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淨禪寺

鎖定
法淨禪寺,昔名“中天竺寺”,在浙江杭州西湖西面,在天竺山和靈隱寺之間,有三座天竺寺。中天竺在三天竺中是“老三”,規模上無法和上、下天竺相匹敵,但卻有自己的特色。
中文名
法淨禪寺
別    名
中天竺寺

法淨禪寺寺廟簡介

靈隱寺山門向南直上,在白雲峯北者,稱上天竺寺。在稽留峯北者,稱中天竺寺。在飛來峯之麓,稱下天竺寺。三天竺寺皆以供奉觀世音菩薩為本。天竺在歷史上是杭州的佛國,天竺三寺香火極盛。元天曆(1328-1330)間,中天竺寺僧大忻博得元文宗圖貼睦爾的歡心。寺名改為“天曆永祚禪寺”,誰知“永祚”不“永”,在元末的戰亂中,中天竺同樣沒有躲過寺毀僧散的災難。中天竺距上天竺也約1裏。初建寺於隋代,吳越時名崇壽院。它似乎特別受到歷朝君主的垂青:北宋賜名為“天寧萬壽永祚禪寺”。南宋高宗曾賜佛像,置於寺中的華嚴寶閣,並增擴殿宇,明代賜號“中天竺禪寺”。至南宋寧宗皇帝,又列為天下禪宗五山十剎之第一剎。此外在元代曾改名天曆永祚禪寺,清代又改名法淨寺。寺中原有藏經閣,在1947年毀於火災。
中天竺是從下天竺分離出來獨立成院的,那時上天竺已經後來居上,而中天竺卻仍簫然孤立於上、下天竺之間,相形失色。為了能與上、下二天竺平起平坐,中天竺寺僧們倒是憋了一口氣,想方設法尋找時機。終於,在摩利支天“顯靈”之後,他們又爭到了一次接待官方大員到本地祈雨的機會,而且很幸運,祈雨以“靈驗”告終。從此,中天竺寺也被人刮目相看,當華嚴閣建成後,它的聲望和地位就更加顯赫,成了湖上巍然巨剎。明朝洪武(1368-1398)初寺重建後,賜名為“中天竺禪寺”。正德(1506-1521)間,寺又毀。嘉靖二十五年(1546),僧慧鏞等募化重建,原後民殿改建為白衣觀音殿。
中天竺託名北宋詩僧慧嵩所作的《中竺十二景題詠》,就給後人留下了古剎內外的勝景風貌,如《千歲古意》寫道:千歲巖頭碧樹森,昔年寶掌獨知音。
法淨禪寺 法淨禪寺
蒲團坐破僧何處,寂寂青山任古今。相傳寶掌初來時,常坐在一塊巨大的岩石上説法,後人稱這塊岩石“千歲巖”,巖在寺後。又如:“七星潭月”:水沼形聯北斗名,來源脈引天河清。夜涼雲去秋空淨,冰魄亭亭萬里平。七星潭位於中天竺寺內大殿前,七汪清泉相通,形似北斗七星排列。再如“永清竹浪”:琅(王+幹)清蔭碧於水,有時掠地狂風起。窗前捲起伏如揚,莫驚林下化龍鯉。“永清”即永清塢,就在中天竺寺對面。明清時,中天竺大殿裏有一副柱聯,文字通俗易懂,文意冷峻而又不乏嘲諷,聯文是:“我們中締結福緣,豈唯在一炷清香,幾聲佛號;你心裏能全善果,自然地秋生桂實,春茁蘭芽。” 如今,幾經滄桑的中天竺寺佛門重開,恢復了宗教活動,除了以老年婦女為主的香客外,還常有慕名前來訪古的遊客光臨寺中。

法淨禪寺景點描述

天竺三寺從靈隱到天門山,周圍數十里,統稱為天竺山。從靈隱咫尺西天照壁沿天竺溪而上,依次為下天竺、中天竺、上天竺,有天竺香市和佛國勝地之稱。下天竺寺,又名法鏡寺。法鏡寺在三竺寺中歷史最為悠久,創建於東晉咸和五年(330),相傳為印度慧理和尚所建。現寺內有天王殿、圓通寶殿、藥師壇場三進殿堂。法鏡寺現為杭州的尼姑寺院,今尚在恢復擴建之中。中天竺寺位於稽留峯下,離法鏡寺約500米,又名法淨寺。現寺內有原天王殿、安養堂、三聖殿等建築,盛行宗教活動,也是西湖一大寺觀。
法淨禪寺 法淨禪寺
上天竺寺又名法喜寺,離中天竺約1千米。天竺三寺以法喜寺面積最大,建築雄偉,佈局莊嚴。寺內殿堂很多,除大殿外,有肅儀亭、夜講堂、白雲堂、兩峯堂、雪坡軒等。寺四周有白雲峯、白雲泉、乳竇峯、乳竇泉等名勝。白雲峯的白雲茶曾是南宋歲貢的西湖名茶。宋元祐中,蘇東坡出任杭州知府,曾數次來遊,留下《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等詩篇。宋朱熹、呂祖謙、戴復古,元趙孟、倪瓚等均有游上天竺詩。宋代抗金英雄岳飛的《歸赴行在過上天竺寺偶題》詩篇更是氣壯山河。現寺中有大殿和齋、客堂等輔助用房。
徜徉天竺山,除到各寺遊覽,最為誘人的是欣賞四周的山巒秀色。從靈隱合澗橋旁循路而進,山色如列畫屏,崖陡谷深,曲澗淙淙,山嵐雲影時而飄忽,能看到著名的山峯靈鷲峯、蓮花峯、月桂峯、稽留峯、中印峯、乳竇峯、白雲峯、天竺峯。天竺峯雙峯削立,形同天門,故杭人又稱它為天門山。峯高455米,有西湖第一高峯之稱,為西湖羣山的主峯。天竺道上有不少古樹名木,如七葉樹、楓香、紫楠、黃檀、榆樹等。天竺山奇石更奇,特別是蓮花峯一帶的山石,晶瑩清潤,嵌空玲瓏,俊美無比。
法淨禪寺
法淨禪寺照片
法淨禪寺照片(5張)
杭州著名的佛教聖地天竺三寺竺法鏡寺後沿着天竺路走過一里許的第二座古剎中天竺法淨寺,法淨禪寺又稱中天竺寺位於天竺山之稽留峯下四周羣山環抱景色幽美歷史上還有有“稽留旭日”“合澗沉鍾”、“七星潭月”“永清竹浪”等為“中竺十二景”可見景之絕色中天竺始於隋乃中印度高僧寶掌禪師所創師生時左手握拳至七歲剃度時始展掌掌中現。
明珠故得名隋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寶掌大師參遊經中天竺感嘆山水之勝而為賦曰“行盡支那四百川此中遍稱道人遊”於此清淨禪定立茲道場肇中天竺伽藍之端昔傳寶掌大師有願住世千歲世壽1072歲史稱千歲寶掌寺後寶掌大師常坐之巖便也稱作“千歲巖”唐開元大曆年間賢首宗創始人法藏之再傳弟子法詵法師住持中天竺法師精通《華嚴》開席立論其弟子澄觀著述師説闡揚華嚴尊諱華嚴疏主賜號清涼國師對中唐以後之中國佛教影響極為深遠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吳越錢弘俶王賜額“崇壽天聖寺”是時殿宇莊嚴信眾雲集慶曆年間雲門高僧契嵩來杭住持中天竺寺契嵩因著文護法深受朝野尊重宋仁宗趙禎封號為“明教大師”由此中天竺寺名聞朝野趨於鼎盛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宋徽宗為祈求永保宋室江山將中天竺改名為“天寧萬壽永祚禪寺”宋室南渡開封高僧亻幼堂隨帝室南遷住持中天竺寺講經説法弘揚佛法聞名一時當南宋“尊表五山品評江南名寺”評定“五山十剎”時中天竺位居禪院十剎之首元代毀於戰火明洪武初重建中天竺敕名“中天竺寺”當時寺院法樹高聳羣英鹹集清初康熙南巡至中天竺後為寺院題寫。

法淨禪寺杭州寺廟

法淨禪寺 法淨禪寺
法淨禪寺昔謂中天竺寺,位於靈隱寺之南,天竺山之稽留峯下,四周羣山環抱,景色幽美,面對流虹澗,背抵稽留峯,左右環以蓮花、月桂諸峯,古樹掩映,池澗眾多,清流激湍,氣象環富。入秋時節,“赤城霞起”,層林盡染,美不勝收,史有“稽留旭日”、“合澗沉鍾”、“七星潭月”、“永清竹浪”等為“中竺十二景”。中天竺始於隋,盛於宋,乃中印度高僧寶掌禪師所創,師生時左手握拳,至七歲剃度時始展掌,掌中現一明珠,故得名。隋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師參遊經中天竺,感嘆山水之勝而為賦曰:“行盡支那四百川,此中遍稱道人遊”。於此清淨禪定,立茲道場,肇中天竺伽藍之端。昔傳師有願住世千歲,世壽千又七十二載,史稱千歲寶掌。寺後一巖,便也稱作“千歲巖”。
唐開元、大曆年間,賢首宗創始人法藏之再傳弟子法詵法師住持中天竺,法師精通《華嚴》,開席立論。其弟子澄觀著述師説,闡揚華嚴,尊諱華嚴疏主,賜號清涼國師,對中唐以後之中國佛教影響極為深遠。
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吳越錢弘俶王賜額“崇壽天聖寺”,是時殿宇莊嚴,信眾雲集。慶曆年間,雲門高僧契嵩來杭住持中天竺寺。契嵩因著文護法深受朝野尊重,宋仁宗趙禎封號為“明教大師”,由此,中天竺寺名聞朝野,趨於鼎盛。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宋徽宗為祈求永保宋室江山,將中天竺改名為“天寧萬壽永祚禪寺”。
宋室南渡,開封高僧亻幼堂隨帝室南遷,住持中天竺寺,講經説法,弘揚佛法,聞名一時,當南宋“尊表五山,品評江南名寺”,評定“五山十剎”時,中天竺位居禪院十剎之首。元天曆年間,圖鐵木爾召見大訢禪師,賜封“廣智全悟大師”,改中竺寺為“天曆永祚禪寺”。其弟子宗泐、見心等,均為飽學名僧。 明洪武初,重建中天竺,敕名“中天竺寺”。當時名僧季潭宗泐住錫,禪門時賢紛至沓來,羣英鹹集,明太祖喜稱為“泐秀才”、“泐翁”。清初,康熙曾至中天竺題寫“靈竺慈緣”匾額。弘曆南巡時,為中天竺御題寺額,改名為“法淨禪寺”。滄海桑田,幾經興廢,難復舊觀,民國以降,以至“文革”,金像傾圮,殿宇被毀,寮舍易主,僧眾遭逐。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撥亂反正,宗教政策得到落實,1986年,中天竺亦由杭州市佛教協會收回,傾力重修。現已修復天王殿、大雄寶殿,重建圓通殿,蓮池海會樓等,千載伽藍,重現昔日之景觀。重建後之圓通殿蔚為壯觀,殿高二十三米,平面形狀為四方形,用琉璃瓦砌築。圓通殿內供奉一十二米高之大悲觀音聖像,菩薩形象美麗端莊,她以親切、慈悲、關愛的目光俯視着人們,含蓄而温雅,雍容華貴,激揚起一股廣大的智慧力量,足以摧毀一切外部的和內心的煩惱業障,使眾生從無明中得以解脱。此大悲觀音聖像具十一面四十八臂,除慈悲相外,更有忿怒相,充分體現觀音菩薩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或以化宮殿手,或以化佛手,或以數珠手,或以寶缽手,或以甘露手,或以……慈悲與願,成就眾生,遠離邪魔,速證菩提。
一九九三年底,由杭州市佛教協會俞昶熙會長在中天竺法淨禪寺創辦了居士學佛座談會,一九九八年又創辦了杭州佛學院,由此而開創了杭州佛教教育的新局面。法淨寺整體規劃已就,不久,一座梵宮煥若,金像巍然之千年古剎,將龍天護法,慧日高懸,獅象宣音,三寶重光云爾!

法淨禪寺寺廟重修

中天竺寺以南宋後期最為宏敞,到明嘉時重建,當年的華嚴閣已無力恢復,但大體上還是完整的佛寺,內有天王殿,正殿、後殿、白衣觀音殿、地藏殿、摩利支天殿和諸天殿。至於南宋時十分豪華的御書閣以及崇事宋寧宗和皇后之像的“神御之殿”這時已經名存實亡了。中天竺寺重建後不久,被侵擾杭州的倭寇燒燬。明萬曆十八年(1590)復建。清初,康熙帝兩次到過中天竺,又是賜金三百兩,又是題寫“靈竺慈緣”匾。乾隆三十年(1765),清高宗弘曆賜寺名為“法淨寺”,中天竺略呈復興之勢,然而不出百年,在咸豐末年(1860-1861)太平天國軍攻佔杭州的戰火中,又蕩為廢墟。光緒十八(1892)雖得以重建,畢竟無復盛時景象了。
法淨禪寺 法淨禪寺
靈竺慈緣匾額乾隆南巡時為中天竺御題寺額改名為“法淨禪寺”後寺院幾經興廢難復舊觀“文革”後寺院逐漸開始修復1986年中天竺亦由杭州市佛教協會收回傾力重修現已修復天王殿圓通殿觀音殿玉佛堂等正在重建大雄寶殿千年寺院重現昔日之景觀寺院內佛像別具特色天王殿內供奉天冠彌勒和摩利支天女神主殿供奉高大的密宗十一面大悲千手觀音以及玉佛堂內供奉的玉色温潤的玉佛同時杭州佛學院也設在寺院內現在的法淨禪寺成了佛教徒朝拜和培養僧才的聖地中天竺法淨禪寺山門天竺三寺僅此寺屬禪宗其餘上下天竺均屬於天台宗三寺雖宗派各異但都以大慈大悲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為主供菩薩也屬於杭州天竺之特色。金碧璀璨,中設行葉盧舍那像,立文殊、普賢二菩薩於其旁,五十三善知識佈列左右,而翼以鍾、經二合。四山環焉,如拱如衞,高欲攝雲,俯凝臨淵,石樑橫陳,清流激湍,氣象瑰富。

法淨禪寺其他內容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禪茶研究中心在中國茶都浙江省杭州市的中天竺禪寺掛牌成立。該機構將進一步就茶與佛教的關係進行理論和實踐上的探討。中國茶道從一開始就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最初,茶為僧人提供不可替代的原料,而僧人和寺院促進茶葉生產的發展和製茶技術的進步。創立中國茶道的茶聖陸羽在其《茶經》中就有著不少對佛教的頌揚和對僧人嗜茶的記載。在茶事實踐中,茶道與佛教之間找到越來越多的思想內涵方面的共通之處;禪茶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產生的。所謂禪茶就是僧人在齋戒沐浴、虔心頌佛後,經過一整套嚴謹而神聖的茶道儀式來泡製茶的全過程。禪茶更多的是品味茶與佛教在思想上的「同味」,在品「苦」味的同時,品味煩苦人生,參破「苦」諦;在品「靜」味的同時,品味遇事靜坐靜慮,保持平淡心態;在品「凡」味的同時,品味從平凡小事中感悟大道。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禪茶研究中心成立後,將透過保護、傳承和發掘禪茶藝術的文化和精髓,進一步豐富和發揚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深化國人「杭為茶都,茶為國飲」的意識。