖然適逢春日芳辰也不能盼來“佳期”,實現自己的願望。如果説,流鶯的漂泊是詩人飄零身世的象徵,那麼流鶯的巧囀便是詩人美妙歌吟的生動比喻。它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強調巧囀中寓有不為人所理解的“本意”,這“本意”可以是詩人的理想抱負,也可以是詩人所抱的某種政治遇合的期望。這一聯和李商隱另一詠物詩《》的頷聯頗相似。但“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所強調的是雖悽楚欲絕而不被同情,是所處環境的冷酷;而“巧囀”一聯所強調的卻是巧囀本意的不被理解,是世無知音的感嘆。“豈能”“未必”,一縱一收,一張一弛,將詩人不為人所理解的滿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傷感曲曲傳出,在流美圓轉中有迴腸蕩氣之致。可以説這兩句詩本身就是深與婉的統一。
頸聯承上“巧囀”,仍寫鶯啼。“風朝露夜陰晴裏,萬户千門開閉時。”這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鶯永無休無止的啼鳴:無論是颳風的早晨還是降露的夜晚,是晴明的天氣還是陰霾的日子,無論是京城中萬户千門開啓或關閉的時分,流鶯總是時時處處在啼囀歌吟。它彷彿執着地要將“本意”告訴人們,而且在等待着渺茫無盡的佳期。這一聯是兩個略去主、謂語的狀語對句構成的,每句中“風朝”與“露夜”“陰”與“晴”“萬户”與“千門”“開”與“閉”又各自成對,讀來別有一種既整飭又優美,既明暢又含蓄的風調。
尾聯聯繫到詩人自身,點明“傷春”正意。兩句是説,自己曾為傷春之情所苦,實在不忍再聽流鶯永無休止的傷春的哀鳴,然而在這廣大的長安城內,又哪裏能找到可以棲居的花枝呢?初唐詩人李義府詠烏》雲:“上林多少樹,不借一枝棲。”末句從此化出。傷春,就是傷佳期之不遇;佳期越渺茫,傷春的情緒就越濃重。三春芳辰就要在傷春的哀啼中消逝了,流鶯不但無計留春,而且連暫時棲息的一枝也無從尋找。這已經是杜鵑啼血般的悽怨欲絕的情境了。詩人借“不忍聽”流鶯的哀啼強烈地抒發了自己的“傷春”之情——抱負成空、年華虛度的精神苦悶。末句明寫流鶯,實寓自身,讀來既像是詩人對無枝可棲的流鶯處境的關心,又像是詩人從流鶯哀啼聲中聽出的寓意,更像是詩人自己的心聲,語意措辭之精妙,可謂臻於化境。 [5] 

流鶯名家點評

清·屈復《玉谿生詩意》:流鶯之飛鳴來去,風露陰晴,無處不到。我亦傷春者,不忍聽此,恐鳳城中無所有花枝耳。 [6] 
清·陸昆曾《李義山詩解》:此作者自傷漂盪,無所歸依,特託流鶯以發嘆耳。渡陌臨流,喻己之東川、嶺表,身不由己也。 [6] 
清·程夢星《重訂李義山詩集箋註》:此亦藉端以自嘆也。起句“漂盪”字、結句“傷春”字是正義。 [6] 
清·馮浩《玉谿生詩集箋註》:頷聯入神,通體悽婉,點點杜鵑血淚矣。亦客中所賦。 [6] 
清·紀昀《玉谿生詩説》:前六句將流鶯説做有情,七句打合到自己身上,若合若離,是一是二,絕妙運掉。與《蟬》詩同一關捩,但格力不高,聲響覺靡耳。 [6] 
清·張採田《李義山詩辨正》:含思宛轉,獨絕古今。亦寓客中無聊、陳情不省之慨。 [6] 

流鶯作者簡介

李商隱(812或813—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温庭筠合稱為“温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7]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71
  • 2.    陳永正譯註.李商隱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212-213
  • 3.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746-747
  • 4.    田秀麗解譯.李商隱詩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300-301
  • 5.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210-1212
  • 6.    陳伯海 等.唐詩匯評(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467-2468
  • 7.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